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水稻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两用核不育系水稻(夏季高温条件下,表现为雄性不育;秋季低温条件下,恢复育性可以自交产生籽粒)在农业上与正常水稻杂交,用于生产高产杂交水稻。

1)现有两个两用核不育系的水稻,其雄性不育的起点温度分别为23.3℃和26℃。在制备高产水稻杂交种子时,由于大田中环境温度会有波动,应选用雄性不育起点温度为______℃的品系,原因是_____________

2)用AH(正常水稻)获得两用核不育系水稻A和持续培育高产水稻的方法是________。(用遗传图解表示并标明适用的温度条件)

3)在两用核不育系大田中偶然发现一株黄叶突变体X

①将突变体X与正常水稻H杂交,F2群体黄叶植株占1/4。由此推测,突变黄叶与正常绿叶这对相对性状是由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________定律。

②为确定控制黄叶基因的位置,选用某条染色体上的两种分子标记(RM411WY146),分别对F2的绿色叶群体的10个单株(10G)和黄色叶群体10个单株(10Y)进行PCR,之后对所获得的DNA进行电泳,电泳结果可反映个体的基因型。M为标准样品,结果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每图的10G个体中的基因型为_______种,其中_______(填写“图1”或“图2”)的比例与理论比值略有不同,出现不同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_。每图中10Y的表现均一致,说明两个遗传标记与黄叶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4)与普通两用核不育系相比,利用此自然黄叶突变体培育出的黄叶两用核不育系在实际生产中应用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3.3 不育起点温度越低,授粉时出现雄性可育的情况越少,不易出现自交和杂交种混杂的现象 分离 2 1 待测样本数少 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在苗期可筛选出杂交种中混有的自交种

【解析】

分析题干信息可知,两用核不育系水稻在温度不同时育性不同,故可利用该特性进行高产植株的选择及培育。

识图分析可知,图1中和图2中电泳结果显示,10G个体中条带分布类型有2中,即对应的基因型为2种。图110G个体中2种不同条带的比例为2:3,图210G个体中2种不同条带的比例为3:7

1)根据题意可知,两用核不育系水稻低温条件下,恢复育性可以自交产生籽粒,因不育起点温度越低,授粉时出现雄性可育的情况越少,不易出现自交和杂交种混杂的现象,故应选择雄性不育的起点较低的温度23.3℃

2)在高温条件下,以A为母本,H为父本进行杂交,收获A植株上所结的种子即为生产中所用杂交种;因A为两用核不育系,在秋季低温条件下,恢复育性可以自交产生籽粒,故可在低温条件下使其自交,收获种子,以备来年使用,故遗传图解可表示如下:

3)①将突变体X与正常水稻H杂交得F1均为绿叶,则绿叶为显性性状,F1自交得F2群体中绿叶、黄叶之比为3:1,可进一步确定绿叶为显性性状,黄叶为隐性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F1自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②从上图中条带分布可知,每图中10G个体中条带分布类型有2中,故对应的基因型为2种;据上述分析可知,10G个体为绿色植株,其中的基因型为应为杂合子:纯合子=2:1,据图可知图1的比例为2:3,与理论比值略有不同;出现不同的最可能原因为待测样本数少(10个单株)所致;据图可知每图中10Y的表现均一致,说明两个遗传标记与黄叶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4)因黄色植株性状较为明显,故与普通两用核不育系相比,利用此自然黄叶突变体培育出的黄叶两用核不育系在实际生产中应用的优势是在苗期即可筛选出杂交种中混有的自交种。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酵母菌细胞呼吸过程中各种含C物质的变化过程,其中C2代表2个碳原子的化合物,C3代表3个碳原子的化合物,表示代谢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②③过程可能都发生在细胞溶胶中,也可能都发生在线粒体中

B.图中②③过程可能都有[H]生成,也可能都无[H]生成

C.图中②③过程可能都有ATP生成,也可能都无ATP生成

D.图中图中C3是丙酮酸,X可能是CO2或酒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膜泡是细胞中一种重要细胞结构,但由于其结构不固定,因而不能称之为细胞器。细胞内部产生的蛋白质被包裹于膜泡形成囊泡,囊泡具有准确的转运物质的调控机制,它能在正确的时间把正确的细胞“货物”运送到正确的目的地。

(1)膜泡的形成,充分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__________,膜泡是由单层膜所包裹的膜性结构,其基本支架是______________,动物细胞中能产生膜泡的结构一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囊泡上有一个特殊的VSNARE蛋白,它与靶膜上的受体蛋白结合形成稳定的结构后,囊泡和靶膜才能融合,从而将物质准确地运送到相应的位点,这说明膜融合具有_______性,该过程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能量。

