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①固定表土
②减少径流
③沉积泥沙
④降低风速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
A.洪水期持续放水B.枯水期持续放水
C.洪水期集中放水D.枯水期集中放水
2018年4月19日,在突尼斯召开的“一带一路”遥感考古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中国科学家利用遥感技术在突尼斯中南部发现的10处古罗马时期遗存,这一发现揭示了当时的军事防御系统与农业灌溉系统布局。下图为“突尼斯境内古罗马遗址遥感考古影像图”。
读图回答24~25题。
【3】这一考古成果表明遥感技术可以
A.完全取代传统的田野考古工作
B.确定地表、地下人类活动遗迹的时代
C.探知各种人类活动遗迹曾经的功能与作用
D.帮助分析较大地域范围内人类活动遗迹间的联系
【4】突尼斯中南部有利于遥感考古发挥其独特优势,因为这一区域
A.人类活动较多B.位于沿海地区
C.森林覆盖率高D.地处荒漠边缘
【答案】
【1】A
【2】D
【3】D
【4】D
【解析】
【1】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而植被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作用,故A正确。黄土高原植树种草的目的不是沉积泥沙、降低风速。故选A。
【2】解题时要注意“最佳”两字,其实选项中都可以实现放水冲沙的效果,关键哪种效果最佳。根据常识和所学知识可知,将水库下游河床淤积的泥沙冲走需要河水具有较大的侵蚀和搬运能力,这样河流的流量和流速需要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完成,因冲沙则需要较大的水量,而集中放水则可以通过水库的大量泄水,以较大的流量集中下泄,形成人造洪峰,加大对下游河床的冲刷能力。持续放水则需要的时间长,单位时间的排水量也不会过大,再加上洪水期水量大,枯水期时持续放水会影响水的使用,因此效果不明显也不推荐,AB排除。河流在洪水期因为其水量较大,侵蚀搬运能力强,所以不需水库放水也可完成河床清淤,C不符合;而河流在枯水期流量和流速较小,侵蚀搬运能力弱,此时水库中蓄积的水量集中放水,可以加大对下游河床的冲刷,效果最佳,故本题正确选D。
【3】遥感是人类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远距离获取地物信息的技术,具有探测范围广、速度快等优点,因而可以获取较大范围内的人类活动遗迹等信息,进而帮助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帮助人类进行考古活动,但受技术水平等的限制,无法确定地表、地下人类活动遗迹的时代,也不能探知其曾经的功能与作用,因而也就无法完全取代传统的田野考古工作。故选D。
【4】突尼斯位于北非地区,其南部主要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由图可知,考古遗址点主要分布在内陆地区,地处荒漠边缘,植被覆盖率低,人类活动较少,外界干扰少,适合利用遥感技术进行远距离探测。故选D。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纳库鲁湖及其周围地区占地约200平方公里,地处大裂谷的谷底,是地壳剧烈变动形成的火山湖。火山喷发后飘散的熔岩灰经雨水的冲刷流入湖中,而湖泊又没有出水口,湖水中的盐碱物质经过长年累月的沉淀,再加上赤道上强烈的阳光照射,适合作为火烈鸟主食的藻类和浮游生物的生长。火烈鸟喜欢栖息在热带的盐水湖泊、沼泽及礁湖的浅水地带,其红色的羽毛是制作工艺品的材料。纳库鲁湖及其周围地区生活的火烈鸟约有200多万只,被称为“火烈鸟的天堂”。但近年来,随着纳库鲁湖流域内工业、农业、旅游业和城市化的发展,火烈鸟的数量大幅减少。图为纳库鲁湖位置示意图。
(1)分析纳库鲁湖湖水盐碱度高的原因。
(2)分析纳库鲁湖及其周围地区火烈鸟集聚的原因。
(3)分析纳库鲁湖及其周围地区近年来火烈鸟数量减少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北京时间2016年11月14日21时52分夜空迎来“超级月亮”。此次满月是1948年以来最大、最接近地球的一次。下图是一位天文爱好者在“超级月亮”出现时拍下的画面。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从昼夜角度考虑,这位爱好者拍摄的地点不可能位于
A.伦敦(中时区)B.曼谷(东七区)
C.东京(东九区)D.悉尼(东十区)
【2】这位天文爱好者在拍摄“超级月亮”的这个时间
A.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B.地球公转速度减慢
C.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D.南极地区有极昼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某季节亚太地区等压线分布和风向图(部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该季节,甲地和乙地的盛行风向分别是
A.西南 东南B.东南 西南
C.东北 西北D.西北 东北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两条等压线的数值较大的是①
B.此时,甲地受高气压控制
C.甲地该季节的气候特点是寒冷干燥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季风的唯一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中国三座名山自然带分布。
(1)推断图中数字②③所代表的自然带的名称。
(2)分析天山比贺兰山、大兴安岭自然带谱更丰富的主要原因。
(3)分析天山北坡雪线较低的原因。
(4)分析造成贺兰山山腰东西两侧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下图“华北平原地区人类活动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采集和狩猎阶段,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 )
A. 山麓和丘陵地带 B. 平坦肥沃的平原
C. 矿产资源丰富地带 D. 沿海海运发达地带
【2】在工业社会阶段,下列地区可能不会成为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分布区的是( )
A. 矿产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组合状况优越的地区
B. 位于沿海或海岛,可以充分利用港口优势的地区
C. 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有利的自然条件紧密结合的地区
D. 大江大河的源头、三角洲、盆地,水热条件组合好的地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亚马孙河流流域,该流域分布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据统计,50%的大气水来自雨林自身。近几十年来,当地为了发展经济,大规模开发该流域,大面积的热带雨林消失殆尽。
(1)推测雨林面积大规模减少对①②两地径流量变化大小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2)指出保护亚马孙流域热带雨林的可行性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青海湖处于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部干旱区和西南部高寒区交汇地带,并具有其自身的湖泊效应,区域内西北季风盛行,湖风与陆风交替出现。青海湖周边地区分布有大量沙丘,其中湖区东岸沙岛附近最为集中(如下左图,黑色区域为水域),西岸布哈河河口三角洲也有分布(如下右图),近年来这些沙丘面积有扩大趋势。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青海湖东岸沙丘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沙丘的沙源来自河湖沉积物 B. 沙丘的形成与流水堆积作用有关
C. 沙丘东坡缓西坡陡 D. 沙丘向湖心移动
【2】据图推测,影响青海湖西岸沙丘形成的因素有
①西北风 ②湖陆风 ③地壳隆起 ④河流 ⑤地形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④⑤ D. ①④⑤
【3】推测近年来青海湖边沙丘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人为原因
A. 气候干旱 B. 过度放牧 C. 过度开垦 D. 水资源利用不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