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试题搜索列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古之人,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古之人,皆答案解析

科目:czls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古之人,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1)引用材料原文说明神农氏为什么要“教民农作”?

(2)这段材料诉我们当时人们会使什么工具进行农作?

(3)请写出我国在农耕时代的原始居民代表,两例即可。

(4)请写出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两种粮食作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ls 来源:一课一测·七年级历史·上(人教版) 题型:066

阅读下列材料:

  “古之人,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大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请回答:

(1)上古时期,人们主要吃什么?

(2)谁开始“教民农作”?

(3)上古时期用什么耕作?

(4)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5)你还知道上古时期的其他传说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ls 来源:2013-2014学年四川成都七中实验学校九年级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在葡萄牙人沿非洲海岸向南航行的同时,西班牙人向西进行横渡大西洋的探险。意大利人哥伦布相信地圆学说,深信穿越大西洋的航行可以到达印度。1492年8月3日,率领船队从西班牙的巴洛斯港出发,驶入茫茫的大西洋。10月,到达巴哈马群岛的一个小岛。

——摘自《世界历史教学参考》

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欧洲最早开辟新航路的是哪两个国家?(2分)

(2)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什么?条件有哪些?(8分)

(3)中国有一航海壮举比哥伦布远航早半个多世纪,请问这个壮举是什么?中国的这一航海壮举与新航路开辟的目的各有什么不同?(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ls 来源:期中题 题型: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小明想在暑假参与“文化之旅”的活动。但是,目前仍未决定是否参加,于是,他去听导游在行前所举办的说明会。这位导游指着地图说:“参加这次的旅游团,可以让大家对世界的历史文化有初步的理解。首先,我们到A 地,在这里会带大家去罗马城,看竞技场、万神殿……,感受一下当地风情,接着,前往奥运会的发源地B 地看看雅典古剧场……,随后飞越地中海,去C 地造访基督教的故乡,去D 地探访清真寺的建筑风格,领略阿拉伯民族坚忍不拔的品质。然后回国,欢迎大家参与此次的行程!”小明决定出游。
(1)请你说出A、B、C、D 四个国家或地区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在这次出游中,他将在以上四个地点分别了解到哪些相关历史名人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以上四个地方中你最喜欢哪个地方?谈谈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ls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秦官员,备皇帝顾问)七十人前为寿(祝酒)……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平民),……无辅拂(bì同弼)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始皇下其议。丞相李斯曰:“……臣请史官非秦记(记载秦国历史的书)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掌握),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处死刑)。以古非今者族(灭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xíng脸上刺字)为城旦(罚作劳役)。所不去者(不焚烧的)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制(皇帝下令)曰:“可”。

——引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请回答:

(1)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后做了何事?

(2)要烧的书是哪些书?

(3)“焚书”起了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ls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材料二: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什么主张?

(2)这次变法对这个国家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二中“皇帝”指谁?他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ls 来源:陕西省期末题 题型: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材料二: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什么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次变法对这个国家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中“皇帝”指谁?他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ls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省泰兴市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统治者采取不同的经济政策,直接影响经济发展的水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做奴隶。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改革的措施?(1分)

材料二: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

—王谠:《唐语林》

(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盛世景象?(1分)

材料三:北宋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来自淮河以南地区。淮南每年向都城汴京送运粮食六百万石,丝绸、茶叶等物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京城。南方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支撑了南宋半壁江山。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到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出现了怎样的变化?概括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至少写出一点)(2分)

材料四: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五:日本的新统治者(明治政府)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第三版)下

(4)材料四、五所述两个历史事件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分别是什么?(2分)

(5)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我国曾出现重大失误,造成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请问这一失误是什么?(1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ls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

图一 涿鹿之战               图二 城濮之战
材料二:

官渡之战示意图
材料三:该书一共130篇,50多万字,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
请回答:
(1)在图一的战役中,最终获胜的是哪方?图二的战役后,谁最终成为了中原的霸主?
(2)材料二的战役的交战双方分别是?
(3)材料三所述的书名是?材料一和二中的战役中,最有可能在该书中出现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ls 来源:2014届度江苏省苏州市初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

图一  涿鹿之战                图二  城濮之战

材料二:

官渡之战示意图

材料三:该书一共130篇,50多万字,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

请回答:

(1)在图一的战役中,最终获胜的是哪方?图二的战役后,谁最终成为了中原的霸主?

(2)材料二的战役的交战双方分别是?

(3)材料三所述的书名是?材料一和二中的战役中,最有可能在该书中出现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ls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省姜堰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各阶层积极探求救国救民之路,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材料三 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

——洪向华主编《复兴之路》

请回答:

(1)材料一提到的“自强运动”指什么历史事件?(2分)清政府寻求“御侮自强”之术的口号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的“革命”是指哪一重大事件?(2分)“革命成功“的历史意义是什么?(1分)

(3)材料三中的“三个兔子”在北大因高举哪两面大旗而闻名?(2分)为此掀起了哪一场思想解放运动?(2分)

(4)以上三则材料都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历程,请你为此历程做一个主题归纳。(1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ls 来源:2013-2014学年重庆沙坪坝区五校九年级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时(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被征服地区的军民俘虏源源不断地流入罗马,成为罗马奴隶的主要来源。据统计,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中,罗马总共把7.5万名俘虏卖为奴隶。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二:奴隶劳动被广泛应用于矿山、大作坊、和农业中。田间劳动的奴隶白天戴着脚镣种地,夜间被关在像地牢一样的屋子里;矿山奴隶系着铁链,在兵士的监督下劳动;角斗士则被驱进角斗场,或互相厮杀,或与猛兽搏斗,以生命为代价供奴隶主哄笑取乐。奴隶稍不如主人意就被施以鞭抽、拳打、铁烙。为防止奴隶逃亡,有的奴隶被戴上项圈,项圈上的字是“捉住我,不要让我逃走”。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川教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罗马奴隶的主要来源有哪些?(2分)

