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M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MSO4溶液是无色液体,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M与铜、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请你和他们一起进行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M、铜、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怎样的?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Fe>Cu>M;
猜想二:____________;猜想三:M>Fe>Cu。
(设计与实验一)小组同学取粗细相同的M丝、铜丝、铁丝分别插入均盛有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的试管中,几分钟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由此得出结论:猜想二正确。
(交流与表达)同学们对以上实验结论又有疑问,因为它们刚开始实验时观察到铜丝和铁丝表面均无气泡产生,M表面有少量气泡,经过分析,造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设计与实验二)为了进一步探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同学们取粗细相同、打磨干净的M丝、铁丝及相关溶液,又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试管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同学们经讨论后认为利用实验________组合,也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释与结论)通过以上实验,同学们得出了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评价与反思)实验结束后,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反思。
(1)影响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速率快慢的因素有________。
①温度 ②金属性质和酸的浓度 ③反应物接触面积
(2)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时,除了上述实验中已经用到的两种方法外,还可以根据_______进行判断(任写一种)。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8云南改编)某白色固体可能由BaCl2、NaOH、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确定该白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相关问题。
Ⅰ.初步探究:小金同学设计的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
(查阅资料)BaCl2溶液显中性。
(初步结论)(1)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有的物质是___,一定没有的物质是_____。
(2)M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_________,一定没有氯化钡。
(交流讨论)小英同学认为:无色溶液M变红色,说明溶液M中含有碱性物质,但不能由此推导出原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若要进一步确定,需对溶液M继续进行探究。为此同学们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Ⅱ.继续探究:
(提出问题)无色溶液M中有氢氧化钠吗?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有NaOH猜想二:没有NaOH
(探究与结论)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A.取无色溶液M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振荡,静置 | ___ | 证明溶液M中有碳酸钠并被除尽 |
B.取实验A所得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_ | ____ | 猜想一正确 |
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通过交流、讨论、实验,圆满地完成了这次探究活动。写出上述步骤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用盐酸和氢氧化钠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探究,进行一段时间后发现没有明显变化,询问老师才知道忘记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实验,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对烧杯内的溶液中的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和HCl
猜想三:NaCl和NaOH 猜想四:NaCl、NaOH和HCl
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四不合理,请你说出不合理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查阅资料)NaCl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兴趣小组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请你帮助他们完成实验报告的相关内容。
实验方案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甲同学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试液 | 溶液无变化 | 猜想一成立 |
乙同学另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 | 有气泡生成 | 猜想二成立 |
丙同学另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CuSO4溶液 | 没有蓝色沉淀产生 | 猜想____不成立 |
(评价反思)老师看了甲、乙、丙三位同学的实验报告,指出甲同学的实验结论不准确,请你分析甲同学实验结论不准确的原因:___________。
(得出结论)猜想二成立
(拓展延伸)某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时,测得溶液的pH变化如下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可知,该同学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A.将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B.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
(2)由图1可知,在b点处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微观过程,从微粒的角度分析,此反应的微观实质_______________(合理答案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8石家庄28中三模)某学校的探究性学习小组发现,铜绿[Cu2(OH)2CO3]受热分解后,除生成CO2和水蒸气外,试管中还有一些黑色粉末状固体。他们通过实验探究,分析黑色固体的组成,并验证产生的气体。
(提出问题)黑色固体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黑色固体可能是氧化铜粉;
猜想二:黑色固体可能是炭粉。
作出这些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物质所呈现的颜色。
