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CPP32是细胞质基质中的一种蛋白质,在某些因素的刺激下,CPP32会被剪切成2个小片段,进而引起一系列的反应,最终导致细胞凋亡,故常用CPP32被剪切与否作为判断细胞凋亡的指标。细胞色素C是线粒体中的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有关蛋白质。科学家利用细胞结构完全被破坏后的HeLa细胞匀浆为实验对象,研究了细胞色素C和dATP(三磷酸脱氧腺苷)与细胞凋亡的关系,结果如图和下表所示:
组别 | 1 | 2 | 3 | 4 | 5 | 6 |
HeLa细胞匀浆 | + | + | + | + | + | + |
细胞色素C的抗体 | + | + | + | + | ||
① | + | + | ||||
② | + | + | + | |||
CPP32剪切情况 | + | + |
(注:①②为相关药品,“+”表示添加该药品,或者表示已被剪切)
(1)据图可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存在能促进细胞凋亡,且当其他条件合适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________的含量增加,促进细胞凋亡的效果越明显。
(2)推测细胞色素C分布于____________(填具体场所或结构),表中加入细胞色素C的抗体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实验中还使用了如下两种药品:A. dATP B.足量的细胞色素C,则可判断药物①是________。
(3)用显微注射技术向完整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注入足量的dATP后,发现CPP32并未被剪切,细胞亦未凋亡。据题中信息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dATP和细胞色素C 细胞色素C 线粒体内膜 除去匀浆中原有细胞色素C(结合原有细胞色素C) B 完整细胞中的细胞色素C在线粒体中,被线粒体膜隔开,无法和dATP共同作用于CPP32
【解析】
由图可知:随细胞色素C浓度的升高促进细胞凋亡的效果升高,在同一细胞色素C浓度下存在dATP(三磷酸脱氧腺苷)较不存在dATP促进细胞凋亡的效果明显升高;由表格数据可知,1~6组中,2组合6组CPP32被剪切(促进细胞凋亡)。
(1)由图知随细胞色素C浓度的升高促进细胞凋亡的效果升高,在同一细胞色素C浓度下存在dATP(三磷酸脱氧腺苷)较不存在dATP促进细胞凋亡的效果明显升高,据此可判断dATP和细胞色素C的存在均能促进细胞凋亡;且当其他条件合适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细胞色素C的含量增加,促细胞调亡的效果越明显。
(2)由图可知:“细胞色素C是线粒体中的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有关蛋白质”,故可判断细胞色素C分布于线粒体内膜;抗体具有特异性,表中加入细胞色素C的抗体可除去匀浆中原有细胞色素C;题表中的①和②为dATP和足量的细胞色素C,dATP和细胞色素C均会促进细胞凋亡(CPP32被剪切),由题表中的5组加入细胞色素C的抗体和①后最后细胞没有凋亡(CPP32没有被剪切),说明题表中的①是足量的细胞色素C,②是dATP。
(3)用显微注射技术向完整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注入足量的dATP后,发现CPP32并未被剪切,细胞亦未凋亡。据题中信息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完整细胞中的细胞色素C在线粒体中,被线粒体膜隔开,无法和dATP共同作用于CPP32。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某激素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示意图,其中a、b、c、d、e表示细胞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才有c结构
B.携带物质X到a的是rRNA
C.此过程说明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密切联系
D.在e结构内可将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产生CO2和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营养缺陷型大肠杆菌需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某些物质才能生长。 A 菌株为甲硫氨酸(met-)和生物素(bio-)缺陷型突变体,B 菌株为苏氨酸(thr-)、亮氨酸(leu-)、硫胺素(thi-)缺陷型突变体。用A、B 两种菌株进行 4组实验,培养条件和结果如下图所示。
(1)培养基为细菌生长提供水、无机盐、________。乙组培养基出现菌落的频率为 10-7, 大肠杆菌单个基因发生突变的几率约为10-7,科学家判断乙组出现菌落不是基因突变 的结果,其理由是________。推测基本培养基出现菌落是由于基因的转移和重组,丁 组实验结果说明这种基因的转移需要两种菌株细胞________。
(2)科学家用某种药物处理A 或 B 菌株使其停止分裂(但不致死), 混合并培养,过程及 结果如下。
Ⅰ:处理过的 B菌株+未处理的 A菌株→基本培养基上无菌落
Ⅱ:处理过的A 菌株+未处理的 B菌株→基本培养基上有菌落
结果说明两菌株 DNA 转移的方向是________。
a.A→B b.A←B c.AB d.不确定
