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碘化钠在医疗及食品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实验室用NaOH、单质碘和水合肼(N2H4·H2O)为原料制备碘化钠。已知:水合肼具有还原性。回答下列问题:
(1)水合肼的制备反应原理为:CO(NH2)2(尿素)+NaClO+2NaOH= N2H4·H2O +NaCl+Na2CO3
①制取次氯酸钠和氢氧化钠混合液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若该实验温度控制不当,反应后测得三颈瓶内ClO-与Cl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则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元素与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
②制备水合肼时,应将__________滴到__________中(填“NaClO溶液”或“尿素溶液”),且滴加速度不能过快。
③尿素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碘化钠的制备:采用水合肼还原法制取碘化钠固体,其制备流程如图所示:
在“还原”过程中,主要消耗反应过程中生成的副产物IO3-,该过程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
(3)测定产品中NaI含量的实验步骤如下:
a.称取10.00 g样品并溶解,在500 mL容量瓶中定容;
b.量取25.00 mL待测液于锥形瓶中,然后加入足量的FeCl3溶液,充分反应后,再加入M溶液作指示剂:
c. 用0.2000 mol·L1的 Na2S2O3标 准 溶 液 滴 定 至 终 点(反 应 方 程 式2Na2S2O3+I2=Na2S4O6+2NaI),重复实验多次,测得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为15.00 mL。
①M为____________(写名称)。
②该样品中NaI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ecdabf 5:3 NaClO溶液 尿素溶液 2IO3-+3N2H4·H2O=3N2↑+2I-+9H2O 淀粉 90%
【解析】
(1)①根据制备氯气,除杂,制备次氯酸钠和氧氧化钠,处理尾气分析;三颈瓶内ClO-与Cl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设ClO-与Cl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5 mol、1 mo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生成5 molClO- 则会生成Cl-5 mol,生成1 molClO3-则会生成Cl-5 mol,据此分析可得;
②NaClO氧化水合肼;
③尿素中C原子与O原子形成共价双键,与2个-NH2的N原子形成共价单键;
(2)碘和NaOH反应生成NaI、NaIO,副产物IO3-,加入水合肼还原NaIO、副产物IO3-,得到碘离子和氮气,结晶得到碘化钠,根据流程可知,副产物IO3-与水合肼生成碘离子和氮气,据此书写;
(3)①碘单质参与,用淀粉溶液做指示剂;
②根据碘元素守恒,2I-~I2~2Na2S2O3,则n(NaI)=n(Na2S2O3),计算样品中NaI的质量,最后计算其纯度。
(1)①装置C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混合加热制备氯气,用B装置的饱和食盐水除去杂质HCl气体,为保证除杂充分,导气管长进短出,氯气与NaOH在A中反应制备次氯酸钠,为使反应物充分反应,要使氯气从a进去,由D装置吸收未反应的氯气,以防止污染空气,故导气管连接顺序为:ecdabf;三颈瓶内ClO-与Cl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设ClO-与Cl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的物质的量分别为5 mol、1 mo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生成6 molClO-则会生成Cl-的物质的量为5 mol,生成1mol ClO3-则会生成Cl- 5 mol,则被还原的氯元素为化合价降低的氯元素,即为Cl-,n(Cl-)=5 mol+5 mol=10mol,被氧化的氯元素为化合价升高的氯元素,其物质的量为ClO-与ClO3-物质的量的和,共5 mol+1 mol=6mol,故被还原的氯元素与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6=5:3;
②制备水合肼时,将尿素滴到NaClO溶液中或过快滴加,都会使过量的NaClO溶液氧化水合肼,降低产率,故实验中制备水合肼的操作是:取适量A中的混合液逐滴加入到定量的尿素溶液中制备水合肼,滴加顺序不能颠倒,且滴加速度不能过快;
③尿素CO(NH2)2中C原子与O原子形成共价双键,与2个—NH2的N原子形成共价单键,所以其电子式为:;
(2)根据流程可知,副产物IO3-与水合肼生成碘离子和氮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O3-+3N2H4H2O=3N2↑+2I-+9H2O;
(3)①实验中滴定碘单质,应该用淀粉作指示剂,所以M是淀粉;
②根据碘元素守恒,2I-~I2~2Na2S2O3,则n(NaI)=n(Na2S2O3),故样品中NaI的质量m(NaI)=×150 g/mol=9.00 g,故样品中NaI的质量分数为
×100%=90.0%。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H++CH3COO-,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醋酸的电离常数Ka值增大
B. 0.l0mol/L的CH3COOH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中c(OH-)增大
C. CH3COOH溶液中加少量的CH3COONa固体,平衡逆向移动
D. 室温下,欲使0.1mol/L醋酸溶液的pH,电离度a都减小,可加入少量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学习小组对人教版教材实验“在200mL烧杯中放入20g蔗糖(C12H22O11),加入适量水,搅拌均匀,然后再加入15mL质量分数为98%浓硫酸,迅速搅拌”进行如下探究;
(1)观察现象:蔗糖先变黄,再逐渐变黑,体积膨胀,形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黑色物质,同时闻到刺激性气味,按压此黑色物质时,感觉较硬,放在水中呈漂浮状态,同学们由上述现象推测出下列结论:
①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②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③浓硫酸具有脱水性④浓硫酸具有酸性 ⑤黑色物质具有强吸附性
