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全球范围内已经完成了三次大型的产业转移,平均20年就完成一次大型的产业转移,目前正在启动第四次产业转移。前两次产业转移是国际产业中心之间的转移,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则参与了第三次产业转移和正在发生的第四次产业转移。

材料二 世界工业三次转移示意图。

部分国家劳动力工资和产值对比

国家

(地区)

每个雇员年产

值/千美元

日工资/

美元

年工资/年产值

美国

105

60

208.6

西德

87

45

188.8

英国

50

36

262.8

中国

29

1.5

18.9

菲律宾

23

5

79.4

(1)根据材料一、二写出全球前三次产业转移的路线及第四次产业转移的源地主要来自我国东南沿海的哪些区域。

(2)在全球第一轮产业转移时,美国产业转向西德而没有转向英国。请结合表格说明其原因。

(3)全球第三轮产业转移,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运用所学知识简述其原因。

(4)简述产业大量转出对当地产业结构和就业的影响。

【答案】(1)第一次:美国→日本、德国。第二次:日本、德国→亚洲“四小龙”,美国→亚洲“四小龙”。第三次:亚洲“四小龙”→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德国→中国东南沿海,美国→中国东南沿海。第四次产业转移的源地: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2)德国的年工资/年产值的比值小于英国,利润更高。

(3)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年工资/年产值比值最低;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大;中国资源丰富,靠近原料产地;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土地价格低;不断改善的交通条件等。

(4)失业率有所上升,但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

【解析】(1)从材料二中读图即可得到,但必须按照正确的迁移顺序来回答。第(2)(3)要结合表中数据,从年工资/年产值的大小、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和工业区位因素进行分析。

(4)产业转移会导致转出地失业率上升,但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冬、夏季日照时数空间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导致该区域西部冬夏季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太阳高度 B. 天气状况

C. 昼夜长短 D. 海拔

2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四地中最适合建太阳能发电站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地图的图幅大小相同,图中表示的内容最详细的是

A.世界地图B.中国地图C.四川地图D.宜宾市地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是( )
A.0°
B.23°26′
C.66°34′
D.9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夏至日这一天,下列地点白昼最长的是( )
A.哈尔滨
B.北京
C.上海
D.广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欧洲传统工业呈“香蕉带”分布,随着欧盟东扩和制造业生产向东转移,这一工业带演变成了“金足球”形状。下图为欧洲经济空间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促使欧洲制造业生产向东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才向东流动 B. 寻求完善的配套设施

C. 降低生产成本 D. 受高科技生产的吸引

2制造业转移后,“香蕉带”会( )

A. 增加劳动力需求 B. 向东迁移研发中心

C. 制约制造业发展 D. 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观天判势图为天气网某日天气预报的截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最新实况表示上海市当晚

A. 有大风 B. 有雨雾 C. 有冰冻 D. 有点冷

2与图中所示信息最接近的节气是

A. 春分(321日) B. 谷雨(420日)

C. 立夏(55日) D. 小满(521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乌江流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1乌江流域开发建设的主要内容有:

大面积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梯级开发水能资源

发展电力炼铝铝加工产业链大力开发煤炭、铝土矿、磷矿、森林等自然资源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在我国西电东送的总体规划中,乌江流域的水电主要输往

A. 华东地区 B. 华北地区 C. 珠三角地区 D. 西南地区

3下列关于促进贵州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A. 对发生石漠化的地方植树造林,育林、育灌、育草

B. 石漠化地区实施生态移民,居民全部移出

C. 局部地区适当封山育林,减少水土流失

D. 加大替代能源建设力度,如以电代柴、以煤代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黄赤交角是产生四季的原因。黄赤交角并非固定不变,现在约为23°26,最大时可达24.24°,最小时为22.1°,变动周期约4万年。读“黄赤交角变动时回归线和极圈的变动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1黄赤交角为24.24°( )

A. 热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B. 温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C. 寒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D. 极昼和极夜出现的范围比现在小

2】【2假如黄赤交角为90°,地球上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 各地的太阳高度角与昼夜长短的年变化都一样

B. 一年中的天数,将会缩短一天

C. 各地都出现极昼极夜现象,并且都能看到极光

D. 各地都有直射,极昼极夜范围扩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
鍏� 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