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李婉仪同学在做 NaOH 溶液与 CuSO4 溶液反应的实验时,观察到有蓝色沉淀生成,对该沉淀进行加热,一般会看到蓝色沉淀变成黑色,可有时却看到蓝色沉淀变成绿色。李同学对此异常现象产生了兴趣,决定对此现象产生的实验条件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难溶性碱受热易分解成对应的金属氧化物。写出上述生成蓝色沉淀以及蓝色沉淀变成黑色的化学反应方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加热蓝色沉淀产生黑色固体与什么因素有关?

(作出猜想)猜想 1:与 CuSO4 溶液过量有关;猜想 2:与 NaOH 溶液过量有关。

(设计实验)限选试剂:1%NaOH 溶液,20%NaOH 溶液,1%CuSO4 溶液,20%CuSO4 溶液。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向 2 mL 20%CuSO4 溶液中滴加 2 1%NaOH 溶液,再将所得沉淀加热

先产生蓝色沉淀,加热后___________

猜想 1 成立

2_______________,再将所得沉淀加热

先产生蓝色沉淀,加热后___________

猜想 2 不成立

(得到结论)在上述实验中,要能观察到蓝色沉淀变成黑色,关键是________

(拓展与思考)进一步查阅资料得知,上述绿色物质是溶解度比氢氧化铜更小的水胆矾[化学式为Cu4(OH)6SO4],该物质能与酸反应,形成蓝色溶液。李同学想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该绿色物质中含有硫酸根,于是将上述绿色物质用蒸馏水洗涤、烘干,再溶解在足量的溶液 A 中,向所得溶液中滴加溶液 B,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表示原绿色物质中有硫酸根。试推测:溶液 A 中溶质的化学式是______,溶液 B 中溶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答案】2NaOH+CuSO4═CuOH2↓+Na2SO4 CuOH2CuO+H2O 蓝色沉淀变黑色 2mL20%NaOH溶液中滴加21%硫酸铜溶液 蓝色沉淀没有变黑色 CuSO4溶液过量或NaOH溶液的量不足 HCl BaCl2

【解析】

[查阅资料]

CuSO4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CuOH2↓+Na2SO4;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CuO+H2O

[设计实验]

2mL 20%CuSO4溶液中滴加2l% NaOH溶液,再将所得沉淀加热,实验结论得出与CuSO4溶液过量有关,因此对应的实验现象是加热后蓝色沉淀变黑色;对照实验方案1,设计实验方案2:往2mL20%NaOH溶液中滴加21%硫酸铜溶液,再将所得沉淀加热,实验结论得出与NaOH溶液过量无关,因此对应的实验现象是加热后蓝色沉淀没有变黑色;

[得到结论]

由两组实验方案对比得出,蓝色沉淀变黑色的原因是CuSO4溶液过量或NaOH溶液的量不足;

[拓展与思考]

检验硫酸根离子,需要先加入过量稀盐酸排除碳酸根、银离子的干扰,再取上层能清夜加入氯化钡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有硫酸根,反之则不存在硫酸根;所以A是盐酸,溶质的化学式为HClB是氯化钡溶液,溶质的化学式为BaCl2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两种气体制备、收集或净化的多种功能装置.

1)若制备的气体是氧气,Y是黑色粉末,则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装满水的乙装置收集氧气,A端应与_____ (填“B”或“C)端相连。

3)若某气体采用AC相连制取,则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像, 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向一定量的硝酸铜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

B. pH=2的盐酸中加水稀释

C. 向一定量的含有盐酸的氯化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D. 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已强制实施,经过下图所示的自来水生产过程处理后,质检必须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

1)蓄水池水中含有较多杂质,属于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常用的净水方法有吸附、沉降、过滤、蒸馏等,其中净水程度最高的是____,能够除去水中异味的物质是_____(填名称)。

2)目前不少自来水用液氯作为消毒剂,液氯注入水后发生反应的示意图如下:

当氯气泄漏时,可闻到刺激性气味,这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该反应中,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_____(填“分子”或“原子”)。

3)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不利于人体健康。可用__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生活中常用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并起到一定的灭菌作用。

4)保护水环境,珍爱水资源,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请提出一条防治水体污染或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措施为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如图中甲是溴(Br)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乙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钠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溴原子核外共有 4 个电子层

