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化学实验活动课上,同学们利用了如图所示实验探究氢氧化钙的性质。
(1)上述三个步骤的A试管中固体始终无明显减少,那么能说明A试管的水中溶有氢氧化钙的现象是__________。
(2)步骤三试管B中溶液变无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小明的实验:小明直接把稀盐酸滴入盛有氢氧化钙溶液的试管中,始终没有看到明显变化。
(提出问题)小明实验后试管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CaCl2溶液显中性。
(猜想与假设)针对疑问,甲组同学猜想如下:
猜想I:只有CaCl2猜想Ⅱ有________
猜想Ⅲ:有CaCl2和Ca(OH)2
猜想Ⅳ:有CaCl2、HCl和Ca(OH)2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猜想Ⅳ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小组进行了下列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 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 通入CO2 | 滴加Na2CO3 |
实验操作 | |||
实验现象 | _________ | __________ | 产生白色沉淀 |
实验结论 | 溶液中含有Ca(OH)2 | 溶液中含有Ca(OH)2 | 溶液中含有Ca(OH)2 |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Ⅲ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丙组同学认为滴加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并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Ca(OH)2,请你帮助他们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
【答案】酚酞试液变红色 Ca(OH)2+2HCl═CaCl2+2H2O CaCl2、HCl 氢氧化钙和盐酸不能共存 石蕊试液变蓝色 溶液变浑浊 氯化钙也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
【解析】
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1)上述三个步骤的A试管中固体始终无明显减少,是因为氢氧化钙微溶于水,能说明A试管的水中溶有氢氧化钙的现象是酚酞试液变红色。
故填:酚酞试液变红色。
(2)步骤三试管B中溶液变无色,是因为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
故填:Ca(OH)2 +2HCl═CaCl2+2H2O。
(3)【猜想与假设】
猜想Ⅱ盐酸过量时溶质有CaCl2、HCl;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猜想Ⅳ不合理,其理由是氢氧化钙和盐酸不能共存。
故填:CaCl2、HCl;氢氧化钙和盐酸不能共存。
(3)【实验探究】
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氢氧化钙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水,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蓝色;通入CO2,溶液变浑浊。故填:石蕊试液变蓝色;溶液变浑浊。
(4)【评价反思】
丙组同学认为滴加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并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Ca(OH)2,理由是氯化钙也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
故填:氯化钙也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8沈阳节选)探究物质性质与变化
(实验方案)如图所示
(实验现象)
(1)实验一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中先滴入浓氨水,一段时间后,再滴入浓盐酸。滴入浓盐酸后观察到的现象是:①集气瓶中从下至上出现白烟;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
(3)微观上,说明微粒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宏观上,从物质的性质或变化的角度分析,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点)。
(反思与评价)
(4)实验二避免了实验一的不足,改进后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写一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图所示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中反应的化方程式为
B.红磷的用量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C.如果去掉装置中的小气球,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D.将红磷换成氯化钠固体也能达到同样的实验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7分)某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了一瓶标签残缺的无色溶液﹙如图甲所示﹚,为确认其中的溶质,他设计并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猜想与假设】其溶质可能为NaCl、NaOH、Na2CO3和NaHCO3中的一种。
【资料查阅】上述四种物质的相关信息如下:
物质 | NaCl | NaOH | Na2CO3 | NaHCO3 |
常温下的溶解度/g | 36 | 109 | 21.5 | 9.6 |
常温下某稀溶液的pH | 7 | 13 | 11 | 9 |
【探究过程】
如图乙所示,在操作①后可确定溶质不是NaCl,则其实验现象应是 ;
在进行操作②时有无色无味得到气体产生,由此又可排除假设物质中的 。
【探究结论】
你认为该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上述假设物质中的 ,你的判断依据是 。
【探究反思】
(1)若上述探究结论是正确的,操作②产生的气体应是 (写化学式),实验室检验该气体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 。
(2)另有同学猜想其中的溶质还可能是Na2SO4,但又没有Na2SO4的上述表列信息。
请你根据以上实验操作的相关现象,判断该溶液中的溶质是否是Na2SO4,并叙述理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符合图示甲、乙、丙两两混合后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的是
甲 | 乙 | 丙 | |
① | 盐酸 | Na2CO3溶液 | Ca(OH)2溶液 |
② |
| K2CO3溶液 | CaCl2溶液 |
③ |
| K2CO3溶液 | Ba(OH)2溶液 |
④ |
| Na2CO3溶液 | BaCl2溶液 |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舌尖上的中国”在央视上的热播让厨房再次成为人们施展厨艺的舞台。大多数厨师有个工作经验:炒菜时,又加料酒又加醋,可使菜变得香美可口,原因是醋中的乙酸与料酒中的乙醇生成乙酸乙酯。下表中是几种常见的酯,请完成下列问题:
酯的名称 | 甲酸甲酯 | 甲酸乙酯 | 乙酸甲酯 | 乙酸乙酯 |
化学式 | C2H4O2 | C3H6O2 | C3H6O2 | X |
(1)甲酸甲酯(C2H4O2)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_;
(2)甲酸乙酯(C3H6O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比较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据表推测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应用的叙述、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基本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
选项 | 用途 | 化学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基本反应类型 |
A | 高炉炼铁 | 3CO+2Fe2O3═2Fe+3CO2 | 置换反应 |
B | 稀盐酸用于除铁锈 | Fe2O3+2HCl═FeCl2+2H2O | 化合反应 |
C | 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厂废液 | Ca(OH)2+H2SO4═CaSO4+2H2O | 复分解反应 |
D | 电解水制氢气 | 2H2O═2H2+O2 | 分解反应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8邢台育才中学一模)A~G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已知:A是一种有毒气体,C可用作牙膏摩擦剂,E为红色固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反应③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
(3)如果反应④为复分解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写出反应⑥的一种用途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7年5月5日我国自主研发的首架大型客机C919试飞成功,镁铜合金常用作飞机天线等导电材料。现取一定质量的该合金样品,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放出0.3 g氢气,剩余固体质量为6.4 g。
(1)求合金样品中镁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
(2)求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