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在学校的元旦联欢会上,某同学表演了“水能生火”的魔术。他向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小明很感兴趣,于是,他和同学们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
【猜想】①可能有一种气体和另一种物质生成
②反应过程中可能有热量放出
【设计装置】如下图所示
【实验探究】
实验一:探究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1)打开上图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处,木条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是_________
(2)实验中,还观察到伸入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请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继续探究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物质是什么?
(3)小芳猜想另一种物质是Na2CO3,小明认为不可能。小明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4)小明取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发现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反应后所得的溶液呈__________性。
【表达】由实验探究的结果,写出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答案】 O2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热,锥形瓶内气体体积膨胀,因此观察到伸入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过氧化钠、水中都没有碳元素,因此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不可能是碳酸钠 碱 2Na2O2+2H2O== 4NaOH+O2↑
【解析】实验一:(1)检验氧气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看木条是否复燃;具体到本题中,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管口P处,若木条复燃,证明生成了氧气。(2)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会导致吸滤瓶内的温度升高,瓶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则气体会向外逸出,故可见烧杯中导气管口会有气泡冒出。实验二:(3)酚酞遇碱性溶液会变红,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发现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反应后所得的溶液呈碱性;由于参加反应的物质为Na2O2和H2O,分析其元素组成,只有Na、H、O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中也应该只含有这三种元素,所以生成的另一种物质只能是氢氧化钠,不可能是Na2CO3。(4)根据实验结果,反应后生成的物质为氢氧化钠和氧气,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古诗词是古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P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3℃时,50g甲物质溶解在50g水中,得到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____。
(3)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低到t1℃时,得到的三种物质的质量分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
(4)要使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在不改变物质的组成条件下,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
A.P点是表示在t2℃时,甲、乙的质量分数相等
B.t3℃时,在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的甲物质
C.t1℃时,在50g水中加入15ga物质,得到溶液65g
D.甲的溶解度大于丙的溶解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自然界里丰富多彩的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化学就像一架“显微镜”,带领我们一步步地深入认识和研究物质,使我们学会了“用微观眼光看世界”.
(1)若“”表示一个甲烷分子,则“
”表示______(填写化学符号)。
(2)水通入直流电后可分解,左图是水分解过程中微粒变化的部分示意图,请按它们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出现的顺序排列______(用图中的字母表示),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配加入到各盛有1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1)烧杯①中溶解的溶质是______(写名称或化学式);
(2)将t1℃时5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____g;
(3)关于图1中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烧杯①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烧杯②内上层清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B.蒸发一定量的水,两烧杯中都一定有固体析出
C.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烧杯中一定还有剩余固体
D.将温度升高到t2℃,两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不考虑水的蒸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甲>乙>丙
B. t2℃ 100 g甲物质饱和溶液中含有60 g甲
C. 将t1℃丙物质饱和溶液升温到t2℃可能出现浑浊现象
D. 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