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取甲、乙两支洁净的试管,分别注入3 mL淀粉糊,然后在甲试管中注入2 mL新鲜的小麦淀粉酶滤液,在乙试管中注入2 mL清水。振荡两支试管,将其下半部浸在35 ℃的温水中,约5 min,然后同时取出两试管,分别滴入1滴碘液,如图所示。请回答:
(1)两试管中的现象:甲_______,乙______。
(2)该实验证明了酶具有________,酶之所以具有这样的作用是因为______________。
(3)若要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设计试管丙,丙试管中的成分应和______试管内相同,并将该试管放入_________中。
【答案】不变蓝 变蓝 催化作用 酶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甲 沸水或冰水
【解析】
1、分析题干:淀粉遇碘液变蓝是淀粉的特性,甲试管中注入的是3mL淀粉糊和2mL新鲜的小麦淀粉酶滤液,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最后甲试管加入碘液后,不变蓝色;乙试管中注入是3mL淀粉糊和2mL清水,乙试管无淀粉酶,淀粉不水解,最后加入碘液后,淀粉遇碘变蓝色。
2、酶在化学反应中起催化剂的作用,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实现其催化作用。
(1)由以上分析知:甲试管中的淀粉被水解,加入碘液后不变蓝,乙试管中的淀粉不能被水解,加入碘液后会变蓝。
(2)该实验中的甲试管与乙试管对照,证明淀粉酶具有催化作用,能催化淀粉的水解;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实现其催化作用。
(3)若要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可设计试管丙,丙试管中的成分应和甲试管内相同,并将该试管放入沸水或冰水中,通过检测淀粉是否被水解来检测酶在不同温度下的活性。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荧光原位杂交可用荧光标记的特异DNA片段为探针,与染色体上对应的DNA片段结合,从而将特定的基因在染色体上定位。请回答下列问题:
(1)DNA荧光探针的制备过程如图1所示,DNA酶Ⅰ随机切开了核苷酸之间的 键从而产生切口,随后在DNA聚合酶Ⅰ作用下,以荧光标记的 为原料,合成荧光标记的DNA探针。
(2)图2表示探针与待测基因结合的原理。先将探针与染色体共同煮沸,使DNA双链中 键断裂,形成单链。随后在降温复性过程中,探针的碱基按照 原则,与染色体上的特定基因序列形成较稳定的杂交分子。图中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中最多可有 条荧光标记的DNA片段。
(3)A、B、C分别代表不同来源的一个染色体组,已知AA和BB中各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可被荧光探针标记。若植物甲(AABB)与植物乙(AACC)杂交,则其F1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可观察到 个荧光点;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分别可观察到 个荧光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I.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下图表示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三种调节方式(分别标记为甲、乙、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肾上腺素是肾上腺髓质分泌的一种激素。当人体经历某些刺激时,如兴奋、恐惧,就可以分泌这种激素,使心跳与呼吸加速、血流量加大、血糖量升高,从而增强力量、提高反应速度。肾上腺素的释放是通过上图中的____(填 “甲”“乙”或“丙”)模式调节分泌量,此时肾上腺属于反射弧结构中____的一部分。
(2)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是通过上图中____模式(填“甲”“乙”或 “丙”)调节的,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II.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研究资料表明成熟叶中含有较多的脱落酸而不含有细胞分裂素。科学家通过实验进一步研究得知:脱落酸能抑制核酸、 蛋白质的合成,从而促使叶片衰老。而细胞分裂素则抑制叶绿素、核酸和蛋白质的降解,从而抑制叶片衰老。所以在生产中可利用细胞分裂素作保鲜剂。以下是一个 证明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作用的实验部分内容,请补充完整。
(1)实验原理:随着叶绿素逐渐丧失而失去绿色是叶片衰老最明显的特点,离体叶片很快就会出现这种现象,因此,可通过_____________来证明。
(2)该实验最主要应遵循________________原则。
