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宜兰县位于台湾省东北部,主体为兰阳平原,三面环山,一面朝海。宜兰全年多雨,台湾俗谚“竹风兰雨”就是描述新竹多风而宜兰多雨的现象。兰阳平原沿海分布着长约23公里,高约10米的沙丘,台湾俗谚“龟蛇把海口 ”中的“蛇”就是指海岸连绵的沙丘。右图为台湾省局部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宜兰多雨的原因是
①三面环山、东面向海,多地形雨 ②秋冬之际,东北季风影响大
③春季气温回升快,以对流雨为主 ④6月中旬到秋末多台风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下列关于图中四处的说法中不可信的是
A. 甲处可能有温泉分布
B. 乙处坡度陡且易发滑坡
C. 丙处两县以山脉为界
D. 丁处河流少因为沟谷少
【3】沿海的沙丘对兰阳平原的影响是
A. 多沙尘暴 B. 增加洪灾
C. 减少降水 D. 加剧盐碱化
【答案】
【1】C
【2】D
【3】B
【解析】试题分析:
【1】读材料可知,宜兰县位于台湾省东北部,主体为兰阳平原,三面环山,一面朝海,夏季该地盛行东南季风,东部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①对。秋冬季节,海洋热力性质差异导致该地受季风影响,季风从海洋带来水汽,台湾山脉东部降下地形雨,②对。由于该地位于沿海,受海洋影响大,春季气温回升较同纬度大陆慢,降水少,③错。纬度低,6月中旬到秋末受台风影响,多台风雨,④对。故选B。
【2】台湾岛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甲处位于岛屿东侧,可能有温泉分布,A对。读图可知,乙处公路弯曲度较大,说明该地的坡度陡,容易发生滑坡,B对。由丙处附近河流流向(自丙向四周分流)看,丙地应为山脊,该处有县界经过,所以两县可能以山脉为界,C对。丁处河流向四周分流,判断丁处为山顶,河流少,是由于该处地势高所致,D错。故选D。
【3】沿海分布的沙丘位于兰阳平原东部,从海洋来的气流较为湿润,不会导致沙尘暴,A错。由于该地降水量大,沿海的沙丘导致河流排水不畅,容易诱发洪涝灾害,B对。沙丘高度为10米,对于海洋湿润空气的阻挡作用微弱,对降水没有影响,C错。土地盐碱化与农业灌溉方式不合理且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有关,该地降水丰富,不会发生盐碱化现象,D错。故选B。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日本以不足2%的世界人口、0.25%的世界面积,创造了17%的世界财富。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日本的环境人口容量远高于我国,主要得益于( )
①资源丰富 ②科技发展水平高 ③对外开放程度高 ④生活消费水平高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日本和英国经济发展相似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自然资源都匮乏 B. 工业都以“临海型”布局为主
C. 都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 D. 农业都以种植业为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准噶尔盆地较塔里木盆地湿度大的原因是( )
A.准噶尔盆地多固定沙丘B.大西洋湿润水汽可进入准噶尔盆地
C.纬度较高,蒸发较弱D.高山冰雪融水可流入盆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箭头表示的含义是: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
(2)①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__________,其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
(3)若无④,只受①③影响,则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____。此时,①与③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地面大气中,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______。此图表示的地区____(南或北)半球。
(5)图中M、N两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10分)旅游地理
下表为近年来,我国四个发生火灾的旅游古镇,其古建筑损毁严重。
分析上述旅游古镇易发火灾的主要原因,并对古镇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人口增长模式排序,与人类社会生产力逐步提高相适应的
A. 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B. 传统型、原始型、现代型
C. 原始型、现代型、传统型 D. 传统型、现代型、原始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乌克兰是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之一,黑土面积约占全国三分之二,其北部地区与美国中部平原,中国东北地区并称为世界三大商品性玉米产地。读乌克兰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与美国中部地区相比,乌克兰玉米种植不利的自然因素是( )
A. 土壤 B. 水源 C. 热量 D. 光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