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a、b是常见的两种固体物质,根据图表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物质b的溶解度表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b的溶解度/g | 14 | 20 | 30 | 45 | 65 | 85 | 110 |
(1)60℃时,物质a的溶解度是______g。
(2)20℃时,将20g物质b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g。
(3)将50℃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______b(填“>”、“=”或者“<”)。
(4)下列说法正确的组合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①所有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面增大
②30℃时,物质的溶解度a小于b
③物质b中含有少量a时,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b
④40℃时,分别将物质a、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0℃,析出物质的质量b大于a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40 65 = C
【解析】
(1)据图可知,60℃时,物质a的溶解度是40g;
(2)20℃时,物质b的溶解度是30g,因此将20g物质b加入到50g水中,最多溶解15g,故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15g+50g=65g;
(3)分析图表数据可知,50℃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都大于30g,20℃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都是30g,所以将50℃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虽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减小,但得到的都是20℃时的饱和溶液。因为20℃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都是30g,所以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b。
(4)说法正确的组合是:C。
①因为极少数固体物质如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说法①错误;
②分析图表数据可知,30℃时,物质a的溶解度不到35g,物质b的溶解度是45g,所以物质的溶解度a小于b,说法②正确;
③分析图表数据可知,物质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物质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物质b中含有少量a时,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b,说法③正确;
④由于物质a、b的饱和溶液质量不知道,所以降温后析出晶体的质量多少无法确定,说法④错误。故②③正确。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
和
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A. 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B. 生成的质量
C. 固体中的质量D. 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人类社会需要充足的能源,良好的环境。
(1)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可燃冰”能源,“可燃冰”的成分是甲烷水合物,可燃冰属于_____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2)PM2.5是我国测定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下列措施中能降低空气中PM2.5含量的是___(填字母)。
A 化工厂加高烟囱 B 禁止焚烧秸秆 C 植树造林
(3)酸雨也是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酸雨的pH___5.6 (填“>”、“<”或“="),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含硫煤燃烧所产生的______气体(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钢铁的腐蚀是重要研究课题。
(知识回顾)用如图所示实验进行铁钉腐蚀的研究。一段时间后试管A、B中铁钉几乎没有生锈,而试管C中铁钉明显锈蚀,试管D、E中铁钉严重锈蚀。
(1)由A、B、C的现象可知,铁的锈蚀是铁跟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等物质作用的过程。
(2)试管B中使用“煮沸并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向试管D中(含生锈铁钉)加人过量10%稀盐酸,浸泡。可观察到铁锈逐渐消失,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呈黄色,一段时间后黄色变为浅绿色。
(3)写出铁锈溶于盐酸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4)推测试管D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可能是因为氯化铁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所致。现进行如下3个实验(持续10小时,已知氢气不影响该反应)。
序号 | 实验I | 实验Ⅱ | 实验Ⅲ |
实验内容 | |||
现象 | 溶液颜色始终呈黄色 | 产生红褐色沉淀 | 溶液逐渐由黄色变浅绿色 |
①设计实验I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②综合分析上述3个实验,试管D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
(拓展延仲)研究水样的pH、水中溶解氧浓度与钢铁腐蚀速率的关系。查阅相关文献得到如下资料。
(5)如图表示水样温度22℃、氧含量6mL·L-1时,钢铁腐蚀速率与水样pH的关系。当pH<4时,钢铁腐蚀速率明显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6)如图表示温度22℃、pH=7时,钢铁腐蚀速率与水中溶解氧浓度的关系。当溶解氧超过20mL·L-1时,钢铁腐蚀速率明显下降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下图为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气体的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a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
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填序号)。
③若用F装置收集并测量氧气的体积,应在________(填“d”或“e”)段连接量筒。
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便于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制取时应将大理石放在________(填“b”或“c”)。
(2)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学完金属活动性顺序相关知识后,他们做了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发现并没有铜生成,而是产生蓝色沉淀和少量黑色物质。于是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探究1)取一块绿豆大小的金属钠,放入盛有2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发现金属钠浮在水面上,熔化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并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收集反应产生的气体,发现该气体能燃烧。
(实验探究2)在上述反应所得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实验探究3)将蓝色絮状沉淀加热得到黑色固体。
(查阅资料)①钠在常温下能与水剧烈反应,生成一种碱和一种气体。②氢氧化铜受热易分解。③氧化铜为黑色固体。
(问题分析)①写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点燃反应产生的气体前一个先____________。
②写出产生蓝色絮状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活动性较强的金属___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能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反思与交流)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生少量黑色物质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0℃时,将3g甲、乙两种可溶性固体分别放入盛有10mL水的试管中。两种物质的溶解情况(见图I),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见图Ⅱ)。下面对甲、乙两物质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1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温度升高至25℃时,甲、乙两物质的溶液都是不饱和溶液
C.甲物质对应的溶解度曲线为a
D.可用降温结晶法分离甲、乙两种物质的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雨同学为验证镁、铁、锌三种金属的活动性,进行了下图所示实验:
①实验中,小雨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由此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镁>锌>铁;
②小明还补充了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由此得出铁、铜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铁_____________铜(填“>”“=”“<”)。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