C.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22.99gD.这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Na7B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近日,卫生部等五部委日前下发联合公告,将三聚氰胺限量值标准从乳制品扩展到整个食品中,我国食品中三聚氰胺的标准得到统一,公告规定婴儿配方食品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为1mg/kg,其他食品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为2.5mg/kg。则回答

(1)三聚氰胺(C3H6N6)C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则N元素的化合价是___。为安全起见,一般采用三聚氰胺制造的食具都会标明不可放进微波炉使用。试解释原因_______

(2)“凯式定氮法是通过测奶品中含氮量来折算奶品中蛋白质含量的一种方法。不法分子为了提高氮的含量,向1Kg牛奶中添加2.52g三聚氰胺添加进奶品中冒充蛋白质,则冒充蛋白质的质量(已知蛋白质中所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16%)____

A 2.52g B 4.44g C 10.5g D 12.32g

(3)三聚氰胺被称为冒充蛋白质的蛋白精,含三聚氰胺的毒奶粉需要进行焚烧方法处理,焚烧时烟尘经过滤后排入空气中,燃烧时生成三种物质,其中一种物质在空气中含量最多,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同学在超市里看到“食用碱面”(如图1所示),他想知道该“食用碱面”的成分,请教老师后得知它的主要成分是一种钠盐。

(作出猜想)小明及其他同学猜想其主要成分可能是:①Na2SO4 ②NaCl ③Na2CO3 ④NaHCO3

(查阅资料)(1)氯化钡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不反应。

2)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

小明与同学们进行如下实验来确认该“食用碱面”的主要成分。

(进行实验)取适量该“食用碱面”于试管中,加入蒸馏水使之完全溶解,把所得溶液分成两等份。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①:在第一份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

____________

猜想①正确

实验②:在第二份溶液中加入_______

有气泡产生

猜想_____正确

(交流讨论)

1)同学们经过讨论,发现仅仅通过实验①不能得出该“食用碱面”的主要成分是Na2SO4,也可能是Na2CO3,原因是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同学们通过对实验①②的分析得出该“食用碱面”的主要成分是Na2CO3,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3)对此有同学,认为把酚酞溶液滴入该“食用碱面”的溶液中,溶液变红,就可得出该“食用碱面”的主要成分是Na2CO3.这种说法对吗?并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

(拓展应用)小明的妈妈在做面条时,发现家里没有碱面了,急中生智,将家里的小苏打放进烤箱中加热,促使小苏打分解生成了碱面,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些铜制品在空气中久置,表面生成绿色的铜锈(又称铜绿)某化学实验小组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铜锈的组成和铜生锈的条件。

I.探究铜锈的组成

【查阅资料】① 铜锈受热易分解 硫酸铜粉末遇水由白色变为蓝色

【进行实验】 小组同学从铜器上取下适量的干燥铜锈,按图所示装置实验(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观察到B中白色粉末变为蓝色,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释与结论】(1)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依据以上现象分析,铜锈中一定含有的元素:Cu______

II.探究铜生锈的条件

【提出猜想】根据铜锈的组成推测,铜生锈可能与CO2H2OO2有关。

【进行实验】实验小组同学取直径、长度均相同的铜丝,并打磨光亮。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5个实验并持续观察。

编号

实验

现象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铜丝表面

有绿色物质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解释与结论】

(3)实验中使用经煮沸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其目的是______

(4)得出铜生锈一定与CO2有关的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______(填编号)

(5)对比实验②和③,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6)为验证猜想,请在图中将实验⑤补充完整。______

(7)由上述实验可推知,铜生锈的条件是______

【反思与应用】

(8)结合上述实验,你对保存铜制品的建议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多地纷纷出台学校塑胶跑道新标准,最重要的变化是还引入了一个挥发物质总量检测的概念,以防止标准外的有害物质蒙混过关。二甲苯是一种传统的有害挥发物质,化学式为C8H10。请通过计算回答:

1)二甲苯由___种元素组成,每个二甲苯分子中原子总数为_____

2)二甲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最简比为_____

3)二甲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计算结果保留0.1%)。

4)若检测某不合格塑胶中含有21.2mg二甲苯,其中含____mg碳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