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Ⅰ.下图表示植物细胞代谢的部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图中序号代表物质,a、b、c代表细胞器) :
(1)图中细胞器a为_____________,细胞器b中增大膜面积的结构是_________。
(2)图中⑤代表的物质其分子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在细胞器b中⑤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
Ⅱ.为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用密闭的透明玻璃罩将生长状况一致的植物分别罩住形成气室,并与二氧化碳传感器相连,在其他环境因素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定时采集数据,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①植物细胞内产生ATP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曲线②植物的光合速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速率。据图分析,提高②的光合作用强度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
(3)150s 时,曲线③的呼吸速率__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曲线④的呼吸作用速率,200s时,与曲线④和曲线①相应数值之和表示____________填“真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或“呼吸速率”)。
【答案】液泡 类囊体 A-P~P~P 类囊体薄膜移动到叶绿体基质 线粒体 小于 增大光照强度 等于 真光合速率
【解析】
据图分析,根据图中的物质变化可判断,结构a是液泡、b是叶绿体、c是线粒体;物质①是水、②是二氧化碳、③是氧气、④是丙酮酸、⑤是ATP。
Ⅰ.(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细胞器a是液泡,细胞器b是叶绿体,叶绿体通过类囊体薄膜堆叠增加膜面积。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⑤是ATP,其结构简式为A-P~P~P;叶绿体中ATP产生于类囊体薄膜,然后移动到叶绿体基质参与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Ⅱ.(1)据图分析,曲线①是黑暗条件下进行的,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植物细胞内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
(2)曲线②在25%光照条件下,密闭玻璃罩内二氧化碳浓度略有升高,说明植物的光合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分析曲线②③④可知,提高②的光合作用强度可采取的措施是增大光照强度。
(3)据图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而光照强度不影响呼吸作用强度,因此150s 时,曲线③的呼吸速率与曲线④的呼吸作用速率相等;200s时,与曲线④和曲线①相应数值之和表示真光合速率。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A、B两个湖泊原来的生态系统基本相似,但其中一个湖泊因附近农田过度使用化肥而被污染。如下图表示目前两个湖的光合作用速率随着水深的变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B湖光合作用速率远低于A湖,所以受到污染的湖是B湖
B. A湖和B湖中的生物因光照而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
C. A湖固定的太阳能更多,所以A湖中的能量传递效率更高
D. A湖10 m以下和B湖80 m以下的生物主要是消费者和分解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二倍体植物的花香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其中基因A能控制合成芳香油,基因A存在时花表现为浓香,基因a不能控制合成芳香油,基因a纯合时花无香味;另外基因B可抑制该植物花的香味,且这种抑制作用具有累加效应[BB比Bb抑制效果强,不同抑制效果(由强到弱)对应的花香依次为清香、芳香],其等位基因b无此作用,已知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现有杂交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所示,其中F2由F1中芳香型植株自交产生。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花香的这两对基因所遵循的遗传规律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
(2)根据杂交实验的结果分析,P1和P2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
(3)让F2中清香型植株自交,在每株植株产生的子代数量相等且足够多的情况下,其子代植株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___种,其中无香型植株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
(4)仅考虑A、a这对等位基因,研究人员将基因型为Aa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获得植株甲,植株甲与图中P1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同一物种,理由是植株甲与图中P1存在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种人类遗传病的系谱图,该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3为纯合子
B. 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4为纯合子
C. 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2为杂合子
D. 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1为纯合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此细胞处于减数分裂的联会时期,有4个四分体
B.此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可发生基因重组。
C.此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染色体与核DNA的数量比为1:1
D.a和b染色体上的DNA中碱基序列一定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面是人体某组织细胞吸收葡萄糖的示意图,据图分析葡萄糖跨膜运输的机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Na+进出该组织细胞的速率均不受氧气浓度的影响
B.同一载体运输的物质可能不止一种,说明某些载体蛋白不具有专一性
C.某些钠钾离子的转运蛋白具有催化ATP水解的功能,持续运输的过程中会导致ADP的大量积累
D.该组织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但驱动葡萄糖进入细胞的动力不直接来自于AT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玉米中因含支链淀粉多而具有黏性(由基因D控制)的籽粒和花粉遇碘变棕色;含直链淀粉多不具有黏性(由基因d控制)的籽粒和花粉遇碘变蓝色。D对d完全显性,位于3号染色体上。科研人员发现可稳定遗传的黏性玉米品种甲具有抗病基因E和耐干旱基因H,其中H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上。基因位置如下图所示:
将玉米品种甲与玉米品种乙进行测交实验,F1自交,检测F2群体中不同植株的基因型,发现不同基因型个体数如下表。
EE | Ee | ee | HH | Hh | hh |
39 | 120 | 81 | 59 | 121 | 60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玉米耐干旱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定律,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玉米抗病性状和黏性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人员通过数学统计发现F2群体中EE、Ee、ee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总是1:3:2,并且发现F1产生的雌配子育性正常,进而推测带有E基因的花粉成活率低。请利用已有的品种甲、乙、F1,设计实验验证上述推测,要求写出实验步骤并预期实验结果(不考虑交叉互换)。
方法一、
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
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进一步研究发现品种乙3号染色体上有两个紧密连锁在一起的基因P1和P2(如图),P1编码抑制花粉发育的毒性蛋白,P2编码能解除该毒性蛋白作用的保护性蛋白。品种甲3号染色体上无基因P1和P2。
①据此可知,F1带有E基因花粉成活率低的原因是P1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表达,而P2可能在_________细胞中表达。
②P1和P2被称为自私基因,其“自私性”的意义是使_________更多地传递给子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某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一组图象,则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①②③细胞中染色体与DNA比例为1:2
B.细胞①②③⑤产生的子细胞中均有同源染色体
C.上图中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及分裂的顺序是③→②→①
D.④细胞分裂前,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比例为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甲是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据图回答:
(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______,乙图是甲图中_____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
(2)缩手反射属于______(条件、非条件)反射,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______的控制.
(3)图丙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______.若刺激图丙中b点,图中除b点外______(字母)点可产生兴奋.
(4)图乙中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突触前膜融合所涉及的细胞器主要有______.
(5)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______,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