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Ⅰ. 图1是当A接受一定强度刺激后引起F收缩过程示意图。图2为图1中D结构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
(1)图2的结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
(2)神经纤维B在A中的细小分枝叫做_________________。用针刺A时,引起F收缩的现象被称为______________,针刺引起疼痛,产生痛觉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兴奋在神经纤维B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呈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适宜浓度(10-10mol·L-1)的生长素,可以促进种子的萌发,浓度过高(10-8mol·L-1)的生长素会抑制种子的萌发。请你根据这一事实来设计实验,验证其正确性。
主要实验材料和用具:
适宜浓度(10-10mol·L-1)和过高浓度(10-8mol·L-1)的生长素溶液、蒸馏水、3个培养皿、湿滤纸、玉米种子若干
实验步骤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及相关结论:
①若___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___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突触 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 反射 大脑皮层 内正外负 选饱满程度基本相同的玉米种子各20粒分别置于3个放有滤纸的培养皿中,标号为1、2、3 向1号培养皿中滴加适宜浓度(10-10mol·L-1)的生长素溶液,2号培养皿滴加等量高浓度(10-8mol·L-1)的生长素溶液,3号培养皿滴加等量的蒸馏水 将3个培养皿盖好,放在适宜的相同条件培养,观察其种子萌发情况 若1号培养皿的种子最早萌发 说明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促进种子萌发 若2号培养皿的种子几乎没有发芽 说明浓度过高的生长素溶液抑制种子萌发
【解析】
由图可知,图1中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D是突触,F是效应器,图2中①是突触前膜,②是突触后膜。兴奋只能从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
Ⅰ.(1)图2的结构名称是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
(2)神经纤维B在A中的细小分枝叫做感受器,用针刺A时,既刺激感受器,引起F(效应器)收缩的现象被称为反射,痛觉的产生部位是大脑皮层。
(3)当兴奋在神经纤维B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呈内正外负。
Ⅱ.本实验的目的是证明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具有两重性,根据给出的实验材料可知,应设置三组实验,最适浓度的生长素处理组、过高浓度的生长素处理组、蒸馏水处理组,其它无关变量各组应该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比较各组种子的萌发情况。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选饱满程度基本相同的玉米种子各20粒分别置于3个放有滤纸的培养皿中,标号为1、2、3;
第二步:向1号培养皿中滴加适宜浓度(10-10mol·L-1)的生长素溶液,2号培养皿滴加等量过高浓度(10-8mol·L-1)的生长素溶液,3号培养皿滴加等量的蒸馏水;
第三步:将3个培养皿盖好,放在适宜的相同条件下培养,观察其种子萌发情况。
预期实验结果及相关结论:
①若1号培养皿的种子最早萌发,则说明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促进种子萌发;
②若2号培养皿的种子几乎没有发芽,则说明浓度过高的生长素溶液抑制种子萌发。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中的甲、乙、丙分别代表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以 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甲 D 与 B 间以及 D 与 C 之间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B.图丙中 B 所处的营养级所含能量最少
C.图乙中 B 从上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中,C 占的比例为 a,B 体重增加 x 至少需要 A 的量为 y,则 y=20ax+5x
D.从研究内容来看,甲、乙、丙所代表的生命系统层次分别属于个体、群落和生态系统水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甲表示某豆科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CO2释放和O2吸收速率的变化趋势;图乙表示该豆科植物叶肉细胞中C3的相对含量在夏季某天24h内(有一段时间乌云遮蔽)的变化趋势;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在12-24h期间,萌发种子的呼吸方式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第48h后,萌发种子O2吸收速率超过CO2释放速率,其原因是细胞呼吸的底物中可能还有___________等物质。
(2)图乙中,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区间是曲线_________段对应的时间,乌云消失的时间可能是曲线上_______点对应的时刻。与F点相比,G点叶绿体中NADPH的含量较____(填“高”或“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以一个有正常叶舌的小麦纯系种子为材料,进行辐射处理。处理后将种子单独隔离种植,发现其中有两株(甲、乙)的后代分离出无叶舌突变株,且正常株与突变株的分离比例均接近3∶1,这些叶舌突变型都能真实遗传。请回答:
(1)辐射处理正常叶舌的小麦纯系种子,其后代分离出无叶舌突变株,该育种方式是____________。该过程需要用到大量的种子,其原因是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和低频性。甲和乙的后代均出现3∶1的分离比,表明辐射处理最可能导致甲、乙中各有_______(填“一”“二”或“多”)个基因发生突变。
(2)无叶舌突变基因在表达时,与基因启动部位结合的酶是______________。如图是正常叶舌基因中的部分碱基序列,其编码的蛋白质中部分氨基酸序列为“……甲硫氨酸—丝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酪氨酸……”(甲硫氨酸的密码子是AUG,丝氨酸的密码子是UCU、UCC、UCA、UCG,酪氨酸的密码子是UAC、UAU,终止密码子是UAA、UAG、UGA)。研究发现,某突变株的形成是由于该片段方框2处的C∥G替换成了A∥T,结果导致基因表达时________。
(3)将甲株的后代种植在一起,让其随机传粉,只收获正常株上所结的种子,若每株的授粉率和结籽率相同,则其中无叶舌突变类型的比例为___________。
(4)现要研究甲、乙两株叶舌突变是发生在一对基因上,还是分别发生在独立遗传的两对基因上,可选甲、乙后代的无叶舌突变株进行单株杂交,统计F1的表现型及比例进行判断:①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甲乙两株叶舌突变是发生在一对基因上;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甲乙两株叶舌突变是发生在两对基因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科学家以某淡水湿地的芦苇和花叶香蒲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中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当其他条件均适宜时,花叶香蒲和芦苇在不同光照强度和叶面CO2浓度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分别如图甲、图乙所示(注:光照强度用PPFD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据图甲分析,当叶面CO2浓度超过400μmol/mol时,限制花叶香蒲净光合速率增加的外界因素最可能是光照强度
B.据图乙分析,影响芦苇净光合速率变化的外界因素是光照强度和叶面CO2浓度
C.比较图甲和图乙,当叶面CO2浓度为800μmol/mol时,光照强度变化对芦苇净光合速率影响较大
D.叶面CO2浓度为600μmol/mol时,用600PPFD光照强度分别照射上述两种植物10小时,花叶香蒲积累的有机物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有研究认为,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致病机理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辅助T细胞数量明显增加,释放的淋巴因子增多,引起效应T细胞与胰岛B细胞结合并使其裂解死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
B. 该病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生理水平
C. 效应T细胞将抗原呈递给胰岛B细胞致其死亡
D. 辅助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促进B淋巴细胞凋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某同学画的洋葱某细胞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是洋葱根尖生长点的细胞,图中不应该有结构2和8
B.如果是洋葱鳞叶表皮细胞,结构10中正在形成染色体
C.如果是洋葱叶肉细胞,结构5、6、7、9都能合成有机物
D.如果是洋葱叶肉细胞,结构3能将无机碳转变成有机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表示哺乳动物X、Y染色体联会的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示过程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B. 此时期X、Y染色体联会后可能会发生DNA链断裂现象
C. X染色体与Y染色体联会只发生在染色体的一端
D. 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不存在染色单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20 ℃时玉米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SA、SB、SC依次表示有关物质量的相对值,下列说法中不准确的是( )
A.若提高CO2浓度,则B点向左移
B.若植物缺少镁元素,则C点向左下方移
C.SC-SA表示净光合作用量
D.SA+SB+SC表示光合作用总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