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沿40°N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1】沿该剖面线,由东、西两侧向中部( )
A. 地势呈阶梯状逐渐升高 B. 气温年较差逐渐减小
C. 体现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D. 自然灾害灾情逐渐增大
【2】【2】该剖面上( )
A. ①地近地面大气运动参与中纬环流
B. ②地位于印度洋板块内部地壳稳定
C. ③地的地表径流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D. ④地表层海水运动使沿岸降温减湿
【答案】
【1】【1】C
【2】【2】A
【解析】试题分析:
【1】【1】读图可以看到,沿40°N线,由东侧向中部地势呈阶梯状升高,而由西侧向中部却不是,西部有山地,地形变化是山地—平原—山地,A错。从东、西两侧向中部,离海洋越来越远,海洋性减弱,大陆性增强,气温年较差逐渐增大,B错。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变化规律,是随着经度变化而改变的地域分异规律,也叫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C对。自然灾害的灾情大小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多少就相关,中部环境条件差,人口少,同种灾害发生,灾情不会一样,更不会逐渐增大。
【2】【2】①地近地面大气运动是盛行西风带,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属于三圈环流的中纬环流的近地面部分,A对。②地位于亚欧板块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不稳定,B错。③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属于内流区,地表径流以内流河为主,内流河不参与海陆间水循环,C错。 ④地位于日本海,表层海水运动有对马暖流,使沿岸增温增湿,D错。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河西走廊是古丝绸之路的黄金地段。河西走廊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每年玉米收获后,9月底到10月初戈壁滩成为天然晾晒场,使玉米种子在短时间内完全脱水干燥。
材料二 河西走廊及附近地区是贫困区之一,我国未来5年,“精准扶贫”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目前我国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偏远山区,完善基础设施,找准发展方向是实现精准扶贫的基础。
(1)简要分析河西走廊建设玉米制种基地的主要条件。
自然方面:
人文方面:
(2)我国正在推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说明其对河西走廊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3)简述在甘肃省贫困地区完善基础设施的含义以及对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臭氧层保护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环保议题之一。图中反映了9月份30°S~80°S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状况。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随年份的推移,臭氧总量( )
A. 最大值所在位置南移 B. 随纬度的增高而递减
C. 在高纬地区递减明显 D. 随大气CO2浓度而增加
【2】臭氧总量减少直接导致( )
A. 太阳紫外线辐射减小 B. 平流层气温降低
C. 酸雨区面积缩小 D. 地面辐射强度减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国家级大型数据中心网络,北以内蒙古为核心,南以贵州为核心。我国数据中心运营最大的支出项目是能源支出,主要为服务器用电和冷却用电。自然制冷按冷凝器冷凝方式分为风冷和水冷。风冷机组通过风冷冷凝器与外界空气换热,利用风换热带走热量;水冷机组通过水冷冷凝器与冷却塔提供的冷却水换热,利用冷却水带走热量。机房温度过高和灰尘会影响设备的性能和使用寿命。水的三态变化会吸收和放出热量。
材料二内蒙古自治区图和贵州省简图。
(1)简述内蒙古和贵州大数据中心主要自然制冷方式的差异。
(2)如果贵州数据中心为了节约水资源,采用下图中的方式制冷,推测其主要的工作季节并简述它的工作原理。
(3)与内蒙古比较,简述贵州建设大数据中心的有利自然条件。
(4)与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相比,简述在贵州建设大数据中心对当地发展的突出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比较图甲、图乙两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指出甲、乙两地农业地域类型。
(2)比较甲图中①、③两农业带农作物类型的差异。
(3)指出乙图中④地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并分析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我国北方部分地区1月等温线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各题。
【1】【1】a、b、c、d四地中冬季降雪最多的可能是
A. d B. C C. b D. a
【2】【2】根据等温线的分布可以判断
A. 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B. 东南部地势起伏大
C. 山东半岛地势平坦 D. 西部地区大部分沟壑纵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某地区坡耕地面临严重的土地退化问题。下图示意该地采用不同农耕措施下的地表径流量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农耕措施①②③依次表示
A. 等高土埂、顺坡农作、等高草带 B. 顺坡农作、等高草带、等高土埂
C. 等高土埂、等高草带、顺坡农作 D. 等高草带、等高土埂、顺坡农作
【2】该地位于
A. 浙江省 B. 贵州省 C. 陕西省 D. 河北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我国中部某省区1961年以来冬季日数统计曲线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该省区大部分年份冬季“缩短”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 全球气候变暖 B. 冬季风势力减弱
C. 距海近 D. 纬度较低
【2】2013年该省区夏季高温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206天,利于
A. 冬小麦的成熟与收获 B. 冬小麦产量的大幅度提高
C. 避免病虫害灾害 D. 秋作物的播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