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常温下,用含钴废料(主要成分为CoCO3,还含有少量NiCO3与铁屑)制备CoCl26H2O的工艺流程如图。
①已知除镍过程中溶液pH对钴的回收率及Ni2+含量的影响如图所示。
②部分金属阳离子在实验条件下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的pH如表所示:
金属阳离子 | 开始沉淀pH | 完全沉淀pH |
Fe3+ | 1.5 | 4.0 |
Fe2+ | 7.5 | 9.7 |
Co2+ | 6.6 | 9.4 |
Ni2+ | 7.7 | 9.5 |
回答下列问题:
(1)酸浸后溶液中的阳离子为:Co2+,Ni2+和__。
(2)除镍时,应调节溶液pH=__,此时Ni2+是否形成Ni(OH)2沉淀?___(是或否)。若pH过小,则产品纯度会___(升高,降低,或不变)。
(3)酸溶时,当调节pH=8时,溶液中n(Fe3+):n(Co2+)=__。
已知Ksp[Co(OH)2]=2.0×10-16,Ksp[Fe(OH)3]=4.0×10-38。
(4)除铁时先向溶液中加入30%的H2O2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__。充分反应后再向溶液中加入CoCO3,调节溶液pH范围为__,使Fe3+完全转化为Fe(OH)3沉淀,最后过滤得到CoCl2溶液。
(5)已知Ag++SCN-=AgSCN↓,为测定粗产品中CoCl26H2O的含量,称取11.9g粗产品配成100mL溶液,从中取出25mL先加入含0.03mol的AgNO3,(杂质不与其反应),再用0.5mol/L的KSCN溶液标定过量的AgNO3,该标定操作所用的指示剂为__(填化学式),若消耗20.00mL的KSCN溶液,则该粗产品中CoCl26H2O的质量分数为__。
【答案】Fe2+、H+ 10 否 降低 2.0×10-16:1(或2.0×10-16) 2Fe2++H2O2+2H+=2Fe3++2H2O 4.0≤pH<6.6 Fe(NO3)3 80%
【解析】
含钴废料(主要成分为CoCO3,还含有少量NiCO3与铁屑)加稀盐酸酸浸,得到含Co2+、Ni2+、Fe2+的溶液,加氨水调节pH将Co2+、Fe2+沉淀,过滤,向沉淀中加入盐酸酸浸得到含Co2+、Fe2+溶液,向溶液中滴加适量30%H2O2,氧化Fe2+得到Fe3+,向溶液中加入CoCO3,调节溶液pH为4.0≤pH<6.6,使Fe3+沉淀完全,过滤得CoCl2溶液,减压蒸干溶液,结晶干燥得CoCl26H2O。
(1)碳酸钴和碳酸镍与盐酸反应生成相应的氯化物溶于水,酸浸后,铁屑与酸反应生成Fe2+和H2,同时剩余溶液中还有过量的盐酸,则溶液中的阳离子除有Co2+、Ni2+以外,还有Fe2+、H+;
(2)据图可知除镍过程中产品中钴的回收率随着溶液pH的增大而降低,产品中镍元素的含量在pH=10以后几乎不变,pH=10时,Co的回收率高且Ni的含量低,所以应调节pH为10;除镍时,Co元素在滤渣中Ni元素在滤液中,未形成沉淀;若pH过小,除镍不完全,溶液中镍元素的含量增大,则产品的纯度会降低;
(3)常温下,酸溶时,当调节溶液的pH为8时,溶液中c(OH)=mol/L=1×10-6mol/L,因Ksp[Co(OH)2]=c(Co2+)×c2(OH)=2.0×10-16,所以c(Co2+)=
=
=2.0×10-4,同理可知c(Fe3+)=
=
=4.0×10-20,溶液的体积一定,则溶液中的n(Fe3+):n(Co2+)=c(Fe3+):c(Co2+)=
=2.0×10-16:1=2.0×10-16,
(4)除铁时,先向溶液中滴加适量30%H2O2溶液,将Fe2+氧化为Fe3+,其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充分反应后再向溶液中加入CoCO3,调节溶液pH,使Fe3+完全转化为Fe(OH)3沉淀,所需pH≥4.1,又要保证溶液中的Co2+不沉淀,则pH<6.6,故适宜的pH范围为:4.0≤pH<6.6;
(5)为防止银离子与其他阴离子发生反应,在操作过程中可选用Fe(NO3)3(因氯离子和硫酸根和银离子生成沉淀,不能用氯化铁或硫酸铁)作为指示剂;
Ag++SCN-==AgSCN↓,则KSCN消耗的Ag+的物质的量n(Ag+)=n(SCN-)=0.5mol/L×20×10-3L=0.01mol,加入的AgNO3的物质的量为0.03mol,说明与CoCl2·6H2O反应的AgNO3的物质的量为0.03mol-0.01mol=0.02mol,根据关系式Ag+Cl
CoCl2·6H2O可知,25mL溶样品中CoCl2·6H2O的物质的量为
×0.02mol=0.01mol,100mL溶液中的CoCl2·6H2O的质量为
×0.01mol×238g/mol=9.52g,则该粗产品中CoCl2·6H2O的质量分数为
×100%=80%。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BrCH2CHBrCH2Br的名称为三溴丙烷
B.甘氨酸和丙氨酸混合物脱水成肽,最多可生成4种二肽
C.萘环()上的一个H 原子被—C4H9 取代后的产物共有32种
D.C3H6 和C4H8 不一定是同系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扁桃酸衍生物是重要的医药中间体。以A和B为原料合成扁桃酸衍生物F的路线如图:
(1)A分子式为C2H2O3,可发生银镜反应,且具有酸性,A所含官能团名称为__。B分子式为C6H6O,写出A+B→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
(2)C()中①、②、③3个—OH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
(3)1molF在一定条件下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__mol。符合下列条件的F的同分异构体(不考虑立体异构)共有___种。
①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②苯环上只有2个取代基,其中一个是羟基
(4)已知:R—CH2—COOH,A有多种合成方法,在方框中写出由乙酸合成A的路线流程图(其他原料任选)___。
