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如果实验中所得到的T2―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那么真正的图象应是a.b.c中……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实验题:
精英家教网
(1)①在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甲组同学用游标卡尺测出小球的直径如图1所示.则该小球的直径为
 
cm.
②乙组同学在实验中测出多组摆长和运动的周期,根据实验数据,作出T2-L的关系图象如图2所示,该同学在实验中出现的错误可能是计算摆长时
 
(选填“漏加”或“多加”)了小球的半径.
③虽然实验中出现了错误,但根据图象中的数据,仍可算出准确的重力加速度,其值为
 
rn/s2(最后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用半偏法测电流表内阻,提供的器材如下:
干电池(电动势E约为1.5V,内阻r约为10Ω)、待测电流表A(0~50μA,内阻约4kΩ)、电阻箱R1、R2(均为0~99999.9Ω)、电键、导线若干.
①实验电路如图3,有关实验操作及测量如下:
I.只闭合S,当调节R1到26090.0Ω时,电流表A满偏;
Ⅱ.再闭合S1,R2调为3770.0Ω时,电流表A半偏,由此可得电流表的内阻Rg的测量值为
 
Ω.
②半偏法测量电流表内阻时,要求R1>Rg(比值R1/Rg越大.测量误差越小),本实验中R1虽比Rg大.但两者之比不是很大,因此导致Rg的测量误差较大.具体分析如下:电流表A半偏时的回路总电阻比全偏时的回路总电阻
 
(填“偏大”或“偏小”),导致这时的总电流
 
(选填“变大”或“变小”),半偏时R2
 
Rg(填“大于”或“小于”).
③为减小Rg的测量误差,可以通过补偿回路总电阻的方法,即把半偏时回路的总电阻的变化补回来.具体的数值可以通过估算得出,实际操作如下:在①中粗测出Rg后,再把R1先增加到
 
Ω[用第①问中的有关条件求得具体数值],再调节R2使电流表
 
.用这时R2的值表示Rg的测量值,如此多次补偿即可使误差尽量得以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当合外力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其质量之间的关系.
(1)实验前用刻度尺测出两个光电门中心之间的距离s,并测得遮光条的宽度d.该实验小组在做实验时,将滑块从图所示位置由静止释放,由数字计时器可以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1的时间△t1,遮光条通过光电门2的时间△t2,则滑块经过光电门1时的瞬时速度的表达式v1=
d
t1
d
t1
,滑块经过光电门2时的瞬时速度的表达式v2=
d
t2
d
t2
,则滑块的加速度的表达式a=
d2
2s
(
1
t
2
2
-
1
t
2
1
)
d2
2s
(
1
t
2
2
-
1
t
2
1
)
.(以上表达式均用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2)在本次实验中,实验小组通过改变滑块质量做了6组实验,得到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质量m(g) 250 300 350 400 500 800
加速度a( m/s2 ) 2.02 1.65 1.43 1.25 1.00 0.63
通过计算分析上表数据后,得出的结论是在合外力不变的情况下,物体运动的加速度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如果想通过图象法进一步确认自己的结论,须建立
a-
1
m
a-
1
m
(填a-m或a-
1
m
)坐标系,根据实验数据描点作图,如果图线是一条
通过原点的直线
通过原点的直线
,就可确认上述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当合外力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其质量之间的关系。

(1)实验前用刻度尺测出两个光电门中心之间的距离s,并测得遮光条的宽度d。该实验小组在做实验时,将滑块从图所示位置由静止释放,由数字计时器可以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1的时间Δt1,遮光条通过光电门2的时间Δt2,则滑块经过光电门1时的瞬时速度的表达式v1=         ,滑块经过光电门2时的瞬时速度的表达式v2=         ,则滑块的加速度的表达式a=           。(以上表达式均用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2)在本次实验中,实验小组通过改变滑块质量做了6组实验,得到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质量m(g)
250
300
350
400
500
800
加速度a( m/s2 )
2.02
1.65
1.43
1.25
1.00
0.63
通过计算分析上表数据后,得出的结论是在合外力不变的情况下,物体运动的加速度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如果想通过图象法进一步确认自己的结论,须建立           (填ama)坐标系,根据实验数据描点作图,如果图线是一条             ,就可确认上述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当合外力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其质量之间的关系。

【小题1】实验前用刻度尺测出两个光电门中心之间的距离s,并测得遮光条的宽度d。该实验小组在做实验时,将滑块从图所示位置由静止释放,由数字计时器可以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1的时间Δt1,遮光条通过光电门2的时间Δt2,则滑块经过光电门1时的瞬时速度的表达式v1=         ,滑块经过光电门2时的瞬时速度的表达式v2=         ,则滑块的加速度的表达式a=           。(以上表达式均用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小题2】在本次实验中,实验小组通过改变滑块质量做了6组实验,得到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质量m(g)
250
300
350
400
500
800
加速度a( m/s2 )
2.02
1.65
1.43
1.25
1.00
0.63
通过计算分析上表数据后,得出的结论是在合外力不变的情况下,物体运动的加速度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如果想通过图象法进一步确认自己的结论,须建立           (填a—ma—)坐标系,根据实验数据描点作图,如果图线是一条                ,就可确认上述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当合外力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其质量之间的关系。

(1)实验前用刻度尺测出两个光电门中心之间的距离s,并测得遮光条的宽度d。该实验小组在做实验时,将滑块从图所示位置由静止释放,由数字计时器可以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1的时间Δt1,遮光条通过光电门2的时间Δt2,则滑块经过光电门1时的瞬时速度的表达式v1=         ,滑块经过光电门2时的瞬时速度的表达式v2=         ,则滑块的加速度的表达式a=           。(以上表达式均用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2)在本次实验中,实验小组通过改变滑块质量做了6组实验,得到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质量m(g)

250

300

350

400

500

800

加速度a( m/s2 )

2.02

1.65

1.43

1.25

1.00

0.63

通过计算分析上表数据后,得出的结论是在合外力不变的情况下,物体运动的加速度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如果想通过图象法进一步确认自己的结论,须建立           (填ama)坐标系,根据实验数据描点作图,如果图线是一条             ,就可确认上述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