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请根据图所示装置回答问题.

1)用大理石和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选填序号).用装置③无法收集到较纯净的,该装置的错误是_____

2)用装置②制取氧气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用装置⑥制取氧气时,用带火星的木条直接检验产生的气体时,木条难以复燃,但将装置⑥与装置⑤连接后再检验,木条很易复燃,则导管口c应接导管口_____(选填“a”“b”),直接检验时木条难以复燃的原因是_____

4)若用装置④收集氧气,当观察到_____时,证明气体已收集满。

【答案】 导气管的下管口没有伸入到集气瓶底部 b 氧气中混有较多的水蒸气 集气瓶口有大气泡逸出

【解析】

1)用大理石和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加热,属于固液常温型反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②;用装置③无法收集到较纯净的CO2,是因为该装置的导管没有伸到集气瓶底部;

2)用装置②制取氧气时,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O2↑;

3)用装置⑥制取氧气时,用带火星的木条直接检验产生的气体时,木条难以复燃,是因为产生的氧气中混有水蒸气;但将装置⑥与装置⑤连接后再检验,木条很易复燃,可以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除去数,故导管口c应接导管口b

4)若用装置④收集氧气,当观察到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证明气体已收集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打开K,使过氧化氢溶液流入烧瓶中。下列对实验中部分现象的预测中,一定正确的是

A. 装置①中会有气泡冒出,黑色固体消失

B. 装置②中会有液面下降,溶液颜色不变

C. 装置②中会有气泡冒出,溶液颜色不变

D. 装置③中会有液面上升,溶液变为无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右图是包含物质A、B、C、D和盐酸卡片的“化学拼图”,相邻两张卡片所标的物质(或其溶液)间能发生反应。

(1)A不可能是______(填标号)。

a.Mg b.Fe c.Ag d.Zn

(2)若B为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B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若C为碳酸钠

C与D的反应属于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D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写一个)。

将二氧化碳通入C溶液,可化合生成碳酸氢钠( NaHCO3),该反应的反应物有______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用侧壁上带有三个管口的玻璃管设计了一个简易潜水艇,事先在玻璃管内放入碳酸钠固体,管口1与盛有盐酸的注射器相接,管口2与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注射器相接,管口3绑了一个气球,当________时,气球鼓起,整个装置上升,装置上升的原因是______。整个装置上升时装置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探究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加热条件下,镁不仅能与水反应还能与氯化铵溶液反应。小组同学对此产生兴趣,他们将砂纸打磨过的镁条加入氯化铵溶液中并加热,迅速产生大量气体。为确定生成气体的成分,他们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1)镁与氯化铵溶液反应生成两种气体,每种气体只含有氮、氢两种元素中的一种或两种。

(2)镁与水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

(3)氨气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能与酸反应。

(提出问题)该气体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猜想一:H2和N2

猜想二:N2和NH3

猜想三:_____

(进行实验)

步骤一:小组同学闻气体气味,发现该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则猜想_____不成立。

步骤二:同学们把产生的气体通入盛有水的A装置中除去_____,再将剩余气体依次通入B、C、D装置中,一会儿后,加热试管中的氧化铜,观察到B中溶液不变色,C中无明显现象,D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固体,试管口有小水珠。装置C的作用是_____(合理即可),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得出结论)猜想_____成立。

(拓展延伸)经过讨论,小华同学认为用点燃木条检验气体的方法代替装置D也能达到相同的探究目的。你认为是否可行?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梧州市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到超市购买锡纸用于烧烤,同学们看见商品标签上标明锡纸的材质为铝箔

(提出问题)锡纸的材质到底是锡还是铝呢?小吴认为可以把锡纸放入盐酸中观察是否有气体放出来区别是锡还是铝,小周同学认为这样不能区别,理由是___________

小施查阅资料发现锡的熔点是232 ℃,而铝的熔点为660 ℃,他用_______的方法区别出锡纸的材质是铝不是锡,接着同学们对铝这种金属进行了探究。

(探究活动一)铝的含量分析

1)小施用如图装置测定铝箔中金属铝的含量,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___________

2)若测得进入量气管的气体体积为100 mL(氢气的密度为0.09 g/L),铝箔中金属铝的质量为______ g(铝箔中只有铝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

(探究活动二)铝箔燃烧

同学们做铝箔燃烧的实验。小吴用坩埚钳夹持一小块铝箔放在酒精灯火焰上,轻轻晃动,观察到铝箔熔化,失去了光泽,但铝箔并不燃烧;小周另取一块铝箔,用砂纸仔细打磨,再用坩埚钳夹持放在酒精灯火焰上,观察到铝箔仍不能燃烧。

1)小施同学认为铝箔不能在空气中燃烧是因为__________

2)小施同学改进了实验,让铝箔燃烧并发出了耀眼的白光,小施同学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

(探究活动三)小吴将打磨后的铝片与铜盐溶液反应,现象如下:

实验一:4 mL 8%CuSO4溶液

实验二:4 mL 8%CuCl2溶液

实验

现象

短时间内无变化,一段时间后铝片上才出现少量红色的铜

铝片上迅速有红色的铜出现

1)铝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对比两个实验,小周推测对铝与铜盐溶液的反应可能有促进作用的离子是__________(填写离子符号),为了验证此推测,小施向实验一的CuSO4溶液中加入1g________(填写化学式)固体,立即观察到铝片上出现大量红色的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用如图所示装置(夹持固定仪器省略)来探究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在不打开装置的情况下,将Y形管倾斜,使稀硫酸与碳酸钠充分反应,即可产生二氧化碳。(提示:棉花的作用是防止反应速率过快,导致泡沫堵塞导管)

1)观察Y形管B的现象,可以证明二氧化碳的性质是_____;在Y形管B中,只要用两张湿润蓝色石蕊试纸,即可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则湿润蓝色石蕊试纸放置方法是_____

2Y形管C中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变澄清,试分析其可能的原因_____

3)证明CO2不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的操作方法是_____

4)有同学认为在AB装置间添加_____(填“E”或“F”)装置,可以使实验更严密,不选择另一个装置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解释)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8石家庄42中四模)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甲实验是制取蒸馏水,从微观角度分析,水从AB转移到C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烧杯中冷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乙实验是准备过滤器,在折叠滤纸时错误的操作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3)丙实验是在蜡烛燃烧时,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 s后取出观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熄灭蜡烛后,对于产生的白烟,有同学做出了下列猜想:A.白烟是水蒸气,B.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C.白烟是二氧化碳,你认为有道理的猜想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某同学进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的操作:

(1)D的实验操作名称为________;实验中称取了5.0 g粗盐,为使粗盐充分溶解,计算理论上所需要蒸馏水的体积应为________mL(已知该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2)实验操作C中有两处明显错误__________________(任写1)

(3)计算结果显示精盐产率偏高,其可能的不当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
闂備胶枪妤犲繘骞忛敓锟� 闂傚倸鍊搁崑濠囧箯閿燂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