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7年9月《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召开。位于其境内北部的库布齐沙漠总面积约1.86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七大沙漠。该地区20世纪90年代之前荒漠化严重,经过近30年治理,已经实现治理面积大于沙化面积了,沙漠不再是危害之源。左图为库布齐沙漠位置。

材料二右图为库布齐光伏发电图。光伏板提供清洁能源,光伏板之间栽植着甘草、苜蓿、沙打旺、杨柴等牧草;光伏板下养殖绵羊和灰雁等畜禽。光伏发电机组需要经常清洗除尘。

材料三今年6月17日是第24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我国宣传的主题是“防治土地荒漠化助力脱贫攻坚战”。我国近35%的贫困县、近30%的贫困人口分布在西北沙区,土地荒漠化与贫困相伴相生,互为因果。

(1)上世纪90年代之前库布齐沙漠逐渐扩大的原因有哪些?

(2)评价库布齐发展光伏产业的区位条件。

(3)分别说明“板上发电,板下养羊,板间种草”对于荒漠化防治的作用。

(4)结合材料三,举例说明荒漠化与贫困之间的关系。

【答案】(1)自然:深居内陆,距海远,降水少(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人为:人口增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过度樵采、开垦、放牧或植被破坏)。

(2)利:光照充足,太阳能丰富;土地广阔,地价低;不利:风沙大,维护成本高。

(3)板上:遮光,减少水分蒸发(或挡风、减小风蚀、缓解能源紧张,减少过度樵采)板下:增加土壤肥力;板间: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风蚀;固氮(增加土壤肥力)。

(4)土地荒漠化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单产降低,粮食不足,农民收入下降;贫困逼迫扩大耕地,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导致生态环境退化,加剧荒漠化。

【解析】

本大题以荒漠化防治为背景,以多组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沙漠化的成因、产业区位、荒漠化防治、荒漠化的危害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

1)上世纪90年代之前库布齐沙漠逐渐扩大的原因应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进行分析。从自然原因方面来看,库布齐位于内蒙古高原,深居内陆,距海远,夏季风很难到达,降水少,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多大风天气;地表多松散沉积物。从人为原因方面来看,随着当地人口增加,经济发展规模扩大,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增多,如过度樵采、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破坏当地草原植被,导致土地退化,荒漠化加剧。

2)评价库布齐发展光伏产业的区位条件应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方面进行作答。从有利方面来看,当地降水少,晴天多,光照时间长,太阳能资源丰富;当地荒地多,土地广阔,地价较低,建设成本不高。从不利方面来看,当地离东部电力消费市场较远;材料显示,光伏发电机组需要经常清洗除尘,风沙大,维护成本较高。

3)“板上发电”对于荒漠化防治的作用:光伏板具有遮挡和吸收太阳光的功能,使得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减少,地温降低,从而减少水分蒸发,土壤水份条件较好,不易被侵蚀搬运;光伏板有利于减小风力,从而减小风蚀;光伏发电能够缓解当地能源紧张,从而减少过度樵采而使植被恢复。“板下养羊”对于荒漠化防治的作用:羊的粪便会增加土壤肥力,利于植被生长,抑制荒漠化扩展;板间种草对于荒漠化防治的作用: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风蚀;生物新陈代谢,给土壤增加有机质,从而增加土壤肥力。

4)材料三表明,我国近35%的贫困县、近30%的贫困人口分布在西北沙区,土地荒漠化与贫困相伴相生,互为因果。如土地荒漠化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土地生产力低,导致当地农民种植作物单产降低,农产品产量较低,导致农民收入下降;农民收入较低,为了发展经济,提高收入,只好再扩大耕地、扩大养殖规模,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导致生态环境压力加大,加剧荒漠化,使得当地产出更低,贫困与环境形成恶性循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海南岛西部昌江县境内的海岸边,有一片罕见的热带滨海沙漠。此地北、东、南三面环山,西邻北部湾,这片沙漠沿着海岸线及河流狭长分布,这里有流动沙丘,也有半流动和固定沙丘,有的高达四、五十米,经专家考证,这片热带滨海沙漠并不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

材料二 2015年12月30日海南环岛高铁建成,由海南东环铁路和海南西环铁路组成,形成了一个闭合的环,是中国第一条,也是全球第一条环岛高铁,游客乘高铁环游海南岛将成为现实,海南将形成“环岛三小时交通圈”,实现全岛同城。如图为海南岛热带滨海沙漠及环岛高铁线路图。

(1)简述海南岛高铁修建成环形的主要原因,及运行过程中常遇到的不利天气。

(2)简述海南西部热带沙漠的成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水库消落区,又指涨落带或涨落区,是水库季节性涨落而使周边被淹没土地周期性地出露于水面的一段特殊区域。消落带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成为库区泥沙淤积的主要来源之一。以防洪为首要目的的长江三峡水库,其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相差近30米,消落带面积约350平方千米。