(3)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取________叶片随机分成均等的两组,分别标记为甲、乙。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结论: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遗传学之父”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在实验过程中恰当地应用了假说—演绎等科学方法,结合豌豆杂交实验过程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自由组合定律的发现:下图是孟德尔杂交实验过程及现象,补充完成下列图解。
①和④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设黄色和绿色分别由基因Y、y控制,圆粒和皱粒分别由基因R、r控制,则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______。
(3)⑥中的杂合子与纯合子的比例是____。
(4)孟德尔对图中实验现象的解释是:F1在产生配子时,__________________。这样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16种。
(5)以上的解释是否正确呢?孟德尔设计了_____实验,让_____与______杂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人的某些细胞膜上的CFTR蛋白与Na+和Cl-的跨膜运输有关。当CFTR蛋白结构异常时,会导致患者支气管中黏液增多,肺部感染,引发囊性纤维病。下图为一个人体细胞内外不同离子的相对浓度示意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囊性纤维病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B.由图可知,Na+排出细胞与K+进入细胞都属于主动运输
C.如果大量Cl-进入神经细胞,将有利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形成
D.CFTR蛋白与两种离子的跨膜运输有关,说明载体蛋白不具特异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胰岛素分泌调节的部分过程及其作用原理。糖尿病的病因有患者体内存在抗体1 抗体2,健康的人体内不存在抗体1和抗体2。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血糖浓度和胰高血糖素均能影响胰岛素的分泌
B.由抗体1、抗体2引起的糖尿病治疗方法不同
C.胰岛素可作用于肝细胞和肌细胞,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分解
D.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经体液运输到达靶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斑马鱼的酶 D 由 17 号染色体上的 D 基因编码。利用转基因技术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整合到斑马鱼 17 号染色体上,带有 G 基因的胚胎能够发出绿色荧光。具有纯合突变基因(dd)的斑马鱼胚胎会发出红色荧光。未整合 G 基因的染色体的对应位点表示为 g。图 1 和图 2 所示分别为实验所用的质粒上相关酶切位点以及含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的外源 DNA 片段上具有的相关酶切位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绿色荧光蛋白(G)基因整合到斑马鱼 17 号染色体上的实验过程中,首先要将G 基因与质粒重组,此过程需要的两种工具酶是限制酶和_________。
(2)经筛选获得的重组质粒需要经显微注射到斑马鱼的_________细胞中加以培养、筛选。如果培养得到的胚胎能_________,说明 G 基因已经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并且该基因已经得以表达。
(3)用图 1 中质粒和图 2 外源 DNA 构建重组质粒,不能使用________切割,原因是 _______。如果要防止质粒和含目的基因的外源 DNA 片段自身环化,则应选择下列方法 ________为好。
①只使用 EcoR I 处理 ②使用 BamH I 和 SmaⅠ同时处理
③使用 BamH I 和 HindⅢ ④使用 Sma I 和 HindⅢ同时处理
(4)现用转基因个体 N 和个体 M 进行如下杂交实验得到的子代胚胎表现型如图 3 所示,推测亲代 M 的基因型是_________。
(5)子代中只发出绿色荧光的胚胎基因型包括_________。
①DDGG ②DDGg ③DdGg ④DdG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许多动物在不同生活季节数量有很大差异:春季繁殖,夏季数量增加到最多,到了冬季,由于寒冷、缺少食物等种种原因而大量死亡。第二年春季,又由残存的少量个体繁殖增多.因此形成一个如瓶颈样的模式(如图所示,●为抗药性个体),其中瓶颈部分即为动物数量减少的时期。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了该种群生物进化的方向
B. 在图中所示的三年间,该生物种群进化形成了新物种
C. 在使用杀虫剂防治害虫时,其抗药性基因的频率增加,是因为有抗药性基因的害虫繁殖能力增强了
D. 在自然越冬无杀虫剂作用时,害虫中敏感性基因频率反而升高,说明变异的有利或有害取决于环境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