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某同学为了测定CaCl2和CaCO3固体混合物中CaCO3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将20g固体混合物放于烧杯内,再取100g盐酸,平均分成五份,依次加入,获得如下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加入盐酸溶液的质量(g) | 20 | 20 | 20 | 20 | 20 |
生成气体的总质量(g) | 1.1 | m | 3.3 | 4.4 | 4.4 |
问:(1)表中m的值为 g;
(2)原固体混合物中的CaCO3质量分数为 。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2.2;50%;22.1%
【解析】
(1)第一次加入20g盐酸溶液得到气体1.1g,第三次实验加入20g盐酸溶液生成气体增加了,说明第二次中碳酸钙还没有完全反应,所以第二次加入的20g盐酸溶液完全反应生成1.1g气体,所以m的值为2.2;故填:2.2。
(2)根据图表信息可知,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4.4g。
设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
x=10g
原固体混合物中的CaCO3质量分数==50%
故填:50%。
(3)设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CaCl2的质量为y。
y=11.1g
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22.1%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2.1%。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粉末,可作为潜水艇的供氧剂。人呼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二氧化碳和水能分别与Na2O2反应生成氧气。为了探究Na2O2在潜水艇中反应后的物质,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模拟实验。请回答:
(1)检验C中是否盛满氧气的方法是_____。
(2)取少量反应后干燥管中的固体样品配制成溶液没有气体产生。
①取一定量(2)中溶液先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产生的现象是有白色沉淀生成,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过滤、测得滤液的pH>7,操作方法是_____,向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为_____色。
②写出过氧化钠分别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另取一定量(2)中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加稀盐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的关系如图2所示。
①请解释开始滴加稀盐酸时没有产生气体的原因_____。
②计算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在帮助实验员整理化学试剂时发现了一瓶标签残缺的无色溶液(如图甲所示),经实验员分析可知原瓶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NaCl、NaOH、Na2CO3、NaHCO3中的一种,为确认溶液中的溶质,他设计并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资料查阅)上述四种物质的相关信息如下:
物质 | NaCl | NaOH | Na2CO3 | NaHCO3 |
常温下的溶解度/g | 36 | 109 | 21.5 | 9.6 |
常温下稀溶液的pH | 7 | 13 | 11 | 9 |
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探究1)
如上图乙所示,在操作①后可确定溶质不是NaCl,则实验现象应是______;在进行操作②时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由此又可排除的物质是__________。
(探究结论)分析四种物质的相关信息,你认为该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上述四种物质中的______,你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若上述探究结论是正确的,操作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讨论质疑)有同学认为以上分析不严密,需要进一步实验确定,于是又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探究2)向操作①后试管中的溶液中滴加过量CaC12溶液(中性),充分反应后,试管中溶液颜色不变,又有白色沉淀产生。
(得出结论)通过实验探究2可确定原瓶溶液中的溶质应该是_________。
(反思拓展)造成该溶液出现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分类、类比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
(1)在初中化学学习中,我们进行了比较物质的含量多少、测定物质的含量等不同类型的化学实验,据此将下列实验中的A与____分为一类,分类依据是______。
(2)
在这两个反应中,一氧化碳和木炭都体现了还原性,其作用是____________;其中铜元素的化合价都是由_____价变为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1)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________。
(2)t1℃时,将50g硝酸钾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3)t2℃时,氯化钾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硝酸钾,提纯氯化钾的方法是_____。
(4)将t3℃时硝酸钾和氯化钾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蒸发10g水,然后降温至t2℃,过滤,得到溶液a和溶液b。对于溶液a和溶液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都是饱和溶液 B.溶液质量a<b C.溶质质量a=b D.溶剂质量a<b E.溶质的质量分数a=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在密闭容器中加热木炭和氧化铜粉末的混合物
B.向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KNO3
C.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足量的稀盐酸
D.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校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他们取该石灰石样品10g加入烧杯中,再把8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实验过程所得数据如下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
实验次数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 20 | 20 | 20 | 20 |
剩余固体的质量/g | 7 | 4 | 2.6 | m |
分析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1)表中m的数值为_____g;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
(3)计算反应所用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是A-F六种物质相互间的关系,用“→”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用“一”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B、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液体;A、E、F是初中阶段常见的三种氧化物,F是黑色固体。回答下列问题:
(1)E物质为:_______(写名称)。
(2)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D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铼是地壳中最稀有的元素之一。2017年9月2日,我国成功提纯了“超级金属”铼。下图是铼在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铼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它在制造火箭、导弹上用作耐高温涂层。在高温下用氢气还原高铼酸铵(NH4ReO4)可制成金属铼。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信息中,铼的原子序数为_____。
(2)金属铼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
(3)高铼酸铵(NH4ReO4)中铼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
(4)铼在高温下能与硫化合形成二硫化铼,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