(2)根据材料二,概述奴隶的处境。(2分)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谈谈奴隶劳动对古罗马国家的影响。(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ls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近两年来,南海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黄岩岛事件更是引人注目。当我们沿着历史的轨迹追寻国家兴衰之道时,就会深深感到正是海洋主宰着一个民族的盛衰荣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1500年前后,世界终于冲破茫茫大海的阻隔,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海洋时代就此开启,然而中国,自郑和死后,中国人的身影就在海洋上消失了。从此,海洋带给中国人的不再是友谊和荣耀,而是噩梦的代名词,骨肉的离散与悲欢。

(1)海洋时代到来后,西方国家纷纷而来,他们踢我国门,抢我财富,割我领土,尽显强盗本质!请说说割占澳门和香港的分别是哪两个国家?(2分)港澳回归得益于哪一科学构想?(1分)

材料二:日益严重的海防危机,让当时的中国意识到海军建设的重要性,于是近代意义上的中国水师(海军)诞生了,然而,随着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中国水师不仅输给了日本,同时再次导致骨肉分离。

(2)“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中国水师输给了日本”指什么事件?(1分)再次分离的骨肉指宝岛台湾,日本是通过什么条约割占的?(1分)台湾又是在什么事件之后回归祖国的?(1分)

材料三:2011年11月17日奥巴马在演讲中声称美国重新致力于亚太事务的广阔愿景: “我们在该地区永久的利益要求我们在该地区永久存在。” “美国是太平洋国家,我们要在这里呆下去。”紧接着美国高调出席东盟峰会,与中国周边国家频繁军演,插手中国南海事务,妄图使南海问题复杂化。其狼子野心与上世纪如出一辙。

(3)纵观历史,为实现其称霸的野心,一战以后,美国精心导演了一次会议对亚太地区作出了“安排”,请问这次会议上美国是怎样攫取在中国的特权的?(1分)

(4)综合三个材料和现实,请你说说中国应该怎样应对南海问题?(1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ls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苏泰兴实验初级中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近两年来,南海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黄岩岛事件更是引人注目。当我们沿着历史的轨迹追寻国家兴衰之道时,就会深深感到正是海洋主宰着一个民族的盛衰荣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1500年前后,世界终于冲破茫茫大海的阻隔,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海洋时代就此开启,然而中国,自郑和死后,中国人的身影就在海洋上消失了。从此,海洋带给中国人的不再是友谊和荣耀,而是噩梦的代名词,骨肉的离散与悲欢。

(1)海洋时代到来后,西方国家纷纷而来,他们踢我国门,抢我财富,割我领土,尽显强盗本质!请说说割占澳门和香港的分别是哪两个国家?(2分)港澳回归得益于哪一科学构想?(1分)

材料二:日益严重的海防危机,让当时的中国意识到海军建设的重要性,于是近代意义上的中国水师(海军)诞生了,然而,随着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中国水师不仅输给了日本,同时再次导致骨肉分离。

(2)“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中国水师输给了日本”指什么事件?(1分)再次分离的骨肉指宝岛台湾,日本是通过什么条约割占的?(1分)台湾又是在什么事件之后回归祖国的?(1分)

材料三:2011年11月17日奥巴马在演讲中声称美国重新致力于亚太事务的广阔愿景: “我们在该地区永久的利益要求我们在该地区永久存在。” “美国是太平洋国家,我们要在这里呆下去。”紧接着美国高调出席东盟峰会,与中国周边国家频繁军演,插手中国南海事务,妄图使南海问题复杂化。其狼子野心与上世纪如出一辙。

(3)纵观历史,为实现其称霸的野心,一战以后,美国精心导演了一次会议对亚太地区作出了“安排”,请问这次会议上美国是怎样攫取在中国的特权的?(1分)

(4)综合三个材料和现实,请你说说中国应该怎样应对南海问题?(1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ls 来源:2013-2014学年四川成都七中实验学校九年级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有人认为:英国的“光荣革命”既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

材料二:“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所提到“光荣革命”是哪一年发生的?是哪两种力量联合其他反复辟王朝力量发动的一场宫廷政变?(3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文件时哪一年颁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5分)

(4)结合材料二中涉及文件的相关内容,谈谈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英国国王和中国历史上的皇帝有哪些不同。(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ls 来源:2012年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1.1鸦片战争练习题(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03年河南中考试题。略有改动)

2003年3月,新任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一个历史人物的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1.你知道材料中的这句诗是谁说的吗?

2.他“利国家”的主要事迹是什么?意义如何?

3.请根据这件事对他做出准确的评价。青少年从他的身上学习什么?

4.温总理引用这句诗,表达了什么决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ls 来源:2011-2012学年福建省第二片区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2年2月,尼克松乘坐的飞机缓缓降落在北京机场,尼克松走下飞机舷梯,离地面还有三四级台阶时,就向前来迎接的中国总理周恩来伸出手。两位领导人紧紧握手达一分钟之久。周恩来诚挚地说:“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尼克松也动情地说:“我感到很荣幸,终于来到了你们伟大的国家。”

材料二  如图,不同时期中美领导人的握手:

(1)材料一中提到中美之间“25年没有交往”,那25年中美之间处于什么状态?(2分)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中美两国签署了哪一重要文件?(2分)

(2)除中美关系外,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事业还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请举两例。(4分)

(3)从中美之间关系的变化,由此你能得到什么认识?(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