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小鼠的皮毛颜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控制,其中A/a控制灰色物质合成,B/b控制黑色物质合成,两对基因控制有色物质合成的关系如图所示:
(1)选取三只不同颜色的纯合小鼠(甲-灰鼠,乙-白鼠,丙-黑鼠)进行杂交,结果如下:
亲本组合 | F1 | F2 | |
实验一 | 甲×乙 | 全为灰鼠 | 9 灰鼠:3 黑鼠:4 白鼠 |
实验二 | 乙×丙 | 全为黑鼠 | 3 黑鼠:1 白鼠 |
①两对基因(A/a 和 B/b)位于_____对染色体上,小鼠乙的基因型为_____。
②实验一的F2代中,白鼠共有_____种基因型,灰鼠中杂合体占的比例为_____。
③图中有色物质1代表_____色物质,实验二的F2代中黑鼠的基因型为_____。
(2)在纯合灰鼠群体的后代中偶然发现一只黄色雄鼠(丁),让丁与纯合黑鼠杂交,结果 如下:
亲本组合 | F1 | F2 | |
实验三 | 丁×纯合黑鼠 | 1 黄鼠:1 灰鼠 | F1 黄鼠随机交配:3 黄鼠:1 黑鼠 |
F1 灰鼠随机交配:3 灰鼠:1 黑鼠 |
①据此推测,小鼠丁的黄色性状是由基因_____突变产生的,该突变属于_____性突变。
②为验证上述推测,可用实验三F1代的黄鼠与灰鼠杂交,若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 则上述推测正确。
③用3种不同颜色的荧光,分别标记小鼠丁精原细胞的基因A、B及突变产生的新基因,观察其分裂过程,发现某个次级精母细胞有3种不同颜色的4个荧光点,其原因是____ 。
【答案】两 aabb 3 8/9 黑色 aaBB aaBb A 显性 黄色:灰色:黑色=2:1:1 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解析】
分析上面的表格:实验一的F2中表现型及比例为灰鼠:黑鼠:白鼠=9:3:4,是“9:3:3:1”的变式,这说明基因型为A_B_时表现为灰色,结合A/a控制灰色物质合成,B/b控制黑色物质合成,根据有色物质形成图示可知物质Ⅰ代表黑色物质,物质Ⅱ代表灰色物质,则基因型为aaB_时表现为黑色,基因型为A_bb和aabb时表现为白色,且F1的基因型为AaBb。进而推知甲鼠(灰色)的基因型为AABB,乙鼠(白色)的基因型为aabb,根据实验二可知,其F1基因型为aaBb,则丙鼠(黑色)的基因型为aaBB。
(1)①实验一的F2中表现型及比例为灰鼠:黑鼠:白鼠=9:3:4,是“9:3:3:1”的变式,这说明两对基因(A/a和B/b)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由以上分析可知,小鼠乙的基因型为aabb。
②白鼠的基因型为A_bb和aabb,因此实验一的F2代中白鼠共有3种基因型,即AAbb、Aabb、aabb;灰鼠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16AABB、2/16AABb、2/16AaBB、4/16AaBb,所以灰鼠中杂合体占的比例为8/9。
③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有色物质Ⅰ代表黑色物质;实验二中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则F1的基因型为aaBb,因此F2代中黑鼠的基因型为aaBB、aaBb。
(2)①在纯合灰鼠群体的后代中偶然发现一只黄色雄鼠(丁),实验三中丁与纯合黑鼠(aaBB)杂交,后代有两种性状,说明丁为杂合子,且杂交后代中有灰色个体,说明新基因相对于A为显性(本解析中用A1表示),结合F1、F2未出现白鼠可知,丁不含b基因,推知其突变后的基因型为A1ABB。所以小鼠丁的黄色性状是由基因A突变产生的,该突变属于显性突变。
②若推论正确,则F1中黄鼠基因型为A1aBB,灰鼠基因型为AaBB,杂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1ABB:A1aBB:AaBB:aaBB=1:1:1:1,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黄色:灰色:黑色=2:1:1。
③用3种不同颜色的荧光,分别标记小鼠丁(A1ABB)精原细胞的基因A、B及突变产生的新基因,观察其分裂过程,发现某个次级精母细胞有3种不同颜色的4个荧光点,说明细胞中含有A1、A、B、B基因,由于次级精母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则A1、A应出现在了姐妹染色单体上,故其形成的原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动物的昼夜节律与周期基因密切相关,该基因的表达及调控过程如图所示,其编码的蛋白PER在夜间累积而在白天降解。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过程中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相互连接
B.②过程中一个mRNA分子能翻译出多个PER蛋白
C.周期基因的表达与调控可能发生在下丘脑的某些细胞中
D.TIM与PER的结合物会影响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2019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让我们获知细胞适应氧气变化的分子机制。人们对氧感应和氧稳态调控的研究开始于一种糖蛋白激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EPO作用机理如图1所示:当氧气缺乏时,肾脏分泌EPO刺激骨髓生成新的红细胞,调控该反应的“开关”是一种蛋白质——缺氧诱导因子(HIF)。研究还发现,正常氧气条件下,细胞内的HIF会被蛋白酶降解,缺氧环境下,HIF会促进缺氧相关基因的表达,使人体细胞适应缺氧环境。回答下列问题。
