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A代表__________分子;B代表____________;D代表____________。
(2)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________膜。
(3)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______,它们可用图乙中的①表示的是_____,可用图乙中②表示的为a~e中的________。
(5)维生素D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应是图中编号________;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中编号________。
(6)物质通过细胞膜与膜的流动性有密切关系,为了探究温度对膜的流动性的影响,有人做了下述实验:分别用红色和绿色荧光剂标记人和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然后让两个细胞在37℃条件下融合并培养,40分钟后,融合的细胞膜上红色和绿色的荧光均匀相间分布。
①有人认为该实验不够严密,其原因是缺少________实验。
②本实验可以通过在相同时间、不同温度下培养后,观察红色和绿色荧光物质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情况来判断实验结果,还可以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判断实验结果。
③该实验最可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蛋白质 磷脂双分子层 多糖 (2)选择透过性 (3)一定的流动性
(4)b、c、d b a、e (5)b a (6)①对照
②红色和绿色荧光在细胞膜上均匀分布所需时间的长短 ③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细胞膜的流动性加快
【解析】(1)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表面还有链状的多糖分子,能与蛋白质结合成为糖蛋白,图中A表示蛋白质分子,B表示磷脂分子,D表示糖蛋白。
(2)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最重要的特性是选择透过性。
(3)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厚度变小,说明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分子均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这种现象证明磷脂双分子层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或半流动性)。
(4)a~e五个过程中,b、c、d穿膜无需细胞供能,故是被动运输,它们的运输动力完全依赖膜内外该物质的浓度梯度,但协助扩散还受细胞膜上载体数量和种类的限制。乙中②过程能逆浓度运输,表示主动运输。而a~e中的a、e两种方式需载体且需消耗能量,其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即已摆脱浓度制约(横轴已表示浓度)甚至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但由于载体的饱和,在达一定程度后,也将不再继续转运。
(5)维生素D为脂溶性物质,穿膜应为自由扩散,所以选b,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主动运输,所以选a。
(6)分析题干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膜的流动性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细胞膜的流动速度,可以用红色和绿色荧光在细胞膜上均匀分布所需要时间的长短来表示或者通过在相同时间、不同温度下培养后,观察红色和绿色荧光物质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情况表示,其他属于无关变量。
①分析题干给出的实验过程可知,题干只给出37℃温度条件下的一组实验,因此该实验缺少对照组实验.
②该实验可以通过在相同时间、不同温度下培养后,观察红色和绿色荧光物质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情况来判断实验结果或者是红色和绿色荧光在细胞膜上均匀分布所需要时间的长短来判断实验结果.
③因为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分子运动的速度加快,因此该实验最可能得出的结论是在一定的范围内,随温度升高,细胞膜流动性加快。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在对一块面积为5000 m2野生草坪进行野外调查时,选取了5个样方,每个样方4 m2,发现5个样方中某种草药的株数依次为12、15、14、17、12。可估算出这块草坪中这种草药株数约为
A.15000 B.16250 C.17500 D.700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回答下列关于草原生态系统的问题.
(1)草原上不同地段上分布着种类和密度不同的牧草,在水平方向上它们通常呈 分布.草原上的植被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对于缓解相邻地区的沙尘天气有一定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2)蝗灾已成为草原农牧业生产的重大危害之一.图甲示研究者对草原上四种主要蝗虫密度对牧草产量(牧草产量=牧草补偿量一蝗虫取食量)影响的实验结果;图乙为农业部门对某次“亚洲小车蝗”的爆发和防治过程中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
①由图甲可知,该实验的因变量是 ,甲图所示结果为研究者依据实验结果建立的 模型.当狭翅雏蝗密度为5头/m2时,牧草产量增加,原因是 ,说明蝗虫只有达到一定量才会导致危害,因为
生态系统具有 .
②若图乙是对蝗虫的幼虫跳蝻进行调查所获得的结果,则该调查采用的方法是 .为探究治理蝗灾的最好措施,农业工作者在蝗灾期间,分别采用了农药防治和生物防治的方法.由图乙可知,图中 点是进行了农药防治,随农药使用次数的增多防治效果变差;图中 点是引入害虫的天敌进行生物防
治,利用生物间的 等种间关系,使防治效果持久而稳定.
(3)严重的草原火灾会破坏生态系统,但适当的“地面火”能烧掉枯枝落叶,加速生态系统的 ,还可使部分位置获得更多光线,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利于植被生长.火灾后的草原演替的过程中,生物种类、数量及有机物含量的变化趋势是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果蝇直刚毛对卷刚毛为显性,控制这对形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果蝇缺失1条IV号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2条则致死.若缺失1条IV号染色体的直刚毛雄果蝇与缺失一条IV号染色体的杂合直刚毛雌果蝇杂交得到F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F1雄果蝇中染色体数正常的卷刚毛占
B.F1雄果蝇中缺矢1条IV号染色体的直刚毛占
C.F1中染色体数正常的直刚毛果蝇占
D.F1中缺失1条IV号染色体的卷刚毛果蝇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某高等动物的一个细胞分裂时期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精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核DNA分子数目相等
B.该细胞中基因B、b所在的两条染色体正在进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C.形成该细胞过程中的四分体时期可能发生过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D.该动物的基因型一定是AABbDD,基因B、b的分离只发生在该时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面是某研究小组以番茄为材料所做的相关实验及其结果,装置甲(如甲图)用来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乙图是该小组同学从生长状况相同的棉花叶片上剪出大小、部位相同的若干圆叶片,抽取叶片细胞内的气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置于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如图乙所示),给予相同的一定强度光照,测量圆叶片上浮至液面所需时间,其记录结果绘成曲线如图丙。该小组又将对称叶片左侧遮光右侧曝光(如图丁),并采用适当的方法阻止两部分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转移。在适宜光照下照射12小时后,从两侧截取同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为a和b(单位:g)。关于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根据甲图的材料及装置,可以确定该实验的因变量应该是单位时间上浮叶片的数量(浮起相同叶片所需时间)
B.若将乙装置中的NaHCO3溶液换成等量的NaOH溶液,则在开始的短暂时间内,植物的叶绿体中C3相对含量的变化情况是下降
C.丁图中12小时后测得 b-a的量表示右侧截取部分的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总量
D.丙图中bc段曲线平缓的限制因素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探究温度影响淀粉酶活性”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合理设定实验温度属于控制实验的自变量
B.淀粉与淀粉酶应分別达到设定温度后再混合
C.可选用碘液或斐林试剂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D.淀粉的用量和保温时间均可能影响实验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溶化、倒平板、灭菌
B. 将称好的牛肉膏连同称量纸一同放入烧杯
C. 等培养基冷却至50 ℃左右时进行倒平板
D. 待平板冷却凝固5~10 min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纤维素、纤维素酶和控制纤维素酶合成的物质,它们的基本组成单位依次是
A. 葡萄糖、葡萄糖和氨基酸 B. 葡萄糖、氨基酸和核苷酸
C. 氨基酸、氨基酸和核苷酸 D. 淀粉、蛋白质和核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