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目前普遍认可的人体体温调节学说是:在体温调节中枢内有一个调定点(正常人体为37.5℃左右),体温调节中枢将体温与调定点比较,通过对机体产热和散热的调控,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但因为某些因素,人体体温调定点可能上升或降低。图是某同学感染流感病毒后的体温变化曲线,依据本学说,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下丘脑中有温度感受器和体温调节中枢
B.ab段病毒感染人体细胞引起体温调定点上升
C.bc段持续高热是此阶段产热总量大于散热总量的结果
D.cd段病人可能会出现脸色发红、身体出汗等症状
【答案】C
【解析】
人体体温调节:
(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
(2)机理:产热散热处于动态平衡;
(3)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
(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A、人体下丘脑中有温度感受器和体温调节中枢,A正确;
B、正常人体为37.5℃左右,ab段体温调定点上升是由病毒感染人体细胞引起,B正确;
C、bc段体温维持在另一个平衡点,也是此阶段产热总量等于散热总量的结果,C错误;
D、cd段病人通过增加散热来降低体温,会出现脸色发红、身体出汗等症状,D正确。
故选C。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地一条河流常年被生活废水污染。生活废水的水质、水量不均, 有机物、N、P含量高。为因地制宜探索治理河水污染的生态方法,研究人员将污染河水引入一个面积为 33m×20m 的人工实验湿地(见下图)。
在该人工实验湿地中引入满江红、芦苇、水芹和凤眼莲等水生植物,并暂时封闭出水口。一段时间后检测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水质,结果见下表
参数 | 入口处半均值 | 出口处平均值 | 国家排放标准 |
总氮(mg /L) | 25 | 9 | 15 |
总磷(mg /L) | 2.4 | 0.8 | 1.0 |
*BOD (mg/ L) | 60 | 8 | 20 |
炎便类大肠杆菌(细菌数目100mL) | 1.0X 107 | 1.9X 105 | 100一500 |
*BOD表示污水中生物体在代谢中分解有机物消耗的氧气量,可间接反映出水质中有机物含量
请回答问题:
(1)组成该人工实验湿地的主要生物类群包括______________ ,其中所有芦苇构成一个种群。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分析, 该人工实验湿地中引入满江红、芦苇、水芹和凤眼莲等水生植物属于 _________。
(2)据表分析,流经人工实验湿地后,污水中氮、磷总量均呈现________趋势。引起这种变化主要原因与研究人员__________________的措施有关。
(3)污水流经人工实验湿地后,BOD值的变化表明水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减少水体中 N、P含量过高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环保工作者选择其中 3种植物分别置于试验池中,90天后测定它们吸收 N、P的量,结果见下表。
植物种类 | 单位水体面积N吸收量(g/m2 ) | 单位水体面积P吸收量(g/m2) |
浮水植物a | 22.30 | 1.70 |
浮水植物b | 8.51 | 0.72 |
沉水植物c | 14.61 | 2.22 |
结合上表数据,投放___________两种植物可以达到降低该湿地中N、P的最佳效果。
(5)为保持该湿地现有的净化能力并使水质进一步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请提出还能完善 该治理方案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ATP的结构和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甲中的A代表腺苷,b、c为髙能磷酸键
B.图乙中进行①过程时,图甲中的c键断裂
C.ATP与ADP快速转化依赖于酶催化作用具有髙效性
D.绿色植物夜间有02存在时,图乙中过程②主要发生在线粒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红绿色盲家族系谱图,相关基因用B、b表示。人的MN血型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型有3种:MM(M型)、NN(N型)、MN(MN型)。已知Ⅰ-1、Ⅰ-4为M型,Ⅰ-2为N型,Ⅰ-3为MN型。请分析回答问题:
(1)Ⅱ-1的基因型为_______,Ⅱ-3为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
(2)Ⅲ-1的血型为M型的概率是_______,若Ⅲ-1携带色盲基因,则该基因来自于第1代中的_______个体。
(3)Ⅱ-2与Ⅱ-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_______,Ⅱ-3与Ⅱ-4再生一正常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
(4)若社会人群正常女性中携带者出现概率为1%,则Ⅱ-1与一同血型的正常女性婚配,生下同血型色盲患者的概率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科研小组对蝗虫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测定不同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和核DNA数目,结果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细胞c和细胞g都可能发生了染色单体分离
B.细胞d、e、f中都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
C.细胞g和细胞b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
D.细胞a可能是精细胞或卵细胞或第二极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采用CRISPR技术对某生物基因进行编辑的过程,该过程中用sgRNA可指引核酸内切酶Cas9结合到特定的位点进行切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根据破坏B基因后生物体的功能变化,可推测B基因的功能
B.基因定点编辑前需要设计与靶基因全部序列完全配对的sgRNA
C.图中sgRNA1的碱基序列和sgRNA2碱基序列相同或互补
D.可利用此技术编辑生殖细胞相关基因以期生育出免疫艾滋病的婴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图1表示在最适温度及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某植物叶肉细胞CO2释放量随光强度变化的曲线,图2表示某光强度和适宜温度下,该植物光合强度增长速率随CO2浓度变化的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1)图1中若其他条件不变,CO2浓度下降则A点将__________(向左、向右)移动,B点骤变为C点时,短时间内NADPH、NADP+、ATP、ADP、C3中含量将上升的是__________。
(2)图2中,与F点相比,E点三碳化合物的含量__________(较高或较低),光合作用强度最大时对应的CO2浓度是__________(E、F、G)。
(3)图2中,与G点相比,F点植物光饱和点(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时所需的最低光照强度)_________(较高或较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坐标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a点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
B. b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细胞呼吸强度相等
C. 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如图表示该植物处于25℃环境中,则将温度提高到30℃时,a点上移,b点左移,d点下移
D. 当植物缺镁时,b点将向右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野生猕猴桃是一种多年生的富含维生素C的二倍体(2N=58)小野果。如图是某科研小组利用基因型为AA的野生猕猴桃植株经不同育种途径获得的植株甲、乙和丙。植株甲是三倍体,植株乙是二倍体,植株丙是单倍体,①~⑦表示各种处理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和⑦可使用秋水仙素处理来实现
B.过程②③体现了基因突变的定向性
C.植株甲中基因型为AAa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87
D.过程⑤形成花药时发生了基因重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