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质量为m的物体从光滑斜轨道上A点自由滑下.斜面底端与长为的粗糙水平鈥︹€�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精英家教网质量为m=1kg的小物块轻轻放在水平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上的P点,随传送带运动到A点后水平抛出,小物块恰好无碰撞的沿圆弧切线从B点进入竖直光滑圆孤轨道下滑.B、C为圆弧的两端点,其连线水平.已知圆弧半径R=1.0m圆弧对应圆心角θ=106°,轨道最低点为O,A点距水平面的高度h=0.8m.小物块离开C点后恰能无碰撞的沿固定斜面向上运动,0.8s后经过D点,物块与斜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μ1=0.33(g=10m/s2,sin37°=0.6,cos37°=0.8)试求:
(1)小物块离开A点的水平初速度v1
(2)假设小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3,传送带的速度为5m/s,则PA间的距离是多少?
(3)小物体经过O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4)斜面上CD间的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物块,从斜轨道上距地面h高处由静止释放,物块加速下滑并进入与斜轨道相接的是半径为r的圆轨道,若物体运动到圆轨道的最高点A时,物块对轨道恰好无压力,

求∶(1)物块从开始下滑到A点的运动过程中克服阻力做的功.

(2)若轨道处处光滑,物块仍从轨道顶端由静止下滑,则物块通过A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多大?

(3)若轨道处处光滑,改变物块释放的初始高度h,则物块过A点时所受轨道压力N的大小随之改变,试在给出的坐标系中作出N-h图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时摩擦力与斜面倾角的关系,设计实验装置如图.长直平板一端放在水平桌面上,另一端架在一物块上.在平板上标出A、B两点,B点处放置一光电门,用光电计时器记录滑块通过光电门时挡光的时间.

(一)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游标卡尺测量滑块的挡光长度d,用天平测量滑块的质量m;

②用直尺测量AB之间的距离x,A点到水平桌面的垂直距离h1,B点到水平桌面的垂直距离h2;

③将滑块从A点静止释放,由光电计时器读出滑块的挡光时间t1

④重复步骤③数次,并求挡光时间的平均值

⑤利用所测数据求出摩擦力f和斜面倾角的余弦值cosα;

⑥多次改变斜面的倾角,重复实验步骤②③④⑤,做出f-cosα关系曲线.

(1)用测量的物理量完成下列各式(重力加速度为g):

①斜面倾角的余弦cosα=________;

②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________;

③滑块运动时的加速度a=________;

④滑块运动时所受到的摩擦阻力f=________;

(2)测量滑块挡光长度的游标卡尺读数如图所示,读得d=________.

(二)更换实验装置,在某次实验中,在小车上固定挡光片,将光电门固定在轨道侧面,垫高轨道的一端.将小车从该端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获得了如下几组实验数据

则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①四个挡光片中,挡光片Ⅰ的宽度最小

②四个挡光片中,挡光片Ⅳ的宽度最小

③四次实验中,第一次实验测得的速度最接近小车车头到达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

④四次实验中,第四次实验测得的速度最接近小车车头到达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1)、在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应使小球每次从斜槽上相同的位置自由滑下

B.斜槽轨道必须光滑

C.要使描出的轨迹更好地反映真实运动,记录的点应适当多一些

D.为了比较准确地描出小球运动的轨迹,应该用一条折线把所有的点连接起来

  (2)、某实验小组在进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入射小球与被碰小球半径相同。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先不放B球,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点C由静止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再把B球静置于水平槽前端边缘处,让A球仍从 C处由静止滚下,A球和B球碰撞后分别落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落点的痕迹。记录纸上的O点是重锤所指的位置,M、P、N分别为落点的痕迹。

释放多次后,取各落点位置的平均值,测得各落点痕迹到O点的距离:OM=13.10cm,OP=21.90cm,ON=26.04cm。用天平称得入射小球A的质量m1=16.8g,被碰小球B的质量m2 = 5.6 g。若将小球质量与水平位移的乘积作为“动量”,请将下面的数据处理表格填写完整。(保留2位有效数字)

OP/m

OM/m

ON/m

碰前总动量

p/ kg·m

碰后总动量

p′/ kg·m

相对误差

0.2190

0.1310

0.2604

3.68×10-3

查看答案和解析>>

(1)、(3分)在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应使小球每次从斜槽上相同的位置自由滑下

B.斜槽轨道必须光滑

C.要使描出的轨迹更好地反映真实运动,记录的点应适当多一些

D.为了比较准确地描出小球运动的轨迹,应该用一条折线把所有的点连接起来

  (2)、(6分)某实验小组在进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入射小球与被碰小球半径相同。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先不放B球,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点C由静止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再把B球静置于水平槽前端边缘处,让A球仍从C处由静止滚下,A球和B球碰撞后分别落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落点的痕迹。记录纸上的O点是重锤所指的位置,M、P、N分别为落点的痕迹。

释放多次后,取各落点位置的平均值,测得各落点痕迹到O点的距离:OM=13.10cm,OP=21.90cm,ON=26.04cm。用天平称得入射小球A的质量m1=16.8g,被碰小球B的质量m2 = 5.6 g。若将小球质量与水平位移的乘积作为“动量”,请将下面的数据处理表格填写完整。(保留2位有效数字)

OP/m

OM/m

ON/m

碰前总动量

p/ kg·m

碰后总动量

p′/ kg·m

相对误差

0.2190

0.1310

0.2604

3.68×10-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
鍏� 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