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CO2是如何被发现的?化学家又是如何研究它的性质?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

117世纪初,比利时化学家海尔蒙特研究发现,木炭燃烧后,有灰烬还有不可见的气体产生,烛火在该气体中会熄灭。另外他还在地窖、洞穴等地发现过这种气体。“烛火在该气体中会熄灭”和出现在“地窖、洞穴等地”说明这种气体具有__________的性质。

21755年,英格兰化学家布莱克做了如下实验:煅烧白垩(石灰石),将煅烧生成的固体与水反应,反应后的物质与煅烧生成的气体又结合成白垩。他将这种固定在白垩中的气体叫作“固定气体”。实验②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实验③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1766年,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实验测得:一定温度下,1体积水能溶解比1体积稍多的“固定气体”。1774年,德国化学家伯格曼将石蕊溶液滴到溶有CO2的水中,石蕊溶液由紫色变成微红色。当时已经发现石蕊溶液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卡文迪许和伯格曼两位化学家的实验说明CO2不仅能溶于水,还可与水反应。C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答案】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解析】

1)烛火在该气体中会熄灭,说明该气体不支持燃烧,该气体长出现在地窖、洞穴等地,说明该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易沉到低洼处,故填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2)由图可知,实验②中所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钙分解生成的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aO+H2O=Ca(OH)2

由图可知,实验③中所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钙在溶液中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到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a(OH)2+CO2=CaCO3+H2O

3)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O2+H2O=H2CO3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已知A是一种单质,B为红棕色固体,D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F与B属于同类物质,其相互反应情况如下图所示(短线“一”相连的物质间能反应,箭头“→”表示能生成)。

(1)A的化学式为______;A与C的反应属于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写出下列反应或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B与C反应:__________,D转化为E: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F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煤的综合利用有利于保护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由煤的结构片段可知:煤的组成元素中除CHOS外还含有__(填元素符号)

2)煤的焦化属于____变化;焦化获得的焦炭可用于高炉炼铁,高炉内CO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焦化获得的氨气可用于制取氮肥,区分(NH4)2SO4K2SO4两种化肥可选用的试剂是___(填对应选项的字母)

A 氯化钡

B 盐酸

C 熟石灰

3)煤的气化过程中主要反应是碳与水蒸气生成两种气体燃料,其中一种是单质,该单质是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

4)提高煤的燃烧效率能节约煤碳资源,写出一种提高煤的燃烧效率的方法:______.煤中加入适量石灰石燃烧,可发生反应:,煤中加入石灰石对环境的意义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钾两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K2SO4H2SO4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钾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溶液的烧杯中

D.c点到d点的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将一定量的稀硫酸滴入9.3g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固体混合物中,产生气体质量与滴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____

2)混合物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硒元素具有抗衰老、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功能,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硒原子核内有34个质子

B. 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g

C. 硒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

D. 硒元素在某些化合物中可显-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水是实验室中常用的物质,请说出下列实验中水的作用。

1________

2______

3_____(写一条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P点表示在温度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__________

2t2时,在温度变化的情况下要将丙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___(任写一种)。

3t2时,将25g甲固体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g

4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

5)将t3时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学习化学要建立元素观、粒子观和分类观。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上图A中可知,碘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碘元素在人体中属于___元素(选填常量微量);

2B~E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E形成离子的符号_____,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填写图片下方的字母,下同),B~E中化学性质相似的粒子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
閸忥拷 闂傦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