(1) 据图分析,红细胞数量与EPO的分泌量之间存在______调节机制。
(2)人体剧烈运动一段时间后,人体细胞产生HIF______(填增多或减少),引起缺氧相关基因的表达,这个过程需要的原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青海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海拔2366米,中长跑运动员在比赛前常常到该基地训练一段时间,从氧稳态调控角度分析中长跑运动员前去训练的原因是:该训练基地海拔较高氧气稀薄,刺激运动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证比赛时细胞得到足够的氧气和能量供给。
(4)肿瘤的生长需要生成大量的血管以供应营养,肿瘤快速生长使内部缺氧,诱导HIF的合成,从而促进血管生成和肿瘤长大。请据此提出治疗肿瘤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为拓宽白菜育种的基因资源,改良白菜品质,研究人员以白菜(2n=20,AA)和甘蓝(2n=18,CC)为材料进行植物体细胞杂交,以期得到杂种植物。对两种亲本和某融合植株进行细胞 DNA 含量检测,结果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菜的 DNA 相对含量较少说明其基因数量比甘蓝少
B.操作中需要用灭活的病毒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C.该技术需要再生细胞壁后才能进行植物组织培养
D.检测结果说明待检测植株为白菜-甘蓝杂种植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一对近亲结婚的青年夫妇的遗传分析图,其中白化病由基因a控制,色盲由基因b控制(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E细胞和G细胞结合发育成的个体表现型为正常女性
B.F细胞和G细胞含有的相同致病基因可能来自于家族中的同一祖先
C.这对夫妇所生子女中,患一种病的孩子的概率为3/8
D.D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其中含有两个B基因,46个DNA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糖元沉积病是由于遗传性糖代谢障碍,致使糖元在组织内过多沉积而引起的疾病,临床表现为低血糖等症状。下图为人体糖代谢的部分途径。糖元沉积病I型是6—磷酸葡萄糖酶基因(E)突变所致,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抑制葡萄糖激酶会抑制糖元的合成,并未制约体内的细胞呼吸
B.以葡萄糖为底物,细胞呼吸过程会合成ATP,不需要ATP供能
C.血糖浓度低时,正常人体分泌胰岛素增加,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
D.给糖元沉积病I型患者注射胰高血糖素不能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人体细胞间某种信息交流方式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细胞 1 为甲状腺细胞,则细胞 2 可表示垂体细胞
B.若细胞 1 为 T 淋巴细胞,则细胞 2 可表示浆细胞
C.若细胞 1 为胰岛 B 细胞,则细胞 2 可表示肌细胞
D.若细胞 1 为小肠黏膜细胞,则细胞 2 可表示胰腺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水稻根尖细胞呼吸与氧气浓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酵母菌的细胞呼吸和根尖细胞的呼吸类型相同
B. 氧气浓度为a时,Ⅰ、Ⅲ单位时间内产生的能量相等
C. 根尖细胞的细胞呼吸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直接联系
D. 曲线Ⅲ中产生能量最多的场所主要是线粒体基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消费者的同化量主要用于三种生命活动:①用于与其它物种争夺相同资源;②用于避免被捕食;③用于繁殖后代。假设①+②+③=E,下图表示消费者的能量E的三种分配类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消费者的摄入量扣除______________即为同化量。从图中可看出,若某种生物与其他生物竞争、避免被捕食的过程越激烈,则其用于______________的能量所占的百分比相对就越少。
(2)欧洲野兔进入澳大利亚初期,种群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其能量E分配情况最可能是图中的_______类型。欧洲野兔种群数量迅速增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农田鼠害严重,鼠群的能量E分配属于A类型。在生产中可采取______________措施使鼠群的环境容纳量降低,使其能量E分配转为______________类型,进而控制鼠害,防止粮食减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