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2017石家庄正定县二模)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金属的活动性以及铜锈蚀的条件进行了以下系列实验,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小明按图甲所示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铝、铁的活动性强弱,有同学认为不够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铝与稀盐酸刚接触时反应缓慢,一段时间后剧烈,产生气泡速率随之加快,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写出其中一支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实验二:为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的顺序,小红提出按图乙进行两步实验,即可证明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你认为其方案可行吗?__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试管①中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三:小芳、小亮两位同学发现铜质眼镜架上出现了一些绿色的锈渍。经查阅资料得知,铜锈的化学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他们依照铁生锈的探究方法设计如下实验(如图所示)。请回答:
a 推测一段时间后会出现铜锈的是________(填“①”、“②”或“③”)试管内的铜片。
b 小芳同学认为要弄清导致铜锈蚀的因素,根据元素守恒观还应该补充一个实验。补充实验的目的是想证明________。
【答案】使用的酸以及酸的浓度不相同 铝的表面有一层氧化铝薄膜,刚接触时反应缓慢主要是因为氧化铝与酸反应 (合理即可) 可行 铁片表面出现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① 二氧化碳是铜生锈的一个必要条件
【解析】
(1)在探究锌、铁、铝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时,必须控制其他条件相同,三种金属用的酸以及酸的浓度必须相同;铝的表面有一层氧化铝薄膜,刚接触时反应缓慢主要是因为氧化铝与酸反应,当氧化铝反应完后铝与酸反应速度加快;方程式为Zn+2HCl=== ZnCl2+H2↑或Fe+H2SO4=== FeSO4+H2 ↑或2Al+6HCl=== 2AlCl3+3H2↑。(2)将铁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能把铜置换出来,说明铁比铜活泼,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铜能把银置换出来,说明铜比银活泼,由此可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铁、铜、银。由化学方程式Fe+CuSO4=== FeSO4+Cu可知,现象为铁片表面出现一层红色物质,溶液逐渐由蓝色变为浅绿色。(3)a.从铜锈的化学式Cu2(OH)2CO3来看,②中反应物为Cu和H2O,缺少碳元素,不能生成铜锈, ③中反应物有Cu、O2、 CO2,缺少氢元素,不能生成铜锈,所以一段时间后出现铜锈的是①;b.铜锈中有碳元素,从元素守恒来看,铜生锈应当有CO2参与,但是在题目的对比实验中没有涉及,所以应设计一个二氧化碳是铜生锈的一个必要条件的对比实验。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生活离不开水,我们可以从组成、结构、性质等角度认识水。
(1)组成:下图所示电解水的实验中,试管 a、b 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该 实验证明水是由_____组成的。
(2)结构:每个水分子是由_____构成的。
(3)性质:水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写出水与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利用12种元素制作了一张如图所示的“元素钟面”。
(1)钟面上的这些元素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________不同。
(2)小明根据钟面上提供的元素,写出了下列三种物质的化学式:O2、H2O和NaNO3 , 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
(3)此刻钟面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分别指向三种不同元素,请写出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小芳二位同学为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做了如下实验:
(1)试管A中的现象是 ,反应后试管B中一定有的阳离子是 (写离子符号)。
(2)试管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芳同学把反应后D、E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小芳同学欲探究无色滤液中的溶质成分:
小芳同学分析得出无色滤液中一定不含HCl,理由是 。
【提出问题】无色滤液的溶质是什么?
【作出猜想】①NaCl;②NaCl和CaCl2;③NaCl 、CaCl2和Na2CO3;④NaCl和Na2CO3。
小明认为猜想 一定不正确。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碳酸钠溶液 | 无明显现象 | 猜想 成立 |
②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 | 有气泡产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同学们喜欢做化学实验,并认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一次,课外小组活动时大家将铁丝投入氯化铜溶液中,发现产生红色固体物质,同时又看到溶液中出现较多的气泡。同学们认为金属和盐反应应该生成另一种金属和另一种盐,怎么会出现气泡?气泡成分是什么?于是他们在老师的帮助下展开了探究活动。
(提出猜想)①小河认为是O2;②小州认为是Cl2;③小静认为是CO2;④你认为是____。
(交流讨论)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小静的猜想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
(查阅资料)Cl2能溶于水,且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NaClO和NaCl。
(实验探究)依据上述猜想,实验小组同学开始收集产生的气体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一:为了验证小河的猜想,同学们决定用______检验该气体,实验中观察到___,确定小河的猜想不合理。
实验二:为了验证小州的猜想,同学们思考后认为除了需将气体通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外,还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最终确定小州的猜想不合理。
实验三:为了验证你的猜想,大家收集了一小试管气体,验纯后将气体用带尖嘴的导管导出后点燃,用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出现液珠,从而证实了你的猜想合理。
(获得结论)同学们通过上述实验,确定了气体的成分。写出实验三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拓展提升)老师告诉大家,氯化铜溶液显酸性。为什么氯化铜溶液显酸性?是否因为在配制氯化铜溶液时引入了杂质?请设计实验排除干扰,你的实验方案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7唐山滦县一模)唐山市中考实验操作题鉴别NaOH、NaCl、HCl、Ca(OH)2四种溶液,给它们编号A、B、C、D。兴趣小组的同学小艾、小可分别取四种溶液,分别滴加Na2CO3溶液,鉴别出HCl和Ca(OH)2;然后用酚酞溶液鉴别出NaOH和NaCl。滴加Na2CO3溶液时发现所取B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取该滤液探究其成分。
(作出猜想)他们认为滤液中一定有NaOH,理由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对其他成分又分别作了如下猜想:
小艾猜想:还可能有________
小可猜想:还可能有Na2CO3
(进行实验)请你选择除CO2以外的物质,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小艾的猜想(要求简述操作步骤、现象及结论):__________。
小可取一定量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了几滴稀盐酸,没有气泡,于是他便否认了自己的猜想。
(反思评价)小云认为小可的结论不严密,理由是______。
(拓展延伸)细心的小艾同学发现;鉴别完四种溶液后的6只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污物瓶,自己的污物瓶废液呈红色,小可的是无色澄清液体。于是继续探究无色澄清液体中溶质成分,除酚酞外一定还有________,可能有________,最后用_____________确定了可能有的物质确实存在,探究完后他们对酸碱盐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两圆相交部分是五种物质中两两之间相互反应的示意图.下列对反应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a处形成浅绿色溶液 B. b处形成大量气泡
C. c处反应放热 D. d处溶液呈红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探究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请回答下列问题: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2)可以说明燃烧需要与空气(或氧气)接触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 可以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3)请举一例说明燃烧必须有可燃物参加: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7年5月18日,国土资源部宣布,在我国南海神狐湾试开采可燃冰成功,其开采技术处于世界前列.可燃冰除主要含有甲烷的水合物外,还含有少量二氧化碳气体.
(1)可燃冰在物质分类上属于____________.
(2)写出可燃冰燃烧的化学方程式(甲烷的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燃冰与传统化石燃料相比,有哪些优点(写出一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