(3)进一步研究发现某些菌株拟核上有一段DNA序列(F 因子),其上有复制原点(oriT)。 细菌混合后,F 因子的一条链由供体菌逐步转移至受体菌,在受体菌中复制后整合到拟核 DNA 上,发生基因重组。留在供体菌中的 F 因子单链通过自我复制恢复双链。若无 F 因子则不能发生 DNA 转移。
①由此推测上述(2)中实验 I 基本培养基无菌落的原因是________。
②上述 DNA 转移和复制过程可用下图________表示。
(4)A 菌株(met-、bio-)对链霉素敏感,B 菌株(thr-、leu-、thi-)具有链霉素抗性。将 A、 B 菌株混合,在不同时间点搅拌混合菌液,以中断DNA 转移。之后将各时间点中断转移的菌液接种在含如下物质的基本培养基上选择培养,分别记录出现菌落的短混合时间。
培养基 | 所含物质 | 最短混合时间 |
1 | 链霉素+亮氨酸(leu))+硫胺素(thi) | 9min |
2 | 链霉素+苏氨酸(thr)+硫胺素(thi) | 11 min |
3 | 链霉素+苏氨酸(thr) +亮氨酸(leu) | 18 min |
①培养基中均加入链霉素的目的是________。1号培养基出现菌落的原因是________。
②在选择培养基上出现菌落所需的短混合时间反映了相关基因与oriT 间的距离。在下图中 oriT右侧画出 A 菌株 thr+ 、leu+ 、thi+基因在拟核上的位置。
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1为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实验示意图,图2中曲线A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巾染色体的着丝点与纺锤体相应极之间的平均距离;曲线B是着丝点分裂后产生的距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实验中h越大,物质扩散的体积也随之增大
B.细胞体积越小物质运输效率越高,故细胞体积越小越好
C.图2细胞中形成纺锤体的纺锤丝均由细胞的两极发出
D.图2中曲线B的出现必须由纺锤丝牵引着丝点的分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某植物花色的形成过程(基因A、B位于常染色体上),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A与基因B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B.该过程可说明生物的一对相对性状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C.该植物紫花的基因型有4种,白花基因型中纯合子有2种
D.若让某紫花植株自交,子代会出现紫花:白花=15:1或全为紫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某种细胞的结构示意图,正常生理状态下,下列选项中的变化都会在该种细胞中发生的是()
A. 氨基酸→RNA聚合酶;[H]+O2→H20
B. 葡萄糖→淀粉;H2O→[H]+O2
C. 氨基酸→胰岛素;ATP→ADP+Pi
D. 葡萄糖→丙酮酸;染色质→染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ATP被喻为生物体的“能量货币”,为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下图是ATP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表示腺苷B.②表示脱氧核糖
C.④是高能磷酸键D.③断裂后释放的能量最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为探究2,4-D(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对洋葱生根影响的实验及结果,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适宜浓度生长素主要促进细胞分裂从而促进根仲长
B.调节洋葱生根的激素全部来自施加的2.4-D溶液
C.培养6天的实验结果未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D.促进洋葱芽生长的最适2,4-D溶波浓度也是10-8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PGD/PGS 技术)为大龄夫妇生出健康宝宝提供了保障。PGS 是指胚胎植入前进行的遗 传筛查,在胚胎植入前对早期胚胎进行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的检测。PGD 是指胚胎植入前的基因诊断, 主要用于检查胚胎是否携带有遗传缺陷的基因。
(1)为了避免某些遗传疾病的产生,有时需要对胚胎的性别进行鉴定。实验证明,鉴定胚胎性别快速、 灵敏、准确性高的方法是 SRY—PCR 法(SRY 是位于 Y 染色体上的性别决定基因,其位置如下图所示), 利用 PCR 技术扩增 SRY 基因的过程中,需要_______种引物,至少完成_______ 轮循环,才能 获得只含目的基因的 DNA 片段,最后用_______ 探针对扩增产物进行检测,若出现阳性反应,则胚胎为_____(填男孩或女孩)。
(2)试管婴儿的培育需经过体外受精,在体外受精前要对精子进行________ 处理,通常采用的体外获能 方法有_______ 两种。
(3)判定卵子受精的重要标志是在卵细胞膜和透明带的间隙可以观察到_____。
(4)利用_____(填PGD或PGS)技术可以筛选出患 21 三体综合征的试管婴儿。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