(查阅资料)炭粉不与稀酸反应,也不溶于稀酸;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
(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黑色固体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_________,振荡 | ______ | 猜想一正确 |
(拓展探究)若用如图装置验证两种气体生成物,应将生成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________(将A、B排序)装置。当将气体通入装置A进行验证,气流应从________(填a或b)口通入。
(实验结论)根据以上的实验活动,写出铜绿[Cu2(OH)2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交流与反思)古代铜币表面绿色铜锈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铜生锈除与空气中氧气和水有关外,还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有关。为证明必须有此物质存在,需要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中的________(填装置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活动小组在一次实验中进行如下图所示实验:
此时双察到U型管左右两侧产生的現象分別是__________:实验后,小組同学充分振荡U型管,发现管内仍有白色固体残留,将混合物过滤后,同学们对滤液成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进行了进一歩的探究活动。
[提出向題]:滤液中可能含有哪些溶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溶质为NaC1
猜想二:溶质为NaC1和
猜想三:溶质为NaC1、和 HCl
[评价与交流]:你认为以上猜想_________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则你的猜想为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小红为了验证滤液成分,取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的硫酸钠溶液,观察到无明显现象。由此得出结论:猜想一成立。小刚认为小红的结论不严密,因为_____。
为验证你的猜想请填写下表:
实验过程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________ | ________ | 你的猜想成立 |
(归纳与总结]:通过上述实验我们能够总结出:在确定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要考虑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米同学发现近段时间家中轿车的车标不如原来“亮”了,查阅资料发现车标是镀铬的。 好奇的小米想探究铬(Cr)与常见金属铁、铜的活动性强弱,邀请你一同参与。
(知识回放)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___ Sn Pd (H) ___ Hg Ag Pt Au。 请你在横线上填写对应金属的元素符号。
(查阅资料)铬(Cr)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在空气中表面能生成抗腐蚀性的致密氧化膜。 铬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亚铬(CrSO4)溶液……铝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无色的硫酸铝溶液
(提出猜想)猜想1:Cr > Fe > Cu;猜想2:Fe > Cu > Cr; 猜想3:Fe > Cr > Cu。
(进行实验)小米同学取大小相等的三种金属片,用砂纸打磨光亮;再取三支试管,分别放入等量的同种稀硫酸中。
实验一 | 实验二 | 实验三 | |
实验方案 | |||
实验现象 | 铁片表面产生气泡较慢,溶液变为浅绿色 | 铬片表面产生气泡较快,溶液变为蓝色 | _____ |
实验结论 | _____ | 铬能和稀硫酸发生反应,反应速率较快 | 铜不与稀硫酸反应 |
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相对位置关系是___
(问题讨论)(1)将铬片投入FeSO4溶液中,反应能否进行__?若能进行,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
(2)小林提出用硫酸铜溶液代替上述实验中的稀硫酸也能得出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相对位置关系,小燕认为不可行,理由是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有关反应条件的探究) (2018唐山路北区二模)唐山市实验加试有一个题是金属的性质,验证铁与盐酸、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实验练习期间废液缸中过滤网上的铁钉生锈很快,为什么这里的铁钉更容易生锈呢?
(观察与思考)
(1)铁生锈的条件是_________。
(2)走进实验室,空气中弥漫着盐酸的刺激性气味,这因为盐酸具有________。
(3)废液缸中过滤网上的铁钉都或多或少的沾有盐酸或硫酸铜溶液。
(作出猜想)是不是盐酸或硫酸铜溶液能促进铁生锈呢?
(设计实验)小红和小明分别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并于一段时间后进行观察。
(进行实验)
小红的实验: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铁钉上c比d点生锈多,原因是d点的铁钉_________________。
铁钉上b和c点均比a点生锈多,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小明的实验:他使试管中的铁丝分别沾上相应的水槽中的液体,然后进行图中所示的实验。
丙比乙试管中液面上升更高,可能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
小明得出了硫酸铜溶液能促进铁生锈的结论,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经过反复讨论得出结论:稀盐酸和硫酸铜都能促进铁生锈。
(实验反思)
(1)实验加试练习过后,需要把用后的铁钉冲洗、晾干保存,可以防止其过快生锈。
(2)实验加试练习期间,即使是放在烧杯中的新铁钉也容易生锈,原因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取15.0g赤铁矿样品(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于烧杯中,逐渐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所加盐酸的质量与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求:(1)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2)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精确到0.01%,请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7保定市竞秀区模拟)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图A中镁带燃烧后生成固体的质量增加了,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
(2)图B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两个装置,写出用a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证明二氧化碳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b装置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