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测量木块长度的游标卡尺读数如图1所示,读得d=
3.62mm
3.62mm
cm.
(2)请完成以下两小题.某同学在家中尝试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他找到三条相同的橡皮筋(遵循胡克定律)和若干小重物,以及刻度尺、三角板、铅笔、细绳、白纸、钉子,设计了如图2实验:将两条橡皮筋的一端分别挂在墙上的两个钉子A、B上,另一端与第三条橡皮筋连接,结点为O,将第三条橡皮筋的另一端通过细绳挂一重物.①为完成实验,下述操作中必需的是
bcd
bcd

a.测量细绳的长度. b.测量橡皮筋的原长
c.测量悬挂重物后橡皮筋的长度
d.记录悬挂重物后结点O的位置
②钉子位置固定,欲利用现有器材,改变条件再次实验证,可采用的方法是:
更换不同的重物
更换不同的重物

(3)某同学做了一次较为精确的测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实验所得到的纸带如图3所示,设0点是计数的起始点,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则第一个计数点与0点的距离s1应为
4
4
cm,物体的加速度
1m/s2
1m/s2

分析:(1)游标卡尺读数的方法是主尺读数加上游标读数,不需估读.
(2)本实验是通过作合力与分力图示的方法来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需要测量合力与分力的大小,根据这个原理来选择.
(3)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为常数即△x=aT2,据此可正确解答本题.
解答:解:(2)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36mm,游标尺上第2个刻度与主尺上某一刻度对齐,故其读数为0.1×2mm=0.2mm,
所以最终读数为:36mm+0.2mm=36.2mm=3.62cm;
(2)①a、b、c,三条橡皮筯遵守胡克定律,要测量拉力可以通过测量橡皮筋的长度和原长,得到橡皮筋的伸长量,研究拉力与伸长量的倍数来根据比例作力的图示.故a错误,bc正确.
     d、为了使两次实验效果相同,必须记下O点的位置来作参照.故d正确.
故选bcd.
    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改变实验效果,只有改变重物的质量.故可采用的方法更换不同的重物.
(3)根据△x=aT2得:
S2-S1=S3-S2=aT2  ①
S2=(9-S1)cm      ②
S3=15-9=6cm    ③
联立①②③解得:S1=4cm,a=1m/s2
故答案为:(1)3.62cm;(2)bcd;更换不同的重物;(3)4,1m/s2..
点评:(1)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游标卡尺读数的方法是主尺读数加上游标读数.
(2)本实验在无法测量力的大小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比例法作图,只需要测量橡皮筋的伸长量就行.
(3)对纸带进行数据处理的过程,即为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推论解决问题过程,要熟练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推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测量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长木板处于水平,装砂的小桶通过细线绕过定滑轮与木块连接,细线的长度大于桌面的高度,木块可以拖动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
实验时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放手后,装砂小桶带动木块一起运动,小桶与地面接触之后,木块还要在木板上继续运动一段距离后停下,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如图所示.纸带的左端与木块相连,并用虚线框标出了A、B两个区域,为了求得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应选取
 
区域的数据计算出木块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用a表示),由此计算动摩擦因数的公式是μ=
 

精英家教网
(2)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测量电压表的内阻RV,所用器材有:
待测电压表V,量程为3V,内阻RV约3kΩ
电流表A,量程为2mA,内阻RA约0.1Ω
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50Ω,额定电流1.5A
电源E电动势为6V,内阻约0.5Ω
精英家教网
(a)小明设计的电路
 
(填“能”或“不能”)测出电压表的内阻.若能,请将图中的实物连接成实验电路;若不能,请改造这个电路,利用这些器材测量电压表的内阻,并将图中的实物连接成实验电路.
(b)说明实验应该测的物理量有
 
,电压表内阻的计算式R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某学习小组设想采用如图1装置,通过测量木块下滑的加速度来计算它和木板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若实验中测得木块的质量m、下滑的加速度a、AB木板长度L1,A端点相对桌面的高h,则μ=
 

将木块从木板上某处释放,让打点计时器在与木块相连的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如图2,利用该纸带上的数据可算出木块下滑的加速度a=
 
m/s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已知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测量木块长度的游标卡尺读数如图1所示,读得d=______cm.
(2)请完成以下两小题.某同学在家中尝试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他找到三条相同的橡皮筋(遵循胡克定律)和若干小重物,以及刻度尺、三角板、铅笔、细绳、白纸、钉子,设计了如图2实验:将两条橡皮筋的一端分别挂在墙上的两个钉子A、B上,另一端与第三条橡皮筋连接,结点为O,将第三条橡皮筋的另一端通过细绳挂一重物.①为完成实验,下述操作中必需的是______
a.测量细绳的长度. b.测量橡皮筋的原长
c.测量悬挂重物后橡皮筋的长度
d.记录悬挂重物后结点O的位置
②钉子位置固定,欲利用现有器材,改变条件再次实验证,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3)某同学做了一次较为精确的测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实验所得到的纸带如图3所示,设0点是计数的起始点,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则第一个计数点与0点的距离s1应为______cm,物体的加速度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06年北京市东城区高考物理三模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1)测量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长木板处于水平,装砂的小桶通过细线绕过定滑轮与木块连接,细线的长度大于桌面的高度,木块可以拖动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
实验时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放手后,装砂小桶带动木块一起运动,小桶与地面接触之后,木块还要在木板上继续运动一段距离后停下,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如图所示.纸带的左端与木块相连,并用虚线框标出了A、B两个区域,为了求得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应选取______区域的数据计算出木块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用a表示),由此计算动摩擦因数的公式是μ=______.

(2)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测量电压表的内阻RV,所用器材有:
待测电压表V,量程为3V,内阻RV约3kΩ
电流表A,量程为2mA,内阻RA约0.1Ω
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50Ω,额定电流1.5A
电源E电动势为6V,内阻约0.5Ω

(a)小明设计的电路______(填“能”或“不能”)测出电压表的内阻.若能,请将图中的实物连接成实验电路;若不能,请改造这个电路,利用这些器材测量电压表的内阻,并将图中的实物连接成实验电路.
(b)说明实验应该测的物理量有______,电压表内阻的计算式RV=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
閸忥拷 闂傦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