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cessing math: 100%
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归纳与反思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下列各项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对性质和用途的认识B、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①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②石墨很软,可以制成电极
①爱护水资源要节约用水和防止水体污染
②保护金属资源只能通过防止金属腐蚀实现
C、“生活中安全”的措施D、用“化学”眼光分析
①在室内一盆水能防止煤气中毒
②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开灯寻找泄漏源
①洗涤剂去油污是因为起乳化作用
②湿衣服晾干是因为分子不断运动
A.AB.BC.CD.D

分析 A、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分析判断;
B、根据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途径分析判断;
C、根据防止煤气中毒的方法及煤气具有可燃性,燃烧易发生爆炸解答;
D、根据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湿衣服晾干是因为分子不断运动解答,

解答 解:A、一氧化碳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石墨具有导电性,可以制成电极,故选项归纳有错误.
B、爱护水资源要节约用水和防止水体污染,正确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除了防止金属锈蚀外,还有金属的回收利用,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物,寻找金属的代用品等,故选项归纳有错误.
C、煤气中毒就是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不溶于水,在室内一盆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应关掉阀门,开窗通风,不能开灯寻找泄漏源,易发生爆炸,故选项归纳有错误.
D、洗涤剂去油污是因为起乳化作用,正确,湿衣服晾干是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故选项归纳正确.
故选D.

点评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生产、生活有关的化学知识考查必是热点之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根据下表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在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25g氯化钾,搅拌,恢复到20℃.全部溶解
再加Xg氯化钾,搅拌,恢复到20℃,恰好饱和.全部溶解
再加6g氯化钾,搅拌,恢复到20℃固体不溶
加热全部溶解
冷却至20℃有固体析出
①实验步骤Ⅱ中加入Xg氯化钾,X=9g.
②实验步骤Ⅲ中所得溶液是饱和(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③冷却至20℃,烧杯中的现象是有固体析出.
④有五瓶氯化钾溶液,与上述实验步骤Ⅰ-Ⅴ形成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分别相等,现各取10g于5个小烧杯中,分别滴入足量的等质量等浓度的硝酸银溶液,其中有3个小烧杯中产生的沉淀质量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请按要求用符号完成下面问题(答案不唯一的小题,务必写全):
(1)硫酸铁中硫元素的化合价Fe2+6SO43;(2)硫酸铵中的原子团NH4、SO4
(3)氯化钙溶液中的微粒Ca2+、Cl-、H2O; (4)由相同的两种原子所形成的两种不同离子SO32-S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工业烟气脱硫就是将烟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硫除去.一种采用“双碱法”脱硫的工业流程示意图如下:

(1)吸收塔中,用NaOH溶液吸收SO2,补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OH+SO2═Na2SO3+H2O.NaOH溶液喷成雾状能充分吸收SO2的原因是增大接触面积.
(2)氧化室中,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
(3)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NaOH,有利于节约成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实验一: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实验室制取氧气时,选用的收集装置是C(选填字母标号,下同).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3Fe+2O2_Fe3O4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选用的发生装置图B所示,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观察到燃烧的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和密度比空气大.
实验二:已知Fe2O3样品中含有杂质FeS2.兴趣小组用下图装置测定样品中FeS2含量.称取mg样品置于玻璃管Y内.充分灼烧该样品,根据实验后装置Z增加的质量推算FeS2质量(装置管内发生反应:4FeS2+11O2_2Fe2O3+8SO2

(4)连接好仪器,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在装置Z中加水至浸没长导管末端,关闭开关b,加热玻璃管Y,观察到装置乙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后一段时间,长导管内液面上升,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5)使用“实验一”装置B制得的氧气进行实验,装置X瓶内需盛放的干燥剂是浓硫酸.
玻璃管Y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若立即停止通入氧气,会导致误差,其原因是生成的气体没有全部被吸收.
(6)试验后测得Z质量增加6.4g(忽略装置Z中水分挥发),则样品中FeS2为6g.
(7)若将通入的氧气改为空气进行同样的实验(样品反应完全),则测得FeS2含量偏大(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数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稀硫酸(H2SO4)、氢氧化钠(NaOH)、氯化钡(BaCl2)、硫酸铜(CuSO4)等溶液可参与如图所示的七大化学变化
(1)盐1是CuSO4
(2)工业上,反应④的用途为除锈,该反应生成含铁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Fe2(SO43
(3)不能用银替代图中的锌,其理由有二,理由之一是银的金属活动性弱不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或银的金属活动性弱不能置换硫酸铜中的铜).
(4)写出上述物质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2SO4+2NaOH=Na2SO4+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某小组在学习“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题时,探究了二氧化碳气体的收集方法.
【查阅资料】通常状况下,1 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所得溶液的pH约为5.6;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能否用排水法收集?

【设计实验】
实验一:图1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待生成的二氧化碳将锥形瓶中空气排尽时,连接a和b.检验锥形瓶中的空气已排尽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a导管处,若木条熄灭则空气已经排尽.
实验二:待乙瓶中收集半瓶气体时,停止通入二氧化碳,关闭乙瓶左、右的弹簧夹;测得丙瓶中溶液的pH=6.5;充分震荡乙瓶后,测得其溶液的pH=5.6.分析可知,丙瓶中所溶解二氧化碳的体积小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乙瓶中液体的体积.实验中,甲瓶中蒸馏水的作用是吸收氯化氢气体.若没有该装置,则乙瓶中测出的溶液pH 会偏小(填“偏大”、“偏小”或“不影响”).
实验三:随着科学发展,数字化检测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图3是用二氧化碳检测仪测得的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的气体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关系图,从图中你能得到那些信息(写两条)
(1)无论是排水法还是排空气法,都得不到100%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
(2)排水法收集的二氧化碳气体比排空气法二氧化碳气体要纯.
【结论与反思】
由实验一、二、三分析,你认为二氧化碳能(填“能”或“不能”)用排水法收集,能减少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能力的措施是升高水温或事先制成二氧化碳的饱和溶液(其他合理的答案均给分).(写一条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如图所示:A是一种常见液体,B是最清洁的燃料,它们与C、D、E、F几种物质按下图所示流程进行转化(部分反应条件略去),请按下列要求填空:

(1)物质D的名称是稀盐酸,转化④中碱的化学式是KOH.
(2)转化①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_2H2↑+O2↑.
转化②的化学方程式是2KClO3_2KCl+3O2↑.
转化③的化学方程式是2HCl+Zn═ZnCl2+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AZX表示质子数为Z,相对原子质量为A的一种原子.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3919K核内有19个中子
B.136C和126C互为同位素
C.4020Ca和4019X 是同种元素
D.4018Ar与4020Ca核外电子数相同,互为同位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
闂傚倸鍊烽懗鑸电仚婵°倗濮寸换姗€鐛箛娑欐櫢闁跨噦鎷�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诲┑鐘叉搐缁狀垶鏌ㄩ悤鍌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