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化学实验活动课上,同学们利用了如图所示实验探究氢氧化钙的性质。
(1)上述三个步骤的A试管中固体始终无明显减少,那么能说明A试管的水中溶有氢氧化钙的现象是__________。
(2)步骤三试管B中溶液变无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小明的实验:小明直接把稀盐酸滴入盛有氢氧化钙溶液的试管中,始终没有看到明显变化。
(提出问题)小明实验后试管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CaCl2溶液显中性。
(猜想与假设)针对疑问,甲组同学猜想如下:
猜想I:只有CaCl2猜想Ⅱ有________
猜想Ⅲ:有CaCl2和Ca(OH)2
猜想Ⅳ:有CaCl2、HCl和Ca(OH)2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猜想Ⅳ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小组进行了下列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 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 通入CO2 | 滴加Na2CO3 |
实验操作 | |||
实验现象 | _________ | __________ | 产生白色沉淀 |
实验结论 | 溶液中含有Ca(OH)2 | 溶液中含有Ca(OH)2 | 溶液中含有Ca(OH)2 |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Ⅲ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丙组同学认为滴加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并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Ca(OH)2,请你帮助他们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
【答案】酚酞试液变红色 Ca(OH)2+2HCl═CaCl2+2H2O CaCl2、HCl 氢氧化钙和盐酸不能共存 石蕊试液变蓝色 溶液变浑浊 氯化钙也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
【解析】
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1)上述三个步骤的A试管中固体始终无明显减少,是因为氢氧化钙微溶于水,能说明A试管的水中溶有氢氧化钙的现象是酚酞试液变红色。
故填:酚酞试液变红色。
(2)步骤三试管B中溶液变无色,是因为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
故填:Ca(OH)2 +2HCl═CaCl2+2H2O。
(3)【猜想与假设】
猜想Ⅱ盐酸过量时溶质有CaCl2、HCl;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猜想Ⅳ不合理,其理由是氢氧化钙和盐酸不能共存。
故填:CaCl2、HCl;氢氧化钙和盐酸不能共存。
(3)【实验探究】
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氢氧化钙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水,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蓝色;通入CO2,溶液变浑浊。故填:石蕊试液变蓝色;溶液变浑浊。
(4)【评价反思】
丙组同学认为滴加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并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Ca(OH)2,理由是氯化钙也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
故填:氯化钙也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用语是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是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氯原子原子核内有______个质子,
②氯离子的符号为________。
(2)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小球分别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①该反应的生成物有________种。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B、C、D、E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D是白色不溶物.它们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
请填写下列空白:
(1)B、_____;D、_____(填写化学式);
(2)D转化为B的反应类型为_____ (填基本反应类型);
(3)E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___,理由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向装有等量水的A、B、C烧杯中分别加入10g、25g、25gNaNO3固体,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一所示。
(1)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
(2)图二能表示NaNO3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甲”或“乙”);
(3)由图二分析,若分别将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 (填序号)。
A.甲、乙都是饱和溶液
B.所含溶剂质量:甲<乙
C.溶液质量:甲>乙
D.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硫酸铜晶体常用作农业和渔业的杀虫剂、杀菌剂。以下是由废铜料(含铁)生产硫酸铜晶体的流程。
(1)B的化学式为_____,操作a的名称是_____。玻璃棒的作用_____
(2)②的反应基本类型为_____;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若试剂X为稀硫酸,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已知:Cu+2H2SO4 (浓)CuSO4+SO2↑+2H2O.环保和经济的角度分析,对比途径I、Ⅱ,途径I的优点有:不产生有害气体和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表是 NaHCO3和NH4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温度/℃ | 20 | 30 | 40 | 50 | |
溶解度/g | NaHCO3 | 10.0 | 11.0 | 13.0 | 14.0 |
NH4Cl | 35.0 | 39.0 | 43.0 | 48.0 |
A.20℃时,配制等质量的 NaHCO3和NH4Cl饱和溶液,NH4Cl需要水少
B.饱和氨盐水吸收CO2后生成的 NaHCO3和NH4Cl,NaHCO3先结晶析出
C.20℃时,NaHC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D.50℃时,148g NH4Cl饱和溶液降温到20℃,析出13 g NH4Cl晶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E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物质,其中B常温下是液体,D是黑色固体,E溶液呈蓝色,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D与另一物质反应生成E,另一物质的类别是__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A生成B和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E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