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数学 > 题目详情
在探究矩形的性质时,小明得到了一个有趣的结论:矩形两条对角线的平方和等于四条边的平方和.如图1,在矩形ABCD中,由勾股定理,得AC2=AB2+BC2,BD2=AB2+AD2,又CD=AB,AD=BC,所以AC2+BD2=AB2+BC2+CD2+AD2=2(AB2+BC2).
小亮对菱形进行了探究,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于是小亮猜想:任意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的平方和等于四条边的平方和.请你解决下列问题:
(1)如图2,已知:四边形ABCD是菱形,求证:AC2+BD2=2(AB2+BC2);
(2)你认为小亮的猜想是否成立,如果成立,请利用图3给出证明;如果不成立,请举反例说明;
(3)如图4,在△ABC中,BC、AC、AB的长分别为a、b、c,AD是BC边上的中线.试求AD的长.(结果用a,b,c表示)
精英家教网
分析:(1)设AC与BD相交于点O,根据四边形ABCD是菱形,得出AC=2OA,BD=2OB,利用勾股定理,得OA2+OB2=AB2,再利用AB=BC,即可求证AC2+BD2=2(AB2+BC2).
(2)作AE⊥BC于点E,DF⊥BC交BC的延长线于F,再根据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求证△ABE≌△DCF,得出AE=DF,BE=CF,由勾股定理得AC2=AE2+EC2=AE2+(BC-BE)2,BD2=DF2+BF2=DF2+(BC+CF)2=AE2+(BC+BE)2
(3)延长AD到E,使DE=AD,连接BE,CE,则AE=2AD,求证四边形ABEC是平行四边形,由(2)的结论,得AE2+BC2=2(AB2+AC2),解得AD2=
1
4
(2b2+2c2-a2)
解答:解:(1)如图2,设AC与BD相交于点O,
∵四边形ABCD是菱形,
∴AC⊥BD,AC=2OA,BD=2OB.
在Rt△AOB中,由勾股定理,得
OA2+OB2=AB2
∴AC2+BD2=4OA2+4OB2=4(OA2+OB2)=4AB2
又∵AB=BC,
∴AC2+BD2=2(AB2+AB2)=2(AB2+BC2).

(2)小亮的猜想成立.
证明:作AE⊥BC于点E,DF⊥BC交BC的延长线于F,
则∠AEB=∠DFC=90°.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精英家教网
∴AB=DC,AB∥CD,
∴∠ABE=∠DCF,
∴△ABE≌△DCF,
∴AE=DF,BE=CF.
在Rt△ACE和Rt△BDF中,由勾股定理,得
AC2=AE2+EC2=AE2+(BC-BE)2
BD2=DF2+BF2=DF2+(BC+CF)2=AE2+(BC+BE)2
∴AC2+BD2=2AE2+2BC2+2BE2=2(AE2+BE2)+2BC2
又AE2+BE2=AB2
故AC2+BD2=2(AB2+BC2).

(3)延长AD到E,使DE=AD,连接BE,CE,则AE=2AD.精英家教网
∵BD=CD,
∴四边形ABEC是平行四边形.
由(2)的结论,得
AE2+BC2=2(AB2+AC2),
即(2AD)2+a2=2(b2+c2),
解得AD2=
1
4
(2b2+2c2-a2)

故AD=
1
2
2b2+2c2-a2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勾股定理,矩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菱形的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很强,有一定的拔高难度,属于难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如图,A、B是直线a上的两个定点,点C、D在直线b上运动(点C在点D的左侧),AB=CD=6cm,已知a∥b,连接AC、BD、BC,把△ABC沿BC折叠得△A1BC.
问题1:当A1、D两点重合时,则AC=
 
cm;
问题2:当A1、D两点不重合时,连接A1D,可探究发现A1D∥BC,
下面是小明的思考:
(1)将△ABC沿BC翻折,点A关于直线BC的对称点为A1,连接AA1交BC所在直线于点M,由轴对称的性质,得AM=A1 M,这一关系在变化过程中保持不变;
(2)因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设对角线的交点是O,易知AO=DO,这一关系在变化过程中也保持不变.
请你借助于小明的思考,说明AD1∥BC的理由;
问题3:当A1、D两点不重合时,若直线a、b间的距离为
5
cm,且以点A1、C、B、D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矩形,求AC的长.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在探究矩形的性质时,小明得到了一个有趣的结论:矩形两条对角线的平方和等于四条边的平方和.如图1,在矩形ABCD中,由勾股定理,得AC2=AB2+BC2,BD2=AB2+AD2,又CD=AB,AD=BC,所以AC2+BD2=AB2+BC2+CD2+AD2=2(AB2+BC2).
小亮对菱形进行了探究,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于是小亮猜想:任意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的平方和等于四条边的平方和.请你解决下列问题:
(1)如图2,已知:四边形ABCD是菱形,求证:AC2+BD2=2(AB2+BC2);
(2)你认为小亮的猜想是否成立,如果成立,请利用图3给出证明;如果不成立,请举反例说明;
(3)如图4,在△ABC中,BC、AC、AB的长分别为a、b、c,AD是BC边上的中线.试求AD的长.(结果用a,b,c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2011年安徽省马鞍山市成功学校中考数学一模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在探究矩形的性质时,小明得到了一个有趣的结论:矩形两条对角线的平方和等于四条边的平方和.如图1,在矩形ABCD中,由勾股定理,得AC2=AB2+BC2,BD2=AB2+AD2,又CD=AB,AD=BC,所以AC2+BD2=AB2+BC2+CD2+AD2=2(AB2+BC2).
小亮对菱形进行了探究,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于是小亮猜想:任意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的平方和等于四条边的平方和.请你解决下列问题:
(1)如图2,已知:四边形ABCD是菱形,求证:AC2+BD2=2(AB2+BC2);
(2)你认为小亮的猜想是否成立,如果成立,请利用图3给出证明;如果不成立,请举反例说明;
(3)如图4,在△ABC中,BC、AC、AB的长分别为a、b、c,AD是BC边上的中线.试求AD的长.(结果用a,b,c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如图,A、B是直线上的两个定点,点C、D在直线上运动(点C在点D的左侧),AB=CD=6cm,已知//,连接AC、BD、BC,把沿BC折叠得.

问题1:当、D两点重合时,则AC=___________cm;

问题2:当、D两点不重合时,连接,可探究发现

       下面是小明的思考:

(1)将沿BC翻折,点A关于直线BC的对称点为,连接交BC所在直线于点M,由轴对称的性质,得,这一关系在变化过程中保持不变.

(2)因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设对角线的交点是O,易知,这一关系在变化过程中也保持不变。

请你借助于小明的思考,说明的理由。

问题3:当、D两点不重合时,若直线间的距离为cm,且以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矩形,求AC的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