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γ-氨基丁酸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下图1所示;某种局部麻醉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2所示效果。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局部麻醉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B. 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C. 局部麻醉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机理一致,都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

D. 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答案】C

【解析】

结合题意分析题图:由图1知,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Cl-通道打开,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由图2知,局部麻醉药单独使用时,突触后膜的Na+通道未打开,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由图2知,局部麻醉药单独使用时,突触后膜的Na+通道未打开,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A正确;由图1知,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Cl-通道打开,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B正确;以上分析可知局麻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相同,但作用机理不同,C错误;神经细胞兴奋时,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即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D正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丙图分别表示酶浓度一定时,反应速率和反应物浓度、温度、pH的关系。丁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该酶促反应生成氨基酸的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下列有关表述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反应速率不再上升是因为受到酶浓度的限制

B. 图乙中,a点到b点的变化是由于酶的空间结构逐渐被破坏

C. 图丙可表示胃蛋白酶催化反应的反应速率变化曲线

D. 如果适当降低温度,则图丁中的M值将保持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面是与高中生物实验有关的内容,请回答相关问题:

组别

实验材料

实验试剂

实验目的

A

杨树根永久装片

--------

高倍镜的使用

B

新鲜的菠菜叶片

无水乙醇、SiO2、层析液

观察叶绿体中的色素

C

糖尿病人的尿液

斐林试剂

观察特定颜色

D

洋葱根尖

解离液、龙胆紫溶液等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1)A组实验中用同一个显微镜观察了同一装片四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细准焦螺旋,结果如下图所示。其中视野最暗的是________________

(2)B组实验中还需要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上面表示B组实验新鲜菠菜叶中四种色素在滤纸条上的分离结果示意图。其中色素带c呈现为____________ 色,主要吸收_______________

(3)C组实验观察到特定的颜色是_______________,用正常人的尿液重复实验观察到的颜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做D实验时,主要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呈_____________形;某同学绘制了细胞分裂期的四个时期模式图,下列四图出现的先后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B时期染色体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1表示某适宜光照强度和适宜温度下,光合作用增长率随C02浓度变化的情况;图2中实线表示在光照和CO2浓度充足的条件下,不同温度时C02的固定量,虚线表示黑暗时CO2的产生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光反应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是因为其含有光反应需要的__________(至少写出3种)等物质。如果光反应不能进行,暗反应能否进行?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图1中影响BC段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________。如果适当降低光照强度,则D点______(填“左移”、“右移”或“不移动”)。

(3)图2中两曲线交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温度为30℃,光照时间为12小时,则该植物经过一昼夜积累的葡萄糖为________mg(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激素的变化能调节其对刺激的适应能力。右图为皮质醇分泌的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接受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增加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 图中M促进皮质醇分泌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C. 皮质醇作用的靶细胞还包括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

D. 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含量先升高后逐渐恢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从土壤中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实验过程,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土壤中的细菌之所以能利用尿素,是因为它们能合成________。除尿素外,培养基还应含有______等营养成分。

(2)实验中为什么要对土壤样品进行稀释?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将细菌转移到固体培养基上接种时,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还常用来统计样品中活菌数目,统计结果一般用_______来表示。和实际相比,统计结果偏小,原因是__________

(4)如果将此培养基改为用来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培养基,应将培养基的成分做哪些改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科学家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方法,将番茄的原生质体和马铃薯的原生质体融合,成功地培育出了“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如图,其中①~⑤表示过程,英文字母表示细胞、组织或植株。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是指使用________处理细胞以除去细胞壁。该过程能否在蒸馏水中进行?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在将杂种细胞培育成为杂种植株的过程中,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与过程③密切相关的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为____

(3)其中过程④相当于___过程,⑤过程的实质是_________,④和⑤过程的培养基成分的区别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1为在水分充足的白天,测得某植物幼苗的光合速率、蒸腾作用强度和气孔导度(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启程度越大)的日变化趋势曲线;图2是某兴趣小组取株高、生理状态等相近的该种植株若干,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内进行的实验示意图,已知二氧化碳传感器用于测量装置内二氧化碳的含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1分析,直接导致蒸腾速率变化的生理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推测导致12:00光合速率降低的原因是C02供应不足,你认为他的判断是否正确?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药物AMI可以明显减小气孔导度,有利于植物度过干旱环境,但使用AMI同时会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____阶段。

(4)下表为图2实验中的相关数据,序号27所对应的实验前后CO2浓度的变化值表示的生理指标是12h内_____________,在第_______组所对应的光照强度下,给植物以光照和黑暗各12h处理后装罝中的C02浓度保持不变。

序号

温度/(℃)

光照强度(%)

开始时CO2浓度(%)

12h后C02浓度(%)

植物叶片数

1

25

0

0.350

0.368

5

2

25

10

0.350

0.350

5

3

25

20

0.350

0.332

5

4

25

40

0.350

0.289

5

5

25

60

0.350

0.282

5

6

25

80

0.350

0.280

5

7

25

95

0.350

0.279

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将一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中相同,用CO2测定仪测得了夏季一天中该玻璃罩内CO2的浓度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BC段较AB段CO2增加减慢,是因为低温使植物细胞呼吸减弱

B. CO2下降从D点开始,说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从D点开始的

C. FG段CO2下降不明显,是因为光照减弱,光合作用减弱

D. H点CO2浓度最低,说明此时植物对CO2的吸收量最多,光合作用最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
鍏� 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