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P点表示在温度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__________

2t2时,在温度变化的情况下要将丙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___(任写一种)。

3t2时,将25g甲固体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g

4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

5)将t3时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相等 加入固体丙或恒温蒸发水 65 >> 不变

【解析】

1)由图可知,t1℃时,甲、乙、丙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故P点表示在温度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由图可知,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要将丙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可采取增加丙物质、恒温蒸发溶剂或升高温度;

3)由图可知,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0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0g甲物质,50g水最多能溶解15g甲物质,故t2℃时,将25g甲固体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15g+50g=65g

4)由图可知,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甲>乙>丙;

5)由图可知,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将t3℃时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丙的溶解度增加,丙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表中各物质不能按照图中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完成)转化的是

物质选项

A

B

C

D

X

Na2SO4

BaCl2

Cu

CaO

Y

NaCl

Ba(NO3)2

CuO

CaCl2

Z

NaNO3

BaCO3

CuSO4

CaCO3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CO2是如何被发现的?化学家又是如何研究它的性质?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

117世纪初,比利时化学家海尔蒙特研究发现,木炭燃烧后,有灰烬还有不可见的气体产生,烛火在该气体中会熄灭。另外他还在地窖、洞穴等地发现过这种气体。“烛火在该气体中会熄灭”和出现在“地窖、洞穴等地”说明这种气体具有__________的性质。

21755年,英格兰化学家布莱克做了如下实验:煅烧白垩(石灰石),将煅烧生成的固体与水反应,反应后的物质与煅烧生成的气体又结合成白垩。他将这种固定在白垩中的气体叫作“固定气体”。实验②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实验③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1766年,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实验测得:一定温度下,1体积水能溶解比1体积稍多的“固定气体”。1774年,德国化学家伯格曼将石蕊溶液滴到溶有CO2的水中,石蕊溶液由紫色变成微红色。当时已经发现石蕊溶液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卡文迪许和伯格曼两位化学家的实验说明CO2不仅能溶于水,还可与水反应。C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K2CO3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20

40

50

60

80

溶解度/g

K2CO3

110

117

121

126

139

KNO3

31.6

63.9

85.5

110

169

A.K2CO3的溶解度大于KNO3

B.乙代表K2CO3的溶解度曲线

C.t应在50~60℃之间

D.40℃时,100gKNO3饱和溶液中含63.9gK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碳酸钠俗称纯碱或苏打,在生活、生产和实验硏究中均有广泛应用。

(配制溶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分別为1%2%4%Na2CO3溶液

1)若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4%Na2CO3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用托盘天平称取2gNa2CO3固体

b.选用50mL量筒量取所需体积的水

c.选用带玻璃塞的广口试剂瓶,将配好的溶液装瓶并贴标签

2)分别测定25℃时,上述3种溶液的pH,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编号

溶质质量分数

1%

2%

4%

溶液pH

11.62

11.76

11.90

分析I、Ⅱ、Ⅲ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制备物质)用Na2CO3溶液和FeSO4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备FeCO3

(已知溶液pH大于8.8时,Fe2+完全生成FeOH2沉淀)

3)在烧杯中制备FeCO3沉淀时,应选用的加料方式是______(填字母)。

a.FeSO4溶液与Na2CO3溶液同时加入到烧杯中

b.Na2CO3溶液缓慢加入到盛有FeSO4溶液的烧杯中

c.FeSO4溶液缓慢加入到盛有Na2CO3溶液的烧杯中

4)潮湿的FeCO3固体置于空气中易变质,反应如下:,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标定浓度)标定待测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5)将Na2CO3固体在270℃干燥至恒重,准确称取0.212g无水Na2CO3于锥形瓶中,加入50mL蒸馏水溶解,滴入待测盐酸,当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盐酸的体积为20.00mL(该盐酸的密度近似等于1g·mL-1,反应中Na2CO3所含的碳元素全部转化为CO2)。

①列式计算待测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结果用百分数表示,保留两位小数)。

②若上述测定过程中Na2CO3固体未经充分干燥,则测出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将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硒元素有防癌和抗癌作用,如图,甲是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乙是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硒原子核内中子数为34

B.硒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C.硒元素的元素符号为Se,是一种金属元素

D.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生铁和钢都是铁和碳的合金,生铁含碳量为2%~4.3%,钢含碳量为0.03%~2%,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确定该铁合金是生铁还是钢,他们取11.5g铁合金样品盛放到锥形瓶中,将100g稀盐酸分成5等份,分5次加入锥形瓶,每次待充分反应后记录实验数据。实验数据整理如下表所示:

次数

加盐酸前

1

2

3

4

5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0

20

20

20

20

20

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g

11.5

31.4

m

71.2

91.1

111.1

(查阅资料)碳不与稀盐酸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中生成气体的总质量为

2)实验数据表中m的值为

3)请通过计算确定该铁合金是生铁还是钢(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下图所示,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或其溶液)俨然是滑冰赛道上参加接力比赛的运动员,相邻运动员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已知:五种物质分别是 FeHClNaOHCaCO3 CuCl2,中的一种,其中,甲是单质,丁与戊反应产生的气体可以熄灭终点的火炬。

1)甲能分别与另四种物质中的__________反应(写化学式)。

2)丁与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丙与丁的反应属于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4)若把无机物按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进行分类,无机物 X 的类别不同于上述五种物质,如果用 X 替换戊,它也能与丁反应生成一种生活中常用的液态灭火剂,X ________(写一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为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提供了可靠的资源保障,循环过程中CO2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图是这种作用的具体体现之一。


1CO2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其原因是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有机物A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则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

3)下列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

A.无机物和有机物性质不同,但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

B.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

4)煤的燃烧会产生大量CO2;通过煤的综合利用可获得多种产品,有很多用途,其中焦炭广泛应用于炼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煤加工成焦炭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B.人类只能通过燃料的燃烧获取能量

C.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是污染空气的主要物质

D.煤是复杂的混合物,除了含有碳、氢元素外,还含有少量硫、氮等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