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粮食生产集中度是指某时期某地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下表反映我国不同雨量带粮食生产集中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1990~2010年我国粮食生产重心的变化趋势是
A. 由中温带移向暖温带 B. 由半湿润区移向湿润区
C. 由半干旱区移向半湿润区 D. 由亚热带移向暖温带
【2】【2】造成我国粮食生产集中度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全球气候变化 B.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C. 农业技术进步 D. 交通运输网络发展
【3】【3】我国粮食生产集中度的变化
A. 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 B. 更有利于水热资源的高效利用
C. 减轻了交通运输的压力 D. 增加了台风、洪涝的灾害风险
【答案】
【1】【1】D
【2】【2】B
【3】【3】A
【解析】考查我国的粮食生产。
【1】【1】我国粮食生产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由表中数据可知,降水≥800mm为东部湿润的亚热带地区,故亚热带的粮食生产集中度呈下降趋势;降水400―800mm为东部半湿润的暖温带地区,降水200—400mm和降水>200mm的地区粮食生产集中度也呈上升趋势,这些为大致为半湿润地区。所以粮食生产重心的变化趋势是由湿润地区移向半湿润地区转移的趋势。故选C。
【2】【2】在计划经济时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等东部沿海地区都是中国的粮食主产区。改革开放以来,这些地区率先成为市场化、国际化、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区域,由于种粮效益低,大量粮田转为工业和城镇建设用地,再加上外向型农业和高效经济作物的发展,农业结构的调整,使这些地区的粮食种植面积锐减。所以,这些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地区退出粮食主产区的行列,使北方地区成为我国粮食主产区。所以造成我国粮食生产集中度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故选B。
【3】【3】从耕地资源的地区分布来看,北方地域广阔,土地资源丰富,而南方尤其是东南沿海人多地少。所以,北方与南方相比,具有人均耕地数量较多的优势,土地容易产生规模效益,从而为粮食生产的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提供了较为优越的条件。所以我国粮食生产集中度的变化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故选A。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以下两个区域略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两区域共同的特征有( )
A. 夏季高温多雨 B. 城市化水平高 C. 水资源丰富 D. 重化工业基地
【2】针对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两区域目前采取的共同措施有( )
A. 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B.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C. 完善交通,建设水运网 D. 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为“甲、乙两城市1月、7月均温与降水量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甲、乙两城市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位于北半球,乙位于南半球 B. 甲位于南半球,乙位于北半球
C. 甲、乙均位于北半球 D. 甲、乙均位于南半球
【2】下列城市中,气候特征与甲城市最相似的是( )
A. 哈尔滨 B. 乌鲁木齐 C. 上海 D. 拉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受超强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气象专家预测2016年我国夏季降水将呈现“南多北少”的特征,以下说法与上述2016年的预测一致的是( )
A.夏季风增强,我国梅雨季节提前
B.夏季风减弱,南方雨季时间偏长
C.秘鲁海域表层海水,水温偏低
D.秘鲁渔场涌升流增强,渔业增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亚洲东部某日天气形势图和锋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从气流状况看,A地受 ___ 控制,该日,乌拉巴托的天气状况是 ___;与东京相比,北京地区的风力较 ___ (大或小),其原因是 ___ 。
(2)该日,合肥正处于 ___ 气团(冷或暖)控制,判断理由是 ___ 。
(3)该日,影响郑州的天气系统与上图中的 ___ 图一致,郑州的风向是 ___ ,天气状况可能是 ___ 。
(4)上图中甲、乙两种锋面附近天气的共同特点可能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天文辐射是指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下表是北半球二分二至日不同纬度地区所受到的天文辐射日总量(卡/平方厘米)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由表可知
A. 一年中,0°天文辐射日总量变化辐度最小
B. 一年中,90°N天文辐射日总量变化辐度最大
C. 两分日时,全球各纬度天文辐射日总量差异较大
D. 两至日时,全球各纬度天文辐射日总量差异较小
【2】【2】与天文辐射量多少无关的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昼长时间 C. 太阳高度 D. 天气状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我国某东西走向山脉的南、北坡1月气温(℃)1959-2009年的年变化图。据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山脉最可能是( )
A. 秦岭 B. 南岭 C. 昆仑山 D. 天山
【2】该山脉的地理意义正确的是( )
①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 ②水稻与小麦种植的大致分界线
③农耕区与畜牧区的分界线 ④四川盆地与黄土高原的分界线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大湖效应是指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气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受大湖效应影响,2014年美国部分地区遭受罕见的暴风雪。下图左图为某次暴风雪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图为某区域地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左图中( )
A.①气流强弱决定降水量多少
B.②环节可以用GIS技术监测
C.产生③过程的原理类似暖锋
D.④为高空冷气流受热后抬升
(2)右图中出现降雪量最大月份和地点可能是( )
A.1月,丙地
B.5月,乙地
C.11月,丁地
D.12月,甲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其对应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
A. 蒸发、地表径流 B. 水汽输送、地表径流
C. 蒸发、地下径流 D. 地表径流、水汽输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