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如下:H2C=CH2CH3CH2OH
CH3COOC2H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全固态锂硫电池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极a常用掺有石墨烯的S8材料,电池反应为:16Li+xS8=8Li2Sx(2≤x≤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池工作时,负极可发生反应:2Li2S6+2Li++2e-=3Li2S4
B. 电池充电时间越长,电池中的Li2S2量越多
C. 电解质中加入硫酸能增强导电性
D. 电池工作时,外电路中流过0.02 mol电子,负极材料减重0.14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常温下,有关物质的溶度积如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 CaCO3 | MgCO3 | Ca(OH)2 | Mg(OH)2 | Fe(OH)3 |
Ksp | 4.96×10-9 | 6.82×10-6 | 4.68×10-6 | 5.60×10-12 | 2.80×10-39 |
A.常温下,除去NaCl溶液中的MgCl2杂质,选用NaOH溶液比Na2CO3溶液效果好
B.常温下,除去NaCl溶液中的CaCl2杂质,选用NaOH溶液比Na2CO3溶液效果好
C.向含有Mg2+、Fe3+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当两种沉淀共存且溶液的pH=8时,c(Mg2+):c(Fe3+)=2.0×10-21
D.将适量的Ca(OH)2固体溶于100mL水中,刚好达到饱和[c(Ca2+)=1.0×10-2mol/L],若保持温度不变,向其中加入100mL0.012mol/L的NaOH,则该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b、c、d、e、f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化合物,a的一种重要用途为清洁能源,d是淡黄色粉末,m为元素Y的单质,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简单离子半径:Z<Y
B.阴离子的还原性:Y>W
C.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Y>X
D.W2Y2中含有非极性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课题组以苯为主要原料,采取以下路线合成利胆药——柳胺酚。
已知:①
②(R为烃基或H原子)
回答下列问题:
(1)对于柳胺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填序号)。
A.1mol柳胺酚最多可以和2molNaOH反应
B.不能发生硝化反应
C.可发生水解反应
D.可与溴发生取代反应
(2)写出A→B反应所需的试剂___。
(3)写出B→C的化学方程式___。
(4)写出化合物F的结构简式____。
(5)写出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F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写出1种)。
①属酚类化合物,且苯环上有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②能发生银镜反应
(6)以苯和乙烯为原料可合成聚苯乙烯,请设计合成路线___(无机试剂及溶剂任选)。
注:合成路线的书写格式参照如下示例流程图:
CH3CHOCH3COOH
CH3COOCH2C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或检验错误的是
A.用激光笔照射区别食盐水和蛋白质溶液
B.向溶液中滴入铁氰化钾溶液,可检验溶液中是否存在Fe2+
C.将红色石蕊试纸伸到集气瓶口可检验瓶里是不是氨气
D.向溶液中滴入足量稀盐酸后再滴入氯化钡溶液,可检验溶液中是否存在S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Ⅰ、已知:SiHCl3在催化剂作用下可发生如下反应:
2SiHCl3(g)=SiH2Cl2(g)+SiCl4(g) ΔH1=+48kJ·mol1
3SiH2Cl2(g)=SiH4(g)+2SiHCl3(g) ΔH2=30kJ·mol1
(1)写出由SiHCl3(g)分解产生SiH4(g)和SiCl4(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
Ⅱ、298K时,溶液中存在如下反应:A(aq)B(aq)+H2O(l) ΔH>0,物质A的初始浓度为0.180mol·L-1,测得物质B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表所示:
t/min | 0 | 21 | 50 | 80 | 100 | 120 | 160 | 220 | |
c/(mol·L-1) | 0 | 0.024 | 0.050 | 0.071 | 0.081 | 0.090 | 0.104 | 0.116 | 0.132 |
回答下列问题:
(2)该反应在50~80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mol·L1·min1。
(3)120min时A的转化率为__。
(4)298K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升温时平衡常数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为提高A的平衡转化率,除适当控制反应温度外,还可采取的措施是__。
(6)下列叙述可说明可逆反应已达平衡的是__。
A.c(A)=c(B)
B.A和B反应速率相等
C.A和B的物质的量比值保持恒定
D.溶液的总质量保持恒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