其中依据不充分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2)为了验证蔗糖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的气态产物,同学们设计了如下装置: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1的A中最好选用下列装置_________(填编号);
②图1的 B装置所装试剂是_________;D装置中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E装置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
③图1的A装置中使蔗糖先变黑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后体积膨胀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④某学生按图2进行实验时,发现D瓶品红不褪色,E装置中有气体逸出,F装置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颜色变浅,推测F装置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颜色变浅的原因_________,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从下列事实所得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事实 | 结论 | |
A | 在相同温度下,向1 mL0.2 mol/LNaOH溶液中滴入2滴0.1 mol/LMg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后,再滴加2滴0.1 mol/LFeCl3溶液,又生成红褐色沉淀 | 溶解度:Mg(OH)2>Fe(OH)3 |
B | 某气体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 该气体水溶液一定显碱性 |
C | 同温同压下,等体积pH=3的HA和HB两种酸分别于足量的锌反应,排水法收集气体,HA放出的氢气多且反应速率快 | HB的酸性比HA强 |
D | SiO2既能与氢氟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 SiO2是两性氧化物 |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I.据报道,我国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的可燃冰(甲烷的水合物)试采获得成功。甲烷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1)甲烷重整是提高甲烷利用率的重要方式,除部分氧化外还有以下两种:
水蒸气重整:CH4(g)+H2O(g)CO(g)+3H2(g) △H1=+205.9 kJ/mol ①
CO(g)+H2O(g)CO2(g)+H2(g) △H2=-41.2 kJ/mol ②
二氧化碳重整:CH4(g)+CO2(g)CO(g)+2H2(g) △H3 ③
则反应①自发进行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 ΔH3=________ kJ/mol。
Ⅱ.氮的化合物以及氮的固定一直是科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合成氨则是人工固氮比较成熟的技术,其原理为N2(g)+3H2(g)2NH3(g)。
(2)在不同温度、压强和相同催化剂条件下,初始N2、H2分别为0.1 mol、0.3 mol时,平衡后混合物中氨的体积分数(φ)如图所示。
①其中,p1、p2和p3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该反应ΔH_______0(填“>”“<”或“=”)。
②若分别用 vA(N2)和 vB(N2)表示从反应开始至达平衡状态 A、B 时的化学反应速率,则vA(N2)________vB(N2)(填“>”“<”或“=”)。
③若在250℃、p1为10 5Pa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的体积为1 L,则该条件下B点N2的分压p(N2)为_______Pa (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保留一位小数)。
(3)以NO2、O2、熔融NaNO3组成的燃料电池装置如下图所示,石墨Ⅱ的电极名称为 _______。在使用过程中石墨Ⅰ电极反应生成一种氧化物Y,石墨Ⅰ电极反应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合成乙酸乙酯的步骤如下:在图甲的圆底烧瓶内加入乙醇、浓硫酸和乙酸,加热回流一段时间,然后换成图乙装置进行蒸馏,得到含有乙醇、乙酸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冷凝水从______(a或b)进,图乙中B装置的名称为_______;
(2)图甲在烧瓶中除了加入乙醇、浓硫酸和乙酸外,还应放入沸石,目的是_______;
(3)反应中加入过量的乙醇,目的是_______;
(4)现拟分离粗产品乙酸乙酯、乙酸和乙醇的混合物下列框图是分离操作步骤流程图:
则试剂a是______,分离方法I是_______,分离方法II是_______,产物E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常温常压下,1mol 该物质与足量的 NaOH 溶液反应,最多消耗 1mol NaOH
B.该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加聚反应
C.有机物的分子式为 C13H12O4Cl2
D.一定条件下,1mol 该物质能最多与 5mol 氢气加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咖啡鞣酸具有较广泛的抗菌作用,其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
关于咖啡鞣酸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式为C16H13O9
B.1 mol咖啡鞣酸可与含8 mol NaOH的溶液反应
C.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分子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
D.与浓溴水能发生两种类型的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可以用苯乙酮间接电氧化法合成苯甲酸,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个装置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阴极反应是2H++2e═H2↑
C.阳极I-失去电子后的产物与O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I2+2OH-=I-+IO-+H2O
D.此装置需要定期向电解质溶液中添加KI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