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研究人员对某哺乳动物细胞分裂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和分布进行了观察分析,图1和图2为其细胞分裂两个不同时期的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图3表示细胞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组
B.若图2细胞来自图1细胞,则其产生的子细胞是卵细胞和极体
C.图3中B→C的原因是DNA复制,E→F的原因是膜向内凹陷缢裂
D.图1处于图3中的CE段,图2处于图3中的FG段
【答案】B
【解析】
分析图示可知,图1细胞内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属于初级卵母细胞,正处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图2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
图3为细胞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AB段DNA:染色体=1:1,处于间期中的G1期,BC段表示S期DNA的复制,复制后DNA:染色体=1:2,CE段可以表示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的时期,包括有丝分裂的前、中期以及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期;EF时发生着丝点分裂,使得DNA:染色体=1:1,FG段可以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末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和末期。
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1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A错误;
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1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若图2细胞来自图1细胞,则其产生的子细胞是卵细胞和极体,B正确;
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3中B→C的原因是DNA复制,E→F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所致,C错误;
D、图1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处于图3中的CE段,图2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属于图3中的CE段,D错误。
故选B。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铅中毒会影响青少年学习记忆,所以要减少摄食含铅多的食物的如罐装饮料、烧烤等。科研人员为验证铅对大鼠神经细胞有毒害作用,用下图水迷宫进行实验,60天后进行检测其学习记忆能力。
组别 | 醋酸铅溶液浓度/g·L-1 | 脑组织铅含量/g·gprot-1 | AChE活性/U·mgprot-1 | 到达原平台水域时间/s |
① | 0 | 0.18 | 1.56 | 22.7 |
② | 0.05 | 0.29 | 1.37 | 23.1 |
③ | 1 | 0.57 | 1.08 | 26.9 |
④ | 2 | 1.05 | 0.76 | 36.4 |
实验方法:将大鼠分为四组,饮用不同浓度的醋酸铅溶液,让大鼠从入水点入水,训练其寻找水面下隐蔽平台(池水黑色,大鼠无法看到平台),重复训练4天后撤去平台,测定大鼠从入水点到达原平台水域的时间,推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强弱;
研究发现,ACh是与学习记忆有关的兴奋性递质,所以测定脑组织铅含量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也可以间接说明记忆能力。(AChE活性检测原理:AChE可将乙酰胆碱(ACh)水解为胆碱和乙酸,胆碱与显色剂显色,根据颜色深浅计算酶活性。)据此分析,回答问题:
(1)观察表格可知,______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最强。水迷宫实验结论是:______。
(2)Ach这种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该处体液是______,然后Ach会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结合,引发突触后膜内的电位发生______的变化。
(3)发挥效应后Ach在______的催化下水解,所以脑组织铅含量越高,ACh水解速度越______,进而影响记忆能力。
(4)短期记忆的形成与______(大脑皮层/小脑/脊髓)下的海马区有关,不重复就会遗忘。因此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的措施是及时重复训练,以此建立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下图是它们间相互作用的部分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物质Ⅰ具有促进细胞D增殖分化的作用
B. 物质Ⅰ和物质Ⅱ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C. 细胞A能够对病毒进行特异性识别
D. 细胞B和C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发挥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由甲、乙、丙三个神经元(部分)构成的突触结构。神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开放,使Ca2+内流,由此触发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相同
B. 若乙神经元兴奋,会引起丙神经元兴奋
C. 若甲神经元上的Ca2+通道被抑制,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
D. 若某种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不会影响甲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糖尿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研究发现,F蛋白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为糖尿病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为研究F蛋白的作用机理,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请回答问题:
(1)人体血糖高于正常值时,________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从而降低血糖。
(2)科研人员将糖尿病模型小鼠随机均分为四组,每日皮下给药注射1次,连续注射14天。实验处理及结果如图1所示。实验结果表明,单独注射胰岛素对降低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的效果______(显著/不显著),降低血糖效果显著的是_______组。
(3)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F蛋白的降糖机理,测定上述四组小鼠细胞中翻译出葡萄糖转运蛋白A和B的mRMA含量,得到图2所示结果。由实验结果分析,F蛋白主要影响_______的表达量。血糖浓度能够显著降低的糖尿病模型小鼠,其______的表达量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人体有关激素分泌调控的模式图,图中X、Y、Z表示相应内分泌器官,①~④表示相应激素。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X是下丘脑,Y是垂体
B.寒冷刺激引起①②③分泌增加
C.③对X、Y的调节方式依次属于正反馈和负反馈
D.④可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血友病是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h)控制的遗传病。下图中两个家系都有血友病患者,Ⅲ-2和Ⅲ-3婚后生下一个性染色体组成是XXY非血友病的儿子(Ⅳ-2),家系中的其他成员性染色体组成均正常。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Ⅳ-2性染色体异常是因为Ⅲ-2在形成配子过程中XY没有分开
B.Ⅲ-3的基因型是,Ⅳ-1的基因型是
或
C.若Ⅲ-2和Ⅲ-3再生育,Ⅳ-3个体为患血友病男孩的概率为1/8
D.若Ⅳ-1和正常男子结婚,生育一个患血友病男孩的概率是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野生型豌豆细胞能产生豌豆素,它是一种能抵抗真菌感染的天然化学物质。该物质的产生受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基因A决定豌豆素产生,基因B抑制基因A的表达。某研究小组用两个不产生豌豆素的突变纯合品系豌豆和纯合野生型豌豆进行如下杂交实验(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分析回答问题。
实验组别 | 亲本 |
|
|
一 | 突变品系1×野生型 | 产生豌豆素 | 3/4产生豌豆素,1/4不产生豌豆素 |
二 | 突变品系2×野生型 | 不产生豌豆素 | 1/4产生豌豆素,3/4不产生豌豆素 |
三 | 突变品系1×突变品系2 | 不产生豌豆素 | 3/16产生豌豆素,13/16不产生豌豆素 |
(1)基因A、a和B、b的遗传遵循________定律。
(2)分析实验结果可知,突变品系1和突变品系2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用实验一中能产生豌豆素的豌豆与实验二
中不产生豌豆素的豌豆进行杂交,产生的后代中纯合野生型植株占________。
(4)在真菌感染严重地区,A和b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5)某同学欲通过一次自交实验来检测实验三中不产生豌豆素的豌豆是否为纯合子,该实验思路是否可行?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基因的分离定律普遍适用于生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中,在植物基因型鉴定和作物育 种中有重要意义:
I.已知豌豆种子的圆粒和皱粒是一对相对性状,某兴趣小组进行如下杂交实验 P 圆粒自交—F1 圆粒:皱粒=3:1 请结合有关遗传规律分析下列问题:
(1)豌豆种子圆粒和皱粒中属于隐性性状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亲本为圆粒,自交后代 F1 中同时出现圆粒和皱粒的现象,在遗传学上叫做_________________。
(3)纯合圆粒个体在 F1 中的比例是 ________________。
Ⅱ.某两性花植物的红花(A)对白花(a)是显性。现需要鉴定一株红花植株的基因型,让其与 白花植株进行测交,统计测交后代的表现型种类和数量并进行分析:
(1)若测交后代全部为_________________ ,则该植株的基因型为 AA。
(2)若测交后代有红花也有白花且比例大约为 1:1,则该植株的基因型为 Aa,遗传图解 如下图所示,请补全图中横线上的内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
(3)经测交鉴定该红花植株为杂合子,想要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红花品种,可以让其进 行 _______ (填“自交”或“杂交”或“测交”),选取后代中的红花植株,单株隔离种植,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即为稳定遗传的红花品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