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光屏上找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乙,则凸透镜的焦距f=_____cm: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和光屏中心位于_____上。
(2)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丙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
(3)实验时,由于实验时间较长,蜡烛变短,应该将光屏向_____(上/下)方调节。
(4)再把蜡烛移到35cm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是因为此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_____像,要想看到这个像,如图丁,小芳观察的方法应是:_____。
(5)小刚实验小组更换透镜后也顺利完成了实验,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得到了如图戊所示的图象,线段MN为凸透镜成像的像距倒数()和物距倒数(
)的对应关系。根据图象信息可知该小组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cm。
【答案】20 主光轴 放大 投影仪 上 虚 B 12.5
【解析】
(1)[1]当平行光对凸透镜照射成最小最亮的光斑时,光斑到透镜的距离即为焦距,根据图乙所示,焦距为20cm;
[2]在实验时,烛焰、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应在同一高度,因此需调节烛焰和光屏中心位于主光轴上;
(2)[3][4]图丙所示物距在1倍焦距到2倍焦距之间,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3)[5]当蜡烛变短,烛焰的高度下降,所成的像的高度也会下降,因此光屏应向下调节;
(4)[6]把蜡烛移动到35cm处后,此时物距在1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7]要观察到凸透镜成的虚像应当在透镜为中心物体的另一侧观察,如图丁所示中B为正确的观察方法;
(5)[8]如图戊所示当物距倒数为4时和像距倒数也为4,则此时物距等于像距等于0.25m,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距为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像距也为2倍焦距,因此此凸透镜的焦距为0.25m/2,即12.5cm。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要测量一个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电路图如图甲所示.使用的电源电压约为6V,滑动变阻器的规格是“5Ω 2A”.
(1)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移至________(选填“a”或”b”)端.
(2)该同学将滑片移至正确位置后,闭合开关,观察到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________V.
(3)为了能测出这个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请你写出一条改进措施: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探究海波和石蜡熔化规律时,小明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海波的温度/ | 40 | 42 | 44 | 46 | 48 | 48 | 48 | 48 | 48 | 48 | 50 | 53 | 56 |
石蜡的温度/ | 40 | 41 | 42 | 44 | 46 | 47 | 48 | 49 | 51 | 52 | 54 | 56 | 59 |
(1)在海波和石蜡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_____;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是_____;
(2)该晶体的熔点是________℃;
(3)当该晶体的温度为42℃时,它所处的状态是________态.(选填“固”或“液”或“固液共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图甲是传统激光斜射式光电鼠标简化光路,这种鼠标在紧贴其底部的反射面1上时,反射光线能被感应器接收到,鼠标能正常工作,但在距离稍远的反射面2上就会失灵。图乙是一种采用“针光技术”的光电鼠标简化光路(为方便读图,与反射面垂直的两条光线特意略错开),这种鼠标在反射面1和反射面2上都能正常工作。
(1)请分析图甲中反射面2上的反射光线,解释此时鼠标会失灵的原因:_____。
(2)图乙中,反射面上的光线入射角是_____度
(3)根据所学的科学知识可知,图乙的玻璃片上发生了光的哪些现象?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探究光反射的规律”时,小李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
(1)他先将平面镜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白色硬纸板放在平面镜上且与镜面保持_____,白色的硬纸板表面应尽可能_____(光滑/粗糙)。
(2)小李让一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然后将纸板绕ON向后折,如图乙所示,此时在NOF面上_____(看到/看不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_____(存在/不存在)。
(3)为了进一步确定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小李将纸板沿PQ剪开,将纸板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如图丙所示,发现在纸板右侧的_____(上部/下部)会看到反射光线。此实验现象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_____(在/不在)同一平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做“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时,需要在电阻相同的条件下,比较通过不同导线的电流.下表是给出的几种不同的导线.
①为研究电阻与导体材料是否有关,应在表中选用________两根导线.
②为研究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是否有关,应在表中选用________两根导线.
③为研究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积是否有关,应在表中选用________两根导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华同学在“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规律”时,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实验装置用水浴法加热,这种加热方式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蜡在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是_______________℃,实验数据如下表,可以判断蜡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时间/min | 0 | 2 | 3 | 4 | 6 | |||
温度/℃ | 12 | 49 | 52 |
(3)小华设计了一个记录冰熔化过程的实验数据的表格,表格中(a)、(b)两处应墳的内容是: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 …… | |||||
温度/ ℃ | …… | |||||
(b) | …… |
(4)向试管中放入碎冰,根据加热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画出如图丙所示温度时间图像,得出冰熔化时温度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冰融化一共持续了__________________min;
(5)另一同学把冰放入如图丁所示的烧杯中,没有用酒精灯加热,冰也熔化了.于是他认为冰熔化不需要吸收热量。他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选“正确”或“不正确”)。他还发现冰熔化时烧杯外壁有一层水珠,这是水蒸气___________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形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刚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记录了如下数据,请根据所给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小车的位置 | A | B | C | D | E | F |
距A点距离/cm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小车运动时间/s | 0 | 5 | 9 | 12 | 14 | 15 |
(1)该实验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
(2)小车从B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cm/s。
(3)通过比较,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DF段的平均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