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七种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省略,其中“→”表示物质间能转化,“-”表示物质间能反应)。C与G常用作建筑材料,D与G的物质类别相同,F与G用于实验室制取E。
(1)物质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2)物质F的一种用途为______________;
(3)图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B→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答案】H2O 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置换反应
【解析】
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七种物质。C与G常用作建筑材料,D与G的物质类别相同,且C能与D反应,可推出C为氢氧化钙,D为碳酸钠,则G为碳酸钙,F与G用于实验室制取E,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碳酸钙和稀盐酸,可推出E为二氧化碳,F为稀盐酸,G能转化为B,B能转化为C,可推出B为氧化钙,A能与二氧化碳、氧化钙反应,且碳酸钙、氢氧化钙、碳酸钠、稀盐酸都能转化为A,可推出A为水,代入验证,符合题意。
(1)由分析可知,A为水,化学式为:H2O;
(2)由分析可知,物质F为稀盐酸,稀盐酸能与氧化铁反应,可用于金属除锈;
(3)A与B反应:,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B→C:,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C与D反应:,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E→D:,该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F→E:,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G与F反应(G→A、F→A):,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G→B:,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A与E反应:,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D→A: ,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A:,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故没有涉及置换反应。
(4)由分析可知,B为氧化钙,C为氢氧化钙,B→C为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需要的一些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都可选用B装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装置中使用分液漏斗的优点是____________。
(3)若要得到干燥的氧气,所选择装置的连接顺序为:B→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4)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5)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连接B、G、H装置进行实验,若实验时G装置中蜡烛燃烧更剧烈,H装置中溶液变浑浊,则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6)二氧化硫气体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实验室制取SO2气体时需进行尾气处理,二氧化硫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会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用如图甲乙装置收集并处理尾气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填字母),乙装置中漏斗的作用___________。(答一条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航天技术迅猛发展,“天舟一号”与在轨运行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首次成功交会对接,有力推动了我国空间站建设的进程。空间站里的O2源自电解水,所得H2与CO2反应生成H2O和CH4,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后原子的个数增加
B.生成水和甲烷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反应前后物质种类不变
D.上述反应中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每年报废的手机超过1亿部。废旧手机的电路板中含有多种金属,随意丢弃会造成资源浪费并污染土壤和水体。某手机电路板中含有Sn、Fe、Cu、Au、Ag等金属,如图是某工厂回收其中部分金属的流程图。(其中Sn、Au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分别为+2价、+3价)
(1)过程Ⅰ、Ⅱ、Ⅳ均涉及的操作是_______;该操作需要用到一种金属材料制成的仪器________。
(2)写出过程Ⅱ中生成滤渣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过程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4)滤液4的溶质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李将实验剩余的FeCl3溶液倒入含有H2O2的废液缸,立即产生大量的无色气泡。
(1)小李根据组成的元素猜测,无色气体可能是H2、O2、HCl、Cl2中的一种或多种。
(查阅资料)1.Cl2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FeCl3在水中解离出Fe3+、Cl-
根据资料,小李可排除的气体为______
(实验一)为进一步验证该气体成分,他用燃着的木条伸入收集满该气体的小试管中,只观察到木条燃得更旺,则该气体一定含_______。
(2)小李认为上诉过程中FeCl3溶液作了H2O2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二)为了进一步探究哪种离子起催化作用,他做了下图所示的对比实验。若要证明FeCl3溶液中的Fe对HO2分解起催化作用,除观察到试管c中无明显现象外,还需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
(3)小王同学认为由此得出“FeCl3溶液作H2O2分解的催化剂”的结论不严谨,还需要补充实验来进一步探究,他们又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三)
X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
(得出结论)要证明FeCl3溶液作H2O2分解的催化剂,须满足一下两个方面的条件:
①从定性角度需观察到______(填序号)的现象。A.实验一 B.实验二 C.实验三
②从定量角度需得到的关系式为m1=______(用m2和m3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质量相等的CO2和CO中所含氧原子的个数比是14∶11
B.53g碳酸钠和42g碳酸氢钠分别与过量的盐酸反应,则放出的CO2一样多
C.某化合物3.2g与氧气点燃后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该化合物中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D.取一定量氧化铁与氧化铜的混合物,向其中加入50g 14.6%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盐和水,则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是3.2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A~H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已知A是酒精灯中的成分,F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_____,D的固体俗称_______。
(2)反应③的过程中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4)现有E和H的混合物质量为16g,其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将其充分加热完全反应后,向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的水,固体全部溶解,则生成溶质的质量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1)初中化学实验中经常用到水。下列实验有关水的用途叙述正确的是______(填写所有正确的序号)
a.实验①中热水对铜片起到了加热的作用
b.实验②中主要利用了气体密度比水小
c.实验③④中水只是一种溶剂,没有参加反应
d.实验⑤中水起到冷凝的作用
(2)某同学在课外实验中,自制简易净水器用到了活性炭,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作用。
(3)水常用作物质溶解的溶剂,KNO3与NH4C1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一所示,请回答:
①在t1℃时,KNO3与NH4C1的溶解度均为______________;
②在t2℃时,将80gX物质加入到100水中,充分溶解后降温至t1℃,溶液中析出固体质量的变化如图二所示,则X为__________(填“KNO3”或“NH4C1”);
③取t2℃时KNO3、NH4Cl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为:KNO3____________NH4Cl(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6赤峰)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研制的抗疟疾药物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她因此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某化学兴趣小组尝试探究青蒿素的组成,请你一同参与。
查阅资料:
(1)青蒿素是从植物中提取的一种有机化合物。
(2)NaOH与酒精不反应,但能溶于酒精形成无色溶液,NaOH的酒精溶液与NaOH的水溶液化学性质相似。碳酸钠不与酒精反应也不溶于酒精。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青蒿素中一定含________元素。
猜想二:青蒿素中可能含氢元素和氧元素。
(实验与探究)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实验时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将H2O2溶液滴入A装置中,再点燃C处酒精灯。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E装置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证明猜想一正确,E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解释与结论)若青蒿素试样为14.1 g,其完全燃烧后,装置D增重9.9 g,装置E增重33 g(假设各装置均能充分吸收有关气体)。通过计算可确定青蒿素中除含有猜想一所含元素外,还含有________元素。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是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