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用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
(1)甲图中的B表示研究对象“平面镜”,应选择________(填“梳妆用小方镜”或“平板玻璃”)来做,这样做是为了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有厚点的透明玻璃板和薄点的透明玻璃板.为了减小误差,他应该选用 ______(选填“厚”或“薄”)玻璃板做实验.为了便于观察,他最好在__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 明亮”或“较黑暗”).
(3)选用两个一模一样的蜡烛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 动,那么像的大小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实验中如果把平面镜向左倾斜,如图乙所示,实验________(填“能”或者“不能”)成功.
(5)如果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____ (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像。
(6)实验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________(选填序号).
①得到可靠的结论
②减小实验误差.
【答案】平板玻璃 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不仅可以反射光,还可以观察到另一侧的像,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薄 较暗 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不变 不能 不能 虚 ①
【解析】
(1)平面镜不透明,玻璃板是透明的,便于找到像的位置以及比较像的大小,(2)厚玻璃板一是会发生折射,二是会成两个像,不便于确定像的位置;(3)选用两个一模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的大小,总是相等的;(4)由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可知,实验时平面镜必须要竖直放置,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所以实验中如果把平面镜向左倾斜,如图乙,实验不能成功;(5)光屏不能承接虚像,只能承接到实像;(6)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是为了减小误差,得规律、关系,即文字结论时是为了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1)实验之所以采用薄透明平板玻璃作为平面镜,是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不仅可以反射光,还可以观察到另一侧的像,便于找到像的位置以及比较像的大小;(2)我们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势必造成误差,而且玻璃板越厚,像的位置越不易确定,造成的误差越大,故应选薄玻璃板,为了便于观察到像,须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3)选用两个一模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当蜡烛距离平面镜的距离改变后,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的大小不变;(4)实验时平面镜必须要竖直放置,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所以实验中如果把平面镜向左倾斜,如图乙,实验不能成功;(5)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的,不是实际光线会聚的,是虚像,所以如果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不能承接到像;(6)本次试验,多次测量是为了得到平面镜成像的规律,而不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故实验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得到可靠结论。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某同学记录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
(1)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若杠杆右端下倾,则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像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三次实验数据中有一次是错误的,错误数据的实验次数是_____,由正确实验结果可得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当在A处挂了三个钩码时,要使杠杆平衡,应在C处挂___个钩码。(每个钩码的质量相等)。
(4)若某次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一端的A点,如图所示,杠杆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a,若在A点斜向上拉,杠杆要求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b,则Fa___Fb (填“大于、小于、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兴趣小组利用图示装置来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小明将各元件调整到如图位置时,小组成员在光屏上都能观察到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_____的(放大/等大/缩小),此时光屏上发生了_____反射。
【2】当LED灯向左移动时,要在光屏上再次获得清晰的像,只需将光屏向_____(左/右)方向适当移到,或者在凸透镜前放置一个合适的_____眼镜。
【3】小华在用同样的器材进行实验时,发现光屏上出现的像只有中间清晰,两侧却较模糊,小明只对凸透镜进行了调整,就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他的调整是_____。
A. 左右适当移动凸透镜
B. 上下适当移动凸透镜
C. 适当扭转凸透镜
D. 更换焦距合适的凸透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实验原理是 ;
(2)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 ;
(3)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这样做的目的是 .
(4)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电子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5)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时,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图乙、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乙可知,萘的熔点约是 ______ ℃;
(2)乙图中CD段物质处于 ______ (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3)分析图乙可知,萘在AB段状态的比热容 ______ (填“大于”、“等于”、“小于”)萘在CD段状态的比热容;
(4)某同学在实验中发现萘熔化时恒温过程不明显(如图丙).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______ (写出一种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电动小车作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a)、(b)所示.
(1)观察图(a)可知,甲车在作________直线运动.甲车通过 0.6 m的路程所用时间为__________s.
(2)观察图(b)可知,在AB对应的时间段内,乙车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____m.
(3)比较图(a)、(b)可知,甲车的速度________乙车的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刚从家中出发去达子昂广场,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路程与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
(1)小刚骑车速度是多少?
(2)小刚从家到子昂广场全程平均速度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的希罗喷泉,用3根管子连接3个容器,容器a是敞口的,容器b和c是密闭的.容器中有一些水,管B有水喷出.管A中水流的方向是向______,容器b中气体压强的大小比外界大气压______,要增大喷泉的高度,应增加容器______的高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上学前取自己的眼镜时,发现自己的近视镜和爷爷的老花镜混在一起,外形完全一样,如图所示,小明要想找出自己的眼镜,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用手摸镜时,中间薄边缘厚的是近视镜
B. 让镜片正对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近视镜
C. 拿着镜片看字,能把字放大的是远视镜
D. 两种镜片都是通过光的折射矫正视力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