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全球变暖对作物分布和产量、区域能耗都有一定影响。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居住建筑单位面积采暖降温年耗电总量变化距平百分率分布图(1986~2005年)”。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现象对区域农业的影响是
①我国香蕉、菠萝等作物种植范围北扩
②中纬度地区农业受益,世界粮食总产量上升
③巴西主要糖料作物定会迎来大幅度增产
④植物病虫害暴发率提高,病虫害范围扩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对区域能源消耗、工业生产的影响是
A.我国居住建筑单位面积采暖降温年耗电总量均降低
B.北美五大湖区域居民单位面积采暖降温年耗电总量明显增加
C.节水节能技术、耐高温耐干旱作物的培育等技术市场扩大
D.所有工业活动都承受到越来越多政策性压力和税收负担
【答案】
【1】D
【2】C
【解析】
【1】全球变暖,顾名思义指的是全球温度升高,而香蕉和菠萝属于热带水果,若全球温度升高,则其种植范围会向北扩张,故①正确。全球变暖会使中纬度会变干、高纬度降水会增加,世界粮食生产不一定增产,故②错误。全球变暖意味着气温日较差可能会变小,糖分积累变少 ,糖料作物糖分不足,所以不会增产,故③错误。温度升高会造成喜热生物的活跃,病虫害发病率也会随之增加,且范围也会扩大,故④正确。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因为全球变暖,居民不需要长时间采暖,所以耗电量会降低,但降温耗能会增加,故A错误。北美五大湖地区温度较往年也会上升,采暖耗电量会降低,但降温耗能会增加,故B错误。节水节能技术、耐高温耐干旱的培育等技术能减少能源消耗,提高工业生产率,技术市场扩大,故C正确。不是所有工业活动都承受越来越大的政策性压力和税收负担,故D错误。故选C。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森林界线简称林线,指高纬度地区或高山,由于低温(月平均气温最高在7℃以下)和风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下图是我国局部地区林线海拔高度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我国东北地区林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B.地形
C.夏季风D.海陆位置
【2】下列有关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主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石漠化
B.乙地——沙漠化
C.丙地——水土流失
D.丁地——土壤盐碱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图示意1756-1960年长江石首-城陵矶段河道变化。读图,回答下列各小题。
【1】该河道的演化时序为
A.甲→乙→丙→丁B.丁→甲→丙→乙
C.甲→丙→丁→乙D.丁→甲→乙→丙
【2】20世纪60年代以来,该段河道多采用人工裁弯取直的治理措施,主要目的是增加
①上游洪水下泄 ②河床泥沙淤积 ③地下水补给量 ④河道通航能力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森林火灾发生频率与当地降水的季节变化相关,而且监测显示过火林地水土流失加剧。下图为美国部分地区2013~2015年森林火灾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一年中,图示区域森林火灾最易发的时间段是
A. 1~3月 B. 4~6月
C. 7~9月 D. 10~12月
【2】在同等程度的森林火灾后,过火木地水土流失程度
A. 夏季比冬季严重 B. 内陆比沿海严重
C. 南部比北部严重 D. 西坡比东坡严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格达半岛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地表冻土广布,此处设立了西伯利亚纬度最高的自然保护区,驯鹿在广阔的苔原上栖息繁衍。随着气候变化,格达半岛及周边区域出现大量天坑,据调查其为地下甲烷在高压状态下爆炸形成的坑洞。甲烷是有机质在隔氧环境下分解而成,其对地表辐射的吸收能力是二氧化碳的二十余倍。下图为格达半岛位置示意图。
(1)简述格达半岛土层中多甲烷的原因。
(2)气候专家认为甲烷坑洞的出现将会加速全球变暖进程,请解释原因。
(3)说明甲烷坑洞对驯鹿生存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其干流呈巨大的“几”字形,曲折向东流入渤海.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例如人们利用黄河水灌溉、发电,还开发了许多旅游资源.但是黄河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灾难.例如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流域旱涝灾害严重,民间对此有“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描述;黄河在春季易发生凌汛,在干旱严重时下游出现断流现象。读黄河流域示意图。
(1)黄河历史上洪涝灾害多发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有关。简述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
(2)洪涝、盐碱、缺水、风沙是黄河下游经常出现的问题,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简述黄河下游经常出现洪涝、盐碱、缺水的原因。
(3)为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保障黄河的长治久安,黄河中上游地区应该采取的治理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11月某日地球处于公转轨道的位置区间是
A.A到B之间B.B到C之间
C.C到D之间D.D到A之间
【2】在地球公转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
A.北半球白昼变长,但短于夜长B.南半球白昼变长,且长于夜长
C.北半球黑夜变长,但短于昼长D.南半球黑夜变长,且长于昼长
【3】地球处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大致在
A.A附近B.B附近C.C附近D.D附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我国某科考队赴格陵兰岛(下图)开展综合考察活动。此次活动沿格陵兰岛的海岸线航行,并选择在一些城市、特殊地点登陆考察。航行中,发现在部分海域有许多渔民从事海洋捕捞活动。登岛时,科考队发现海岸边散布着大量大小差异明显的砾石;岛上的传统民居离地面1-2米,屋顶呈斜坡状。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格陵兰岛的海洋捕捞活动主要集中在
A.东北海域B.东南海域C.西北海域D.西南海域
【2】科考队员登岛所见的砾石属于
A.冰川堆积物B.风力堆积物C.河流堆积物D.海水堆积物
【3】格陵兰岛居民房屋的特殊构造主要是为了
A.减少热量散失B.避免积雪覆盖C.防止潮湿发霉D.增加室内采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晚唐诗人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描述的“巴山夜雨涨秋池”可能就在重庆市渝中区佛图关。佛图关地势高险,两侧环水,三面绝崖,明代建有夜雨寺,相传佛图关上曾有块状如石笋的“夜雨石”,白天干燥,入夜后就湿润流水。“佛图夜雨”曾是巴渝十二景之一。
读“佛图夜雨画”,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描述与“巴山夜雨涨秋池”现象产生原因相关的有
①秋季昼夜温差大②佛图关水汽充足 ③佛图关有夜雨石④夜间盛行上升气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