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我国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中,铸造1元、5角和1角硬币的主要材料含有铁、镍(Ni)、铜等。
(查阅资料)氯化镍溶液为绿色。
(猜想假设)根据所学知识,猜想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
猜想一:Fe>Cu>Ni 猜想二:Ni>Fe>Cu猜想三: ____
(实验探究)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两种方案来进行探究,都得出了相同的实验结论。
实验方案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方案一 | (1)把一根光亮的铁丝放入盛有NiCl2溶液的试管中 | 铁丝表面有固体析出 | |
(2)把一根镍丝插入盛有CuCl2溶液的试管中 | 镍丝表面有___析出 | ||
方案二 | 分别取三支试管,向其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然后将铁、镍、铜三种金属丝分别插入三支试管中 | ____,加入铁丝、镍丝的试管中溶液变为浅绿色 | 猜想__成立。铁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
(分析讨论)将铁丝打磨光亮的目的是______。
(反思交流)在Ni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填化学式)。
【答案】Fe>Ni>Cu 红色固体 镍丝表面产生气泡的速率比铁片慢,铜丝表面无明显现象 三 Fe+2HCl=FeCl2+H2↑ 除去铁丝表面的氧化物或污物 Cu、Ni
【解析】
【猜想假设】金属铁的活动性比铜强,金属镍与铜、铁的活动性顺序有三种情况:①Fe>Cu>Ni、②Ni>Fe>Cu、③Fe>Ni>Cu,因而猜想三是Fe>Ni>Cu。【实验探究】方案一:铁丝插入氯化镍溶液中有固体析出,说明铁的活动性强于镍,镍丝插入氯化铜溶液中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镍的活动性强于铜,所以Fe>Ni>Cu,因而猜想三成立;方案二:由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是Fe>Ni>Cu,因而将铁、镍、铜三种金属丝分别插入盛有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的三支试管中,观察到镍丝表面产生气泡的速率比铁丝慢,且插入铁丝、镍丝的试管中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说明Fe>Ni>H,Cu排在氢的后面,Cu不与酸反应,因而铜丝表面无明显现象;铁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 FeCl2+H2↑。【分析讨论】将铁丝打磨光亮是为了除去铁丝表面的氧化物或污物。【反思交流】在Ni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由于Fe>Ni>H>Cu,因而Fe会优先置换出CuCl2中的Cu,当CuCl2反应完全后,Fe有剩余,Fe再置换出NiCl2中的Ni;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CuCl2全部反应,NiCl2可能全部反应也可能部分反应,因而滤渣中一定有反应生成的铜和镍。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图所示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浓盐酸敞口放置
B.高温煅烧一定量的碳酸钙
C.向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
D.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蒸馏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法。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以“酸碱中和反应”为课题进行探究。小宇同学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一会儿后发现忘了滴加酸碱指示剂,于是他停止滴加稀硫酸。同学们纷纷对实验后烧杯中溶液中含有哪些溶质展开了讨论。
(提出问题)实验后的烧杯中溶质含有哪些物质?
(提出猜想)猜想一:溶质中只有Na2SO4;
猜想二:溶质中可能是Na2SO4和NaOH;
猜想三:溶质中可能是_____。
(查阅资料)Na2SO4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小宇同学设计如下的实验方案
方法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方案一 |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 溶液不变红色 | 猜想一正确 猜想二不正确 |
方案二 |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 | 出现白色沉淀 | 猜想三正确 |
方案三 |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黑色CuO粉末,振荡 | _____ | 猜想三正确 |
(方案评价)同学们对小宇上述的方案讨论后认为:
①方案一存在缺陷,该方案不能证明猜想一是正确的,其原因是_____。
②方案二也不能证明猜想三是正确的,理由是_____。
③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方案三能够证明猜想三是正确的,并讨论除此方案外,还可以向烧杯的溶液中加入活泼金属、碳酸盐等物质进行证明。
(实验反思)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还需考虑反应物的用量。
(学科渗透)如图1所示,小宇同学在进行溶液导电性的实验时,将电极两端插入稀H2SO4中。闭合开关,小灯泡正常发光,然后逐滴向稀H2SO4中加入Ba(OH)2溶液至过量,请推测小灯泡的发光情况为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反思应用)利用如图2所示装置来验证CO2气体的性质,要证明CO2与NaOH溶液能够发生反应,可先加氢氧化钠溶液,再加盐酸,气球的变化是_____。
(方法感悟)在化学实验中,可通过验证反应后生成物的存在,来验证某化学反应的发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兴趣小组在探究浓硫酸的化学性质时,将浓硫酸滴加到氯化钠固体中并小心的加热,发现有剌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同时发现有白雾,经査资料了解到浓硫酸与氯化钠在加热时会发生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该兴趣小组对产生的氯化氢(HC1)气体是否显酸性进行了相关探究。