左图为三峡库区消落带示意图,右图为被水淹没的(局部)库区消落带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消落带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包括

①缺少植被的保护

②雨水和坡面径流的冲刷

③水位的反复涨落

④水库波浪的侵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下列对消落带的开发利用,不合理的是

A.扩大粮食种植的面积,保证库区粮食安全B.构建消落带基塘系统,注重库区环境保护

C.发展林泽工程,加强库区消落带水土保持D.开发人工浮岛,创建独特的水上花园景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美国五大湖区年平均降雪量(1971-2000年)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和“北美一月海平面气压图”。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湖效应”指的是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汽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降雪、雾气等现象,通常是以雪的形式出现。

材料二:据美国国家气象局消息,2014年11月18日早晨,美国已经有50.2%的地区被积雪覆盖。其中,美国东北部地区更是遭遇罕见暴风雪,部分地区积雪“过腰”,可达2-3英尺。纽约州西部一些城市被强降雪“掩埋”,布法罗(水牛城)最大1小时积雪10厘米以上,不到24小时堆积近1.8米的雪。

(1)概述图中五大湖地区积雪厚度的分布规律。

(2)根据“大湖效应”定义,解释2014年11月18日美国布法罗(水牛城)暴雪的成因。

(3)其他水域,比如某些海和湖也会产生大湖效应,产生面积较小的雪带, 像美国东海岸的雪带的形成也有类似大湖效应,请根据“北美一月海平面气压图”解释美国东海岸的雪带成因。

(4)从五大湖及美国东北部地区在美国的经济地位角度,分析暴雪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去年4月2日,图中③所在国家沿海发生了 8.2级地震,震源10千米,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③所在国北部,地震多发的主要原因是

A.地处板块内部,地壳活跃

B.处于板块边界,地壳活跃

C.地处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D.海拔高,滑坡频繁,诱发了大地震

2下列关于图中事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于印度洋板块

B.板块挤压处④地,地层年龄较轻

C.板块消亡边界附近②地,多石灰岩矿

D.③国附近的海域多岛弧链

3本次地震震源最有可能位于

A.软流层B.下地幔C.岩石圈D.古登堡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2017年7月5日,为期3天的国际防治沙尘暴大会在伊朗首都德黑兰落下帷幕。来自联合国及43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代表,经过深入研讨、实地探访,对全球沙尘暴防治、荒漠化治理打成共识。其中,中国库布齐沙漠治理模式引发各国与会代表的关注,被视为防治沙尘暴的“治本良策”。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库布齐沙漠形成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A.盆地地形,气流闭塞B.滥砍滥伐,植被稀少

C.高山环绕,水汽难以深入D.深居内陆,气候干燥

2“板上发电,板间种草,板下养羊”,这是库布齐近年来兴起的“生态光伏”治沙项目。下列对该工程的分析不准确的是( )

A.光照强烈,发电量较大

B.光伏发电大量吸收太阳辐射,加剧地表水分蒸发

C.多种植耐早植物

D.产业链长,生态效益、经济效益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澜沧江流域内水能资源丰富,地质灾害多发。下图为澜沧江流域水能梯级开发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澜沧江流域水能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是

①降水丰沛,水量大

②经济发达,能源需求大

③地形复杂,落差大

④科技成熟,开发成本低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2澜沧江梯级水电站的建设,对沿岸地区的有利影响有

A. 使各河段水位相同,有利于通航

B. 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C. 减少河流水量,不利于灌溉农业发展

D. 更好地抵御洪涝灾害,减少地质灾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关于缅甸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2015年1月28日中缅原油管道工程(缅甸段)宣告建成,该管道(缅甸段)全长771公里,设计输量达每年2200万吨,该管线起自缅甸马德岛,从云南瑞丽进入我国。

资料二:缅甸近年来经济发展迅猛,下表为该国接受外国投资比重最大的行业及国家。

(1)简述缅甸的地理位置特征。

(2)归纳缅甸的水稻种植分布特征,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3)试分析中缅原油管道工程建成后对我国能源安全方面的有利影响。

(4)据材料分析缅甸近年来重点发展行业的产业特征及原因,并就中缅两国经济交往对双方带来的有利影响做简要说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我国西北地区利用一种新型地膜覆盖技术--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发展农业生产(如下图),使农作物产量大大提高。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判断“铺膜种植”能大幅度提高农作物粮食产量,主要充分利用了

A. 热量 B. 降水 C. 光照 D. 土壤

2下列叙述不属于该技术对农作物生长有利的是

A. 覆膜雨水富集 B. 地膜覆盖抑制土壤水分蒸发

C. 改善垄沟土壤墒情(土壤湿度) D. 覆膜内气温上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
閸忥拷 闂傦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