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是一款既能健身又低碳的“共享单车”,它是互联网、智能手机、GPS定位系統和单车的资源整合,关于“共享单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单车手把上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
B. 单车坐垫设计为较宽,目的是为了增大压强
C. 以行驶单车为参照物,路边的房屋是静止的
D. GPS通过电磁波把单车的位置信息传递统信息处理中心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兴趣小组测量一种易溶于水且形状不规则的固体颗粒物质的密度,测量的部分方法和结果如图所示: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适量小颗粒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称量的颗粒的质量是____g;
(2)因颗粒易溶于水,小组同学采用图乙所示方法测量体积,所称量的颗粒的体积是___
(3)该物质的密度是____;
(4)在C步操作中,若摇动不够充分,铁砂未充满颗粒的空隙,则测出的值比实际密度偏_____(选填“大”或“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8年,江西省将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其中有一项督导工作就是检查实验报告.以下是小璟同学做“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时的实验报告(摘要).请你将其报告中的问题补充完整.
(实验目的)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v=
(实验器材)小车、______、________、斜面、金属挡板、长方体木块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分析)
(1)小车全程是做_______(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2)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应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坡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节能减排,建筑上普遍采用空心砖替代实心砖。如图所示,质量为3.6kg的某空心砖,规格为20cm×15cm×10cm,砖的实心部分占总体积的60%。
求:(1)该砖块材料的密度是多少?
(2)生产每块空心砖比同规格的实心砖可节省材料多少千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小组完成了“探究串联电路电压规律”的实验后,得到“电源两端电压总大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的结论,这与之前“电源两端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的猜想不符。老师引导同学们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继续进行了深入探究:
(1)测量电源及灯泡两端电压。电压表接在两点,是为了测量灯泡________的电压,闭合开关,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是________
。
(2)测量电路中导线的电压。测出导线间的电压大约为
,由此得知导线分压可能是造成结论与猜想不符的原因。为了能更明显地观察到导线分压的现象,应选择较________(选填:“粗”或“细”)的导线,原因是________。
(3)完成以上步骤后,他们准备测量开关两端的电压,你认为这一步骤是否有必要,理由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甲是小华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_____,并通过调整_____来改变拉力的大小。实验中选择小卡片的目的是_____(填“考虑”、“不考虑”)小卡片的重力。
(2)进行如下操作:_____(填“挤压”、“翻转”或“旋转”)小卡片,松手后观察小卡片是否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_____。
(3)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_____。
A.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减少了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D.小卡片容易扭转
(4)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物体才能平衡,下一步操作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甲是定值电阻R0和有“6V 6W”灯泡L的信息图象。将它们接入图乙所示的电路,其中电源电压不变,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8Ω,当只闭合开关S、S1,滑片P位于R最右端时,灯泡L的实际功率为lW.求:
(1)R0的阻值;
(2)灯泡正常发光100s,电流通过灯泡产生的热量;
(3)电源电压;
(4)电路消耗的最大电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纯牛奶的密度为(1.1~1.2)×103kg/m3,李明很想知道学校每天营养餐中的牛奶是不是纯牛奶.他和几个同学根据所学密度知识进行了如下测定:首先用天平称出一盒牛奶的质量是250g,喝完再称得空盒质量是26g,然后认真观察牛奶盒,发现牛奶的净含量是200mL.问:经他们检测计算同学们喝的牛奶是否符合纯牛奶标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发现小孔成像时像的大小会变化,于是他设计实验探究小孔所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如图所示,他猜想:小孔所成像的大小可能与发光体AB到小孔的距离、发光体AB的高度以及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于是他用同一个发光体AB实验,且保持发光体AB到小孔的距离为8cm不变,多次改变小孔到半透明纸之间的距离时,他测出了像的高度(见下表)。
实验次数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小孔到半透明纸的距离s/cm | 2.0 | 4.0 | 6.0 | 8.0 | 10.0 |
像的高度h/cm | 1.0 | 2.0 | 3.0 | 4.0 | 5.0 |
(1)小明把易拉罐正对着发光体AB(如图所示),则在半透明纸上会看到发光体AB的_____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
(2)小孔成像的原理与下列哪个选项中的现象不相同_____
A.林间笔直的光柱 B.月食 C.彩虹的形成 D.手影的形成
(3)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中画出h与s的关系图象。
(_____)
(4)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当发光体AB和小孔的距离保持不变时,半透明纸离小孔越远,所成的像越_____;当半透明纸距小孔12cm 时,像的高度是______cm。
(5)在第④次实验时,半透明纸上像的高度与发光体AB的高度_________(相等/不相等)
(6)为了进一步探究“像的大小与发光体离小孔的距离是否有关?在设计这个实验时小明应注意控制______、_____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