【进行实验】同学们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方法,用三朵由紫甘蓝的汁液染成蓝紫色的纸质干燥小花进行如图1的三个实验:
【实验现象】Ⅰ和Ⅱ中小花不变色;Ⅲ中小花变红色。
【査阅资料】图2是同学们査阅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的示意图。
【实验结论】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
【交流反思】
(1) 从微观角度分析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的原因是_______;
(2)小明向实验Ⅲ中变红的小花上喷足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发现小花最后变成黄绿色,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紫甘蓝的汁液在酸性溶液中显_______色;
(4)下列实验可以用来说明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测试盐酸的导电性,盐酸能导电
B.干燥的碳酸钠粉末放人氯化氢气体中,不反应
C.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
D.干燥的碳酸钠粉末放入盐酸中,能反应
【拓展应用】
同学们为探究分子的运动情况,在玻璃管两端同时放人蘸有试剂的棉花,做了如图3所示实验,发现在玻璃管内形成了白色烟环(成分为氯化铵)且偏向蘸有浓盐酸的棉花一端。
① 白色烟环偏向蘸有浓盐酸的棉花一端的原因是_______;
②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乙二酸俗称草酸,各种植物都含有草酸,其中以菠菜、茶叶中含量最多。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草酸晶体的组成进行了下列探究。
(查阅资料)
(1)草酸是一种有机酸。
(2)草酸在加热条件下分解能生成三种化合物。
(实验探究)
(1)兴趣小组同学取草酸隔绝空气加热,将分解产生的气体先通入A装置,发现无水硫酸铜变蓝,再通入B装置,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证明草酸分解有____和水生成,从而推断出草酸中含有___元素。
(2)小明认为A、B装置颠倒顺序不会影响验证结果,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说明原因_______。
(3)小红根据草酸的组成元素及查阅资料的内容,猜想草酸分解也可能有一氧化碳生成,于是继续探究。小红将B装置中导出的气体通入C、D装置,其中C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再依次通过E、F装置,发现E装置中黑色粉末变红,F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证明了她的猜想,则E装置中黑色粉末的化学式为_____。
(实验结论)最终同学们得出了草酸的组成元素。
(拓展延伸)
(1)装置F处点燃尾气的原因是_______。
(2)研究物质组成的常用方法是:根据化学反应前后____不变的原则,考虑被探究物质的化学性质,设计实验让物质参与一个化学反应,通过分析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元素组成进一步确定该物质的组成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7唐山路南区二模节选)生产、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1)食用米饭、馒头,主要为人体补充的营养素是________。
(2)碘酒是家庭常备药,碘酒中的溶剂是________。
(3)施用磷肥可以提高农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磷矿粉是常用的磷肥,其主要成分磷酸钙[Ca3(PO4)2]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4)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做燃料,可以节约化石燃料,也减少对空气的污染。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5)三大合成材料指的是________、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材料废弃物的急剧增加带来了环境问题,如“白色污染”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锌粒,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时间的变化
B.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
C. 向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pH随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
D. 电解水实验中原子数目随反应时间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8湘潭改编)以煤为原料获得的化工产品有着广泛的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煤是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
(2)煤加工得到的焦炭广泛应用于炼铁。如图是高炉炼铁的示意图,据图回答:
①焦炭在炼铁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铁矿石(主要成分为Fe2O3)进入高炉前要粉碎成小颗粒,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写出高炉内生成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图中出铁口低于出渣口,说明生铁的密度比炉渣________(填“大”或“小”)。
(3)生铁的含碳量比钢______(填“高”或“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7唐山路南区一模)请结合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利用甲装置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实验室利用乙装置制取并收集某种气体,写出一个符合题意的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炭粉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丙所示,当看到澄清石灰水刚出现浑浊时,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氧化铜和炭粉已经开始反应。反应完全后,若先撤走酒精灯停止加热,可能导致的后果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