(3)如果囊泡转运系统受到干扰,则会对有机体产生有害影响,并导致如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这种类型糖尿病发病的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确定参与膜泡运输的基因(sec基因),科学家筛选了两种酵母突变体,这两种突变体与野生型酵

母电镜照片差异如表:

据此推测,sec12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功能是与____________的形成有关,sec17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城市河流由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入,水质逐渐恶化。经过治理后,河水又恢复了清澈。图1表示该河流的能量金字塔(甲、乙、丙为3种鱼,丁为1种水鸟,甲不摄食藻类,箭头指示能量流动方向),图2表示部分能量流动关系(图中数字表示同化的能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食物网中,遗漏了一条能量流动途径,该条途径是____________;图1所示食物网中,次级消费者是____________,丁与丙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

2)根据图1分析,除了图2中已经标出的能量去向之外,乙的能量去向还有____________;生态系统中能量的____________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3)结合图2分析,图1所示食物网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__________(在“大于”、“小于”或“等于”中选择)76%。经检测,水体中含有某种可被生物富集的农药,推测此农药含量最高的物种是____________。从生态学角度解释,污染物排放导致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是自花传粉的植物。提高水稻产量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利用杂交种(F1)的杂种优势,即F1的性状优于双亲的现象。

1)杂交种虽然具有杂种优势,却只能种植一代,其原因是_____,进而影响产量。为了获得杂交种,需要对_____去雄,操作极为繁琐。

2)雄性不育水稻突变体S表现为花粉败育。在制种过程中,利用不育水稻可以省略去雄操作,极大地简化了制种程序。

将突变体S与普通水稻杂交,获得的 F1 均可育,F2 中可育与不育的植株数量比约为3∶1,说明水稻的育性由_____等位基因控制,不育性状为_____性状。

研究人员在突变体S中发现了控制水稻光敏感不育的核基因pms3,该基因并不编码蛋白质。为研究突变体Spms3基因表达量和花粉育性的关系,得到如下结果(用花粉可染率的高低代表花粉育性高低)。

不同光温条件下突变体 S 的花粉可染率(%)

短日低温

短日高温

长日低温

长日高温

419

302

51

0

该基因的表达量指的是_____的合成量。根据实验结果可知,pms3基因的表达量和花粉育 性关系是_____

3)结合以上材料,分析培育水稻杂交种的简要流程为_____;保存突变体S的简要流程为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

a在短日低温条件下;b在短日高温条件下;c在长日低温条件下;d在长日高温条件下;

e以突变体S为母本,与普通水稻杂交; f 以普通水稻为母本,与突变体S杂交;

g使突变体S自交;h使普通水稻植株自交;

i收获S植株上所结的种子; j收获普通水稻植株上所结的种子。

(4)科研人员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一株新的同样性状的雄性不育单基因隐性突变体M,为研究M突变基因与S的突变基因的关系,将MS进杂交,若子一代_____,则说明两者的突变基因互为等位基因;若子一代_____,则说明两者的突变基因互为非等位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某酶的作用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B.该酶的活性受温度和pH的影响

C.该酶催化的过程中有氢键的形成和断开

D.该酶不能催化蛋白质或脂肪水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无活性胰蛋白酶原在人小肠肠腔内被激活成胰蛋白酶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无活性胰蛋白酶原是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

B.胰蛋白酶原的激活是因为其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

C.胰蛋白酶的活性中心可以和肠腔内的蛋白质结合

D.水解酶能够催化胰蛋白酶原断裂离子键或氢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甲表示三类不同种群的存活曲线,图乙表示雪兔和猞猁在不同年份的种群数量波动,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曲线①可表示人和很多高等动物的存活曲线,预示着种群数量将增加

B.种群存活曲线反映了各物种存活年龄的分布状况,有助于了解种群与环境的适应关系

C.图乙中 a 峰、c 峰的形成符合“J”形增长曲线,b 峰的形成符合“S”形增长曲线

D.只要 a 峰与 b 峰的间隔时间和 b 峰与 c 峰之间的间隔时间相等,就可判断该波动为周期波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科研人员检测晴朗天气下露地栽培和大棚栽培的油桃的光合速率(Pn)日变化情况,并将检测结果绘制成下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光照强度增大是导致ab段、lm段Pn增加的主要原因

B. 致使bc段、mn段Pn下降的原因是气孔关闭

C. 致使ef段、op段Pn下降的原因是光照逐渐减弱

D. 适时浇水、增施农家肥是提高农田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
闂傚倷鑳舵灙濡ょ姴绻橀獮蹇涙晸閿燂拷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磻婵犲洤绠柨鐕傛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