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克隆猪成功率较低,与早期胚胎细胞异常凋亡有关。Bcl-2基因是细胞凋亡抑制基因,用PCR技术可以检测该基因转录水平,进而了解该基因与不同胚胎时期细胞淍亡的关系。克隆猪的培育及该基因转录水平检测流程如图。
请回答:
(1)图中重组细胞的细胞核来自____细胞,早期胚胎移入受体子宫继续发育,经桑椹胚、囊胚和____胚最终发育为克隆猪。
(2)在PCR过程中可检测出cDNA中Bcl-2 cDNA的分子数,进而计算总mRNA中Bcl-2 mRNA的分子数,从而反映出Bcl-2基因的转录水平。
①图中X表示____过程。
②从基因组数据库中查询Bcl-2 mRNA的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据这一序列设计合成____用于PCR扩增,PCR过程第一轮循环的模板是____。
【答案】体 原肠 反转录 引物 Bcl-2cDNA
【解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克隆猪的培育及该基因转录水平检测流程。图中涉及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胚胎移植及PCR技术,其中mRNA→cDNA的X过程为逆转录过程。
(1)图中卵母细胞是受体细胞,良种猪的体细胞是供体细胞提供细胞核,形成重组细胞;早期胚胎发育经过桑椹胚、囊胚和原肠胚,最终形成克隆猪。
(2)①mRNA→cDNA的过程表示反转录过程。
②PCR技术获取目的基因的前提是已知Bcl-2基因或者Bcl-2mRNA的核苷酸,以便合成引物;条件包括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根据题中流程图,第一轮循环的模板式Bcl-2cDNA。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人体某组织细胞部分结构及生理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科学家发现囊泡能将物质准确运输到目的位置并“卸货”,是由于囊泡膜表面有特殊的“识别代码”,能识别相应受体。这种“识别代码”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溶酶体中的多种水解酶是在结构[2]____________________上合成的,水解酶从合成到进入溶酶体的途径是:2→_____→_______→溶酶体(用数字和箭头表示)。
(3)图中过程⑥→⑨说明溶酶体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溶酶体的功能说明其膜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的某种细胞器,动植物细胞普遍存在但是功能不完全相同,该细胞器是________ (填序号)。
(4)若图示细胞表示乳腺细胞,用同位素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培养乳腺细胞,测得与合成和分泌乳蛋白相关的一些细胞器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如图甲所示,以及在此过程中有关的生物膜面积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图中曲线所指代的细胞结构相同的是____________
A.c和f B.c和d C.a和eD.a和d
(5)若图示细胞表示口腔上皮细胞,现提取口腔上皮细胞的膜成分中的磷脂,将其铺在空气一水界面上,测得磷脂占据面积为S,请预测:口腔上皮细胞膜表面积的值(填“>”,“=”或“<”)____________S/2。
(6)核仁的体积与代谢强度密度相关,代谢活跃的细胞中核仁体积___________。
(7)图中含有尿嘧啶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填写图中1-5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某种生物的细胞核及相关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核孔不具有选择性,它有利于DNA和mRNA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
B.中心体和染色质均不含磷脂分子
C.在衰老的细胞中,细胞核体积减小,染色质收缩
D.rRNA和相应蛋白质在核仁中合成后组装成核糖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某二倍体生物体内某细胞分裂图像,见图1,请回答有关问题:
(1)图1分裂的时期是____________,该图可能是____________细胞的分裂图像,图中含有___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
(2)中心粒的倍增是在细胞分裂的____________期完成的,该时期的主要特征有____________。
(3)在观察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常用盐酸酒精混合液处理根尖,该混合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4)若用低温或某种化学药剂诱导其染色体数加倍,利用显微镜观察前,需要用____________固定随后使用____________染色。
(5)请在图2中画出该生物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分布情况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甲为研究光照强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实验示意图,图乙 表示其细胞气体交换情况,图丙表示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图丁表示夏季晴朗的 一天,某种绿色植物在 24 小时内 O2吸收和释放速率的变化示意图(单位:mg/h),A、 B 点对应时刻分别为 6 点和 19 点。
(1)图乙中光反应的具体部位是_____(填字母),结构 c 部位_____(能/否)分解 葡萄糖。
(2)图丙中限制 A~C 段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
(3)叶肉细胞处于图乙状态时,对应图丙中的区段是_____(OB/B 点之后),若图乙 只发生①②过程,则对应图丙的是_____点。
(4)丁图中 24 小时内不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有________个小时。
(5)丁图中测得该植物一昼夜的O2净释放量为300mg,假设该植物在24小时内呼吸速 率不变,则该植物一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 O2总量是_____mg,光合作用速率最高时, 光合作用每小时利用 CO2的量是_____mg。(O2相对分子质量32,CO2相对分子质量44)
(6)丁图中,若适当增加植物生长环境中CO2浓度,B 点将向______(左/右)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是tRNA的结构示意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 tRNA是相关基因表达的产物
B. tRNA分子一定含有氢键
C. tRNA分子一定含有磷酸二酯键
D. 不同tRNA携带的氨基酸一定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转座子是指能从基因组的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 DNA 片段。Ac 片段能编码转座 酶,可自主移动。DS片段需在转座酶作用下,才可以从原来的位置上切离下来,然后随机 插入到所在染色体的其他位置或其他染色体上。
(1)用________酶将 DS片段构建在 Ti 质粒的T-DNA 片段上,再用含有该重组质粒的 ________转化水稻,自交筛选获得 DS-T-DNA纯合体(甲)。以同样方法获得Ac-T-DNA 纯合体水稻(乙)。
(2)甲、乙杂交获得 Ac/Ds 双因子转座系统水稻,在其后代中筛选到一些淡绿叶突变体。 利用淡绿叶突变体与野生型水稻(甲)进行系列杂交实验,________代获得野生型和 淡绿叶水稻植株分别为 442 株和 130 株,分离比符合3:1,初步推测淡绿叶突变是单 基因的________性突变。将 442 株野生型植株单株收获和播种,后代发生性状分离的 植株占________,则进一步确认上述推测。
(3)为进一步确定突变性状与 Ds 切离转座的相关性,设计 6 种引物(如图 1),对上述 572 株子代的 T-DNA 进行 Ds 转座的 PCR 检测。
①检测原理:Ds 未发生切离的DNA位点,通过引物________可得到400 bp 的扩增产物;Ds 已发生切离的 DNA 位点通过引物________可得到 870 bp的扩增产物。
②扩增产物的电泳结果如图 2,据此判断________类型为淡绿叶突变体。
若A 类型:B 类型:C 类型=_______,则突变性状产生与 Ds 片段的切离转座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某二倍体生物(2n=4)细胞的分裂图像,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细胞的中心体在分裂前期完成复制并移向两极
B.该细胞在下一个分裂时期中最多含有2个染色体组
C.每条染色单体上的DNA分子都由一条子链和模板链组成
D.着丝点整齐排列的赤道板处在末期将向四周扩展形成细胞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为研究水稻D基因的功能,研究者将T-DNA插入到D基因中,致使该基因失活,失活后的基因记为d。现以野生植株和突变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统计母本植株的结实率,结果如下表所示。
杂交编号 | 亲本组合 | 结实数/授粉的小花数 | 结实率 |
① | ♀DD×♂dd | 16/158 | 10% |
② | ♀dd×♂DD | 77/154 | 50% |
③ | ♀DD×♂DD | 71/141 | 50% |
(1)表中数据表明,D基因失活使________配子育性降低。为确定配子育性降低是由于D基因失活造成的,可将________作为目的基因,导入到________(填“野生”或“突变”)植株的幼芽形成的愈伤组织中,最后观察转基因水稻配子育性是否得到恢复。
(2)用________观察并比较野生植株和突变植株的配子形成,发现D基因失活不影响二者的________分裂。
(3)进一步研究表明,配子育性降低是因为D基因失活直接导致配子本身受精能力下降。若让杂交①的F1给杂交②的F1授粉,预期结实率为________,所获得的F2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___。
(4)为验证F2植株基因型及比例,研究者根据D基因、T-DNA的序列,设计了3种引物,如下图所示:
随机选取F2植株若干,提取各植株的总DNA,分别用引物“Ⅰ+Ⅲ”组合及“Ⅱ+Ⅲ”组合进行PCR,检测是否扩增(完整的T-DNA过大,不能完成PCR)。若________,则相应植株的基因型为Dd;同理可判断其他基因型,进而统计各基因型比例。
(5)研究表明D基因表达产物(D蛋白)含有WD40(氨基酸序列),而通常含有WD40的蛋白都定位在细胞核内。为探究D蛋白是否为核蛋白,研究者将D基因与黄色荧光蛋白基因融合;同时将已知的核蛋白基因与蓝色荧光蛋白基因融合作为________对照。再将两种融合基因导入植物原生质体表达系统,如果________,则表明D蛋